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问题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人文素养需要进一步培养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然而要发挥好这个主导作用除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外,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仍存在着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课堂灌输有余,启发不足,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实效性较差的现状。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问题

1.政治信仰需要进一步强化

绝大部分思政教师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出身,都有正确的政治站位,然而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其深刻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利益诉求相互碰撞,各方较量力量竞相发声,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必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特别是随着物质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价值取向、道德评价、行为选择、生活方式都可能受到不良影响,加之职称评审、职业晋升、房价压力等生活压力可能导致部分思政教师过于追求物质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

2.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需要进一步夯实

当下高职院校的大多专职思政课教师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出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发展有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解,这些专业训练和知识储备对思政课教师而言是必须的,但不足够,特别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党情、国情和世情,面对学生的彷徨迷茫和困惑,只有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站在科学理论研究的前沿,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深入浅出”,真正“接地气”。然而仍有部分高职教师将科研与教学视为“两张皮”,科研工作的主要动机是职称评审需求,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往往是低水平、重复性的,甚至还有教师就“高职院校是否需要科研”提出疑问。

3.育德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师最神圣、最基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这四个字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师的神圣使命。“教书”是指教师将书本的知识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而“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是指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将学生培养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而这个人才的标准是由统治阶级的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阶级发展、时代需求等共同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特征。然而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将“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他们只满足于课堂知识的传授,忽视时代发展下的学情变化,忽视学生的思想变化,与学生“划分界限”,甚至对学生态度冷漠,育德意识匮乏。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说:“如果只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1](www.xing528.com)

4.人文素养需要进一步培养

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然而要发挥好这个主导作用除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外,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这也就要求教师秉承“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文化宗旨,要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要以德立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实教,坚持提升人文素养,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要做先知先觉的先行者,要知行合一,成为大众的人格典范和可信、可敬、可靠的“有德之师”。当下有些教师不热爱学生、不理解学生,缺少时代感和历史使命感,将教育事业视为一般工作,甚至将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对自我要求不高,容易给学生造成“言行不一”的不信任感。

5.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培养人才,首先需要教师拥有相当的创新能力。思政课教师必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学习认知规律、在充分做好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上用心,在教学方法上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并且能契合学生所思的问题,直面学生所困惑的问题。然而目前仍存在着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课堂灌输有余,启发不足,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实效性较差的现状。这种空洞的说教式教学,会让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厌恶情绪和逆反心理,大大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更不利于发挥思政课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属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