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完善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在2013—2016年期间,我校全面、深入开展了“宽、专、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创新地构建了“63工程”系列实施方案,大幅提升了专业内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63工程”系列实施方案是解决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差问题的重要举措。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一)校企联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搭建校企互访机制、深入企业调查、邀请企业到校指导等方式,及时、准确地掌握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撰写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深入企业工作现场和汽车维修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编制汽车维修专业能力标准、课程标准,校企共同拟订人才培养方案。这是解决校企分离、专业设置与岗位不相符合、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不适应问题的根本方法。

(二)课题研究,构建有效课程体系

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岗位适应性差的问题,在2008—2012年期间,我校以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研究”为引领,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开展了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方案、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和教学管理一系列的改革试点,初步达成了预期教学效果,初步构建起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宽、专、精”人才培养模式。

(三)完善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在2013—2016年期间,我校全面、深入开展了“宽、专、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创新地构建了“63工程”系列实施方案,大幅提升了专业内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63工程”系列实施方案是解决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差问题的重要举措。(www.xing528.com)

(四)课证结合,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

为解决教学评价与职业资格、工作标准脱离的实际,结合企业岗位从业能力及职业资格的要求,我校建立了“三证”融合的评价体系,实施学生毕业、从业和职业证书的融合,强化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使毕业生深受行业企业的欢迎。

(五)应用反馈,推广辐射

我校从2013年开始在市内外推广应用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培训讲座、示范指导、现场观摩、网络课程、媒体宣讲、论文发表等形式,在市内外中职学校推广应用,及时采纳推广应用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方案,从而提升研究成果解决专业教学问题的效果,形成广泛的辐射带动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