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需求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社会需求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维方式的障碍,是阻碍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因此,培养现代的思维方式,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必要前提。思维方式及其发展,归根到底,是由历史时代及其社会实践所决定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正是以时代及其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实践水平和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建立现代思维方式的重要一环。

社会需求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先讲一点大道理。我们常说汽车维修技术已经进入一个现代化维修阶段;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也正在步入现代化管理阶段;就连本书的名字也冠以“思维与汽车维修”,但真正进入现代化的首先应该是人。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同时也是“人”的现代化。如果没有人的现代化,如果人的思维方式还是陈旧的、禁锢的,那么,现代化又从何谈起?!可以说,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建立和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或者任何行业,人都是现代化进程中最基本的因素。只有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形成了现代的人格和理性,这个社会才能称作是真正的现代社会,这个行业才能具备现代化行业特征。否则,即使引进了先进技术和制度,也不会有自我持续和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思维方式的障碍,是阻碍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根本性原因。一个没有现代化思维方式的民族,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因此,培养现代的思维方式,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必要前提。一个国家或民族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演变过程中,其内部和外部的因素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内部因素决定国家或民族现代化的可能性和方向,它通过对其民众的开放性、可变性和创新性施加影响来发挥作用。外部因素或环境条件影响现代化的速度和进程。在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人们的思维方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既是人类文明、现代实践发展的产物,又是现代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大势所趋,是具有历史必然的。

思维方式及其发展,归根到底,是由历史时代及其社会实践所决定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正是以时代及其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实践水平和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伟大时代。在这一伟大时代里,社会实践和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社会领域各方面的变化,如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等变化,都可以从现时代及其社会实践找到根源。现时代的实践和社会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实践主体的能动性空前增强,主体的自由度越来越大。它既表现在人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也表现在人对自然界征服的能力上。在现代实践条件下,越来越多的“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不断满足着人类的需要。也就是说,自然界越来越置于人的支配之下,人从自然界的必然王国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现代实践的这一特点表明人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提高,表明主体的思维方式日益科学化。

2)科学技术越来越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成为现代实践的强大杠杆。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例如,现在地图上的咫尺之距,瞬间就可到达。一条光缆一分钟传递的信息量,超过了1900年世界电报邮政系统一年传递的信息量。以物质生产为核心的现代实践,同现代科学技术是不可分的,它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在增大。人们利用日益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些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实践强有力的手段,也为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科学呈现出高度分化和整体化的双重趋势,实践活动的协同化变得日益突出。现代科学的发展日益精细,门类和分支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科学分化的基础上,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呈现出多学科、多门类的一体化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在科学分化基础上,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达到更高层次的统一。科学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整体化趋势,必然使得技术发展越来越专业化、专门化,同时,又要求技术之间的协同化、综合化。在现时代,任何一项较为复杂的现代化工程、现代实践活动,都不是某一种或几种科学技术所能胜任的,它需要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攻关”“协同作战”。就拿现代汽车来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汽车是多学科技术的结晶;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同样是一门综合技术学科、边缘技术学科。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实践活动的这一特点,对人们的思维活动、思维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4)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动性加剧,实践的节奏性加快。在当代,经济生活、政治形势和思想文化的变动性都在加剧,人们是在不断地适应这种变动性和进行调整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特别是由于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信息传递迅速而畅通,强化着这种变动性。在急剧变化的形势中,人们必然要加快实践活动的节奏性,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益,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急剧变动着的形势。现代实践的这一特点,对人们思维的时空观念、思维的侧重点和思维的效益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www.xing528.com)

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建立现代思维方式的重要一环。有立有破,立新破旧,这是思维方式革新的必经过程。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但同时,又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经济上的小生产,思想上的儒家影响,可以说是瑕瑜共存。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下积淀形成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这种思维方式长期滞留于古代辩证法的直观性、经验性和模糊性的水平上,缺乏严格的理论思维,缺乏开拓勇气,缺乏创新精神,以政治伦理价值去判断事物和决定取舍,无法对客观世界复杂的矛盾、内在的关系做出科学的判断和认识,从而阻碍着科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必须意识到变革思维方式的迫切性。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在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当今,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在今天,智力比知识更有力量。正如当代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断言的“我们已处在一个新的综合时代的边缘”。自动化革命的主要成果是“系统研究法”,人们越来越注重研究事物的结构、关系和整体。这与人们对自然、进化、进步、时间和空间观念的深刻变化汇集在一起,组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处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可以说,要实现现代化,其强有力的翅膀就是现代思维方式。这是当代人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正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变革和转换过程之中。也正因为社会性质与时代的特点,很多人同时具有现代化因素与非现代化因素,因此具有极其矛盾的性格。一方面是向往现代化,以自己的现代化因素从事现代化事业;另一方面又背着沉重的历史传统的包袱,受着自己非现代化因素的牵制和阻碍,步履维艰,行动蹒跚。在现代化潮流中,我们以自己的创新性实践活动推进着企业的现代化,同时,在现代化所带来的震荡和文化观念变迁中,旧的传统观念又时时使人们面对变革中的心理冲击和利益调整做出脱离现代化轨道的情绪反应和思想表现。这种矛盾现象不仅可以表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而且更鲜明地表现在不同的人、不同的利益群体身上。所以,人们既是现代化的动力,同时自身又存在着现代化的阻力,人们首先必须摆脱陈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才能实现企业的现代化。

一方面,人类还存在着落后和愚昧的现象,另一方面,大量陈腐消极的传统观念还犹如沉重的枷锁束缚着人们的手脚,扼杀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能,使自己削弱或者丧失主体性。“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传统观念作为历史和文化的沉淀物,它的存在以人的内心信仰和自我约束为基础,人既以传统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又以传统评价别人、约束别人、规范别人,传统观念,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念的变革与更新,使人们打破了过去相沿以成的闭锁心态,改变了某种自我封闭的排外性和狭隘性的传统观念,终于认识而且勇敢地承认了文化是多元并举和多样并存的事实。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呈现出一体化趋势的今天,现代化的社会是开放型社会。一个人如果仍然作茧自缚,置身于文明的发展浪潮之外,不仅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而且势必被抛在历史进程的后边。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是主体在实践中以观念的形式能动地把握客体的活动。人们通过实践,克服感官的局限,使思维和存在相互转化,不断扩大认知领域。同时,实践是变化的,人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随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革命反映论就是这样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永不停息的辩证运动过程。

社会发展是一个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即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自然历史过程在纵向的历史联系中表现为人的活动及其后果的不断相互转化,人的生产实践活动是限定和超越的统一。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首先必须面对历代祖先活动的结果,这是从事活动的前提,也是规定他们的活动方式和进一步发展自己实践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实践活动又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先辈活动的过程,它的本质是改造现实,超越过去,面向未来,创新出过去和现在都未曾有过的理想性存在。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这样不断的由低级形态发展到越来越高级的形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