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思政课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这一使命和职责。可见,思政课教师必须依据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特点,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熟记于心,才能设计好思政课并讲好思政课。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

(一)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要求。我们认为,“四有”好老师的提出,为全国广大教师指明发展方向,“六要”要求则是对学校思政课教师这个群体的特别要求,从“四有”到“六要”是全体教师的共性和思政课教师的个性的区别,“四有”是承担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六要”则是思政课教师在“四有”的基础上必备的重要素养,“六要”标准更多、要求更高、针对性更强。唯有“政治强、情怀深”的思政课教师才能把好“为谁培养人”这个方向,唯有“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才能明确培养什么人的目标,唯有“思维新、视野广”的思政课教师才能设计好“怎样培养人”这个方案,否则难以胜任思政课。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思政课教师只有在“四有”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具备“六要”重要素养,方可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基础上,做到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二)依据思政课教育教学特点上好思政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的体会是,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把好“为谁培养人”这个方向,其次要明确“培养什么人”这个目标,最后,要设计好“怎样培养人”这个方案。

“为谁培养人”?要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思政课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这一使命和职责。虽然大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是按专业人才来培养,但我们不能仅仅把他们当作个体来培养,也不能仅仅是为某个行业、某个单位培养人,而应该把对青年大学生的培养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去对待。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与“两个十五年”奋斗目标同期同行,他们成长、发展的状态和样子将决定着国家奋斗目标的实现程度,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而打造实现复兴梦的筑梦人之一的思政课教师,只有把好“为谁培养人”这个方向,才能守好阵地,才能在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才能帮助青年大学生明确自身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并引导他们将个人信仰与人民需求相融汇、将个人追求与祖国发展相结合、将个人成就与社会进步相贯通,自觉地把自身需要与社会需求统一在一起、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把个体发展与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他们也才能成长为能担当时代大任的时代新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才能把“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培养什么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有用人才,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能服务于党和人民、服务于国家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只有明确“培养什么人”这个目标,才能根据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用心、用情、尽力去帮助学生确立成长成才目标。比如,云南农职学院作为农业类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帮助涉农专业的学生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需求,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方面确立自己的成长成才目标,引导他们成长为为农民服务的优秀人才。(www.xing528.com)

“怎样培养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政课教师要认真思考、科学设计、潜心教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八个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教师要用思想引领人、用情怀陶冶人、用人品感染人,不能把思政课上成其他课。

夸美纽斯指出:“如果园丁知道在什么时候撒种子,知道撒到什么地方,知道怎样一个撒法,难道世上真有什么种子或根芽是土地所不能够接收,所不能够用它的温度去使它发芽的吗?”“教育青年的教员的责任不是别的,只须熟练地把教导的种子散布到他们心灵里,并经心地灌溉就够了。”可见,思政课教师必须依据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特点,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熟记于心,才能设计好思政课并讲好思政课。

(三)建构有特色的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阐述,还是在国际场合发表讲话,又或者是在基层调研与干部群众交谈,除了引经据典,还构建了“平语近人”的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坚定道路自信时,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在谈及锲而不舍地继续推进改革时,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还有“打铁还需自身硬”“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等等。在谈及青少年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谈到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好比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大众化的朴素语言,非常接地气,自然而然地提升了亲近感和认同度,也增强了影响力。作为农职学院的教师,对“种子”“责任田”“拔节孕穗期”“灌浆期”“庄稼”等农事语言是再熟悉不过的,如何结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培土、修枝、施肥、灌溉,引导学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构建农事话语体系进行思政教育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