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色油船技术发展展望-中国油船研发史

绿色油船技术发展展望-中国油船研发史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实现IMO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目标,绿色油船技术包括新兴技术将分阶段得到发展。从技术积累和供应链的成熟程度看,现阶段LNG是替代燃油的最佳选择,在新造船上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对于营运船的减排要求,航速限制将是必经之路。这一方面取决于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国际能源转型整体进程相关。

绿色油船技术发展展望-中国油船研发史

为了实现IMO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目标,绿色油船技术包括新兴技术将分阶段得到发展。

(一)中短期(2020—2030年)

从法规的角度,将不断完善现有能效框架。新造船舶EEDI要求会不断提高,同时营运船舶的减排要求也已经出台,对于氢、氨等新型燃料的规范研究与制定将提上日程。

从技术的角度,现有的成熟节能技术会持续应用,但效率已接近天花板,更多的新节能技术会得到一定发展,如风帆和风筒、空气润滑减阻等。从技术积累和供应链的成熟程度看,现阶段LNG是替代燃油的最佳选择,在新造船上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对于营运船的减排要求,航速限制将是必经之路。

(二)长期(2030—2050年)(www.xing528.com)

为实现航运业的脱碳目标,长期来看必定依赖于燃料能源的脱碳。考虑船舶20年左右的寿命周期,2030年以后的新造船将逐渐过渡到无碳燃料。这一方面取决于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国际能源转型整体进程相关。现有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的锁定效应,导致能源系统的转型相对来说是缓慢的,航运业的能源转型也必将同步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

对于新兴清洁能源,适用于船舶的氢基燃料具有较大潜力,如液氢、液氨等。氢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可再生清洁燃料,但氢气因难于液化而给运输、加注、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与氢相同,氨也不含碳元素,完全燃烧只产生清洁无污染的水和氮氧化合物/氮气,且其含氢量高。相对于氢,氨的优点是易液化、易贮运、易获取、防爆特性好,缺点是具有一定的毒性,单位质量的能量密度较低。作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全球合成氨的产量在2017年就达到了2.4亿吨,目前氨在化工、化肥、制药、燃料、制冷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储存,运输等也有较为完善的技术和经验;作为燃料时,液氨的体积能量密度是液氢的1.25倍,-33摄氏度储存温度远高于液氢的-253摄氏度,其安全性也远优于液氢,故被认为是船舶运输大功率发动机的理想燃料。MAN、WINGD和瓦锡兰等主机厂商正在开发氨燃料发动机,首台氨燃料低速主机将于2024年面世;造船界和航运界正在进行氨燃料船型的论证和研发;而采用可再生能源产生氢气来合成氨的大型工厂也计划在挪威建造,由此可见,以氨为动力燃料的船舶,会更加顺利地推出。未来的碳零排放船舶,根据船型的区别将会选择不同的技术路径:短途小型船舶,以纯电动、氢/氨燃料电池为主;大、中型的长途远洋船舶将以氨燃料内燃机为主。

虽然氢(氨)燃料可以实现航运中燃料舱到螺旋桨的碳零排放,但合成氢(氨)的过程是否真正减少碳排放则决定了全链条的减排效果。化石燃料合成氢(氨)如果不匹配碳捕捉技术,或者化石能源电力电解法制氢(氨),则只是将碳排放转移给了其他行业。只有大力发展风电、水电等绿色能源,从而实现绿色制氢(氨),将氢(氨)作为绿色能源的二次载体,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