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探索创新与创意的关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探索创新与创意的关系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亦作“剏意”。确切地说,理论创新、观念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和制度创新等,都离不开创意的萌芽。可见,创意只是大脑领域发生的活动,而创新包括了思想、行为和结果,也就是说,创新必须有创意,但创意不等同于创新。而创新具有成果性、价值性,是已经行动并取得成果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将创新与发明创造区别开来,是熊彼特的一大贡献。

大学生创新创业:探索创新与创意的关系

(一)创新与创意的关系

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不同于寻常的解决方法。

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亦作“剏意”。它是指根据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及认知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汉代王充《论衡·超奇》:“孔子得〈史记〉以作〈春秋〉,及其立义创意,褒贬赏诛,不复因〈史记〉者,眇思自出于胸中也。”郭沫若《鼎》:“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的创意和风格上,应该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创意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创意与创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创新与创意的联系

(1)一切创新都始于创意。创意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是创新的开始。工具创新、机器创新、作品创新、体制创新、模式创新等,一切创新都始于创意。有了创意才会有以后的行动,只有行动成功了,创意才能成为创新的组成部分。创意是一种思维,创新是思维和行动的总和,好的思维加上具体的行动才可以产生创新。

(2)创意属于创新的一部分。从广义的创新概念可以看出,具有开拓性的思维、行为、成果等都可以称为创新。确切地说,理论创新、观念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和制度创新等,都离不开创意的萌芽。创意的成型以及进一步的验证,是最后投入实践获得成功的关键,所以说创意是创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创意的创新是不完整的。

(3)创新是创意的理想结果。创意是大脑的创新性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艺术色彩,最终能否成为一个产品,开始是不知道的。但是,每一个创意的诞生都渴望着能够落地成型,通过“创意—策划—执行—反馈—再创意—再策划—再执行……”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把创意思维变成创新成果,实现创意的终极目的。因此,可以自主创新是创意的理想结果。

2.创意和创新的区别

(1)从二者的概念区分。创意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活动,可以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模糊思维、直觉和灵感等多种认知方式或者综合运用的结果。而创新是指突破传统,具有开拓性思维、行为等。可见,创意只是大脑领域发生的活动,而创新包括了思想、行为和结果,也就是说,创新必须有创意,但创意不等同于创新。

(2)从二者的特点区分。创意具有突发性、不成熟性,是人的大脑的突发奇想,是尚未开始投入实践的灵感和想象。而创新具有成果性、价值性,是已经行动并取得成果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创意是创新的开始,成败未知;创新是“创意+行动”的结果,创意只有在行动中成功了,这一系列活动及成果才叫创新。

(3)从二者的结果区分。创新有可能失败,失败了就不再是创新,只是创新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而创意要打破常规,有着明显的自由性和不成熟性,所以创意往往是虚构的、示意的,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形式或者产品的早期构思,而并不是一种真实的作品。即使是对产品的构思、主意或所谓的“点子”,绝大多数也并不能最终实现,也正因为如此,创意诞生后,还必须对其进行验证。

(二)创新与创造的关系

无论创新还是创造,所遇到的问题和对问题加以解决的思维方法都是相通的。创新与创造的能力源于天赋,又来自后天的教育培养,来自各种形式的启发和引导,包括从创新与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认知障碍及其克服方法,到创新的非认知调控和创造性人格特征分析等。虽然,现实中人们常常将创新与创造、创业相提并论,但两者的本质和内涵却是不同的。

(1)创造强调的是首创,它在“首创”或“第一”问题上是绝对的。而创新则是相对的概念,创新要比“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宽泛,它既包含了“前所未有”,也包含了对先前原有创造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所以,创新的概念包含创造,但创造并不包含创新。创造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强调原创性,能够孕育前所未有的东西;创新主要是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是“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强调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创业则是开创某种事业的活动,使创造与创新的成果实现产业化、商品化,从而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2)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必须有收益。如果根据新的思想生产出新的产品,虽然很新颖,但不能应用,没有收益,这可以说是发明创造,但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创新。

比尔·盖茨起家的BASIC(Beginners'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语言并非自己发明的,当家产品DOS(Disk Operating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是从其他公司买来的,Windows操作系统是借用了施乐公司和苹果公司的技术,IE浏览器则来源于网景公司的创意,Office办公系统的多数组件均出自微软收购的公司。微软公司的成功就在于敏锐地发现了别人的创造,然后通过“集成”,把别人的创造重新组合成更为“精进”的产品。例如,Office办公系统就是由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重新组合而成的。比尔·盖茨的创新是把别人的知识、思想、理论或产品引入自己的经济实践,创造出别人没有的产品。这种“重新组合”就是创新。

再如纸烟的出现。最初,抽雪茄烟是西班牙富人的嗜好,公元1600年前后传到欧洲许多国家,在一段很长的时期,雪茄烟被看成是财富的象征。当时西班牙塞维利亚地区的乞丐买不起雪茄烟,便从地上捡雪茄烟头用纸卷起来抽过烟瘾,就这样“纸烟”便被乞丐们创造出来了。烟草商们看到这种“纸烟”有商机,便对其进行改进和重新包装,组织规模化批量生产,如今,纸烟已成为盛销全球的高利税商品。这一案例说明,乞丐是纸烟的创造者,而纸烟生产商们把纸烟转化为商品,开辟市场的活动则是创新。(www.xing528.com)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无论是科学发现还是技术发明等方面的创造,在它们没有转化为商品之前还不能创造任何经济价值,只是一个新观念、新设想、新方案或新实验。只有将发明创造转化为新装置、新产品、新的工艺系统才是创新,因为创新必须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说,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将创新与发明创造区别开来,是熊彼特的一大贡献。

(3)创造既有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积极发明创造,也有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发明创造。创新必须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发明创造。计算机是积极的发明创造,而计算机病毒是消极的发明创造。没有人会将假冒伪劣称为创新。

综上所述,创新与发明创造的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有本质区别的,但它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法却是相通的。

2017年2月21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官方网站发布了“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以下为十大技术的榜单。

(1)治愈瘫痪。全球有数百万人被瘫痪所折磨,而无线脑-体电子元件可绕过神经系统的损伤来实现运动,利用无线电将大脑读取技术直接连接到身体上的电刺激器,创造出法国神经科学家所称的“神经旁路”,使人们的想法能够再次控制四肢。

(2)自动驾驶卡车高速路上能够自动驾驶的货车。它的意义在于,无论是货主方还是货车司机,都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他的运输业务。这个领域的主要参与者有沃尔沃、戴姆勒、福田汽车以及百度,这个技术的成熟期预计是5~10年。

(3)刷脸支付。通过扫描人脸面部特征,提供一种安全并且十分方便的支付方式,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交通监管、银行交易、日常生活交易以及公共交通等方方面面改变人们的生活,目前中国深耕相关技术的公司主要有三家:Face++、百度、阿里巴巴

(4)实用型量子计算机。可以制造稳定的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的信息单位),在运行人工智能程序及处理复杂的模拟和规划问题时,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可能是传统计算机的指数倍,量子计算机甚至能制造出无法破解的密码。

(5)360度自拍。采用非常低廉的价格——500美元以下就可以实现360度自拍,以前如果要达到360度的拍摄,要用很多个相机,或者用非常昂贵的相机。比如很多记者在海啸现场的采访、难民的现场采访,就非常需要这样的技术。

(6)太阳能光伏电池。一种可以让太阳能电池效率翻倍的技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再将热能转化为光能,可能会催生日落后仍然能够工作的廉价太阳能发电技术。

(7)基因疗法2.0。很多疾病可能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导致的,新型基因疗法能够彻底治愈这些疾病。目前,美国即将批准首个基因治疗技术。

(8)细胞图谱。人体中各种细胞类型的完全目录,通过细胞内部的内容来定义活细胞,超精确的人类生理学模型将加速新药研发与试验。

(9)强化学习。这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它能够使计算机和机器人在没有更多指引的情况下,像人一样自主学习。2016年特别爆炸性的一个新闻就是,AlphaGo(阿尔法围棋)战胜了李世石,其实就是强化学习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如果没有强化学习技术,无论是自动驾驶的汽车还是其他自动化领域,一系列发展都会受到限制。

(10)僵尸物联网。感染并控制摄像头、监视器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恶意软件,造成大规模的网络瘫痪。基于这种恶意软件的僵尸网络对互联网的破坏能力将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难阻止。

在公布的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里,有很多1~2年内即将进入成熟期的技术,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等各个领域,一些数年前遥不可及的新兴技术,正在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

榜单中最令人兴奋的是,作为榜单重要程度排名第三的突破技术“刷脸支付”,是一项完全来自中国的创新科技。该技术入选的三个“关键玩家”(Key Player)均来自中国Face++、阿里巴巴、百度,其中百度继2016年入选语音技术“关键玩家”后,成为该榜单首个两度蝉联入选“关键玩家”的中国公司,也创造了一项全新的“中国纪录”。“刷脸支付”是一项完全源自中国的创新科技,创造了榜单创立16年来中国创新技术“零”的突破,并且它的可用性是“现在”。2016年杭州G20(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数字普惠金融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其中第七原则就是身份识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点评说,作为全世界首批上线人脸识别技术的国家,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精度已达到金融交易的级别,刷脸支付已进入成熟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