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左传》:历史叙事与经部研究

《左传》:历史叙事与经部研究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4]《经》为不刊之书,《左传》解释《春秋》经,其历史叙事聚焦于“义”,盖以《经》旨为主轴核心,遂有先经、后经、依经、错经诸法式。能传写《左传》以属辞比事解经之心路历程,可知《左传》叙事具见本末之大凡。《左传》受限于编年记事,相关史事若不连贯。《左传》释经,转化属辞比事之法式,为历史叙事,甚至文学叙事。

《左传》:历史叙事与经部研究

章学诚曾谓:“叙事之文,出于《春秋》比事属辞之教。”又曰:“史家叙事之文,本于《春秋》比事属辞之教。”[24]《经》为不刊之书,《左传》解释《春秋》经,其历史叙事聚焦于“义”,盖以《经》旨为主轴核心,遂有先经、后经、依经、错经诸法式。杜预所谓“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云云,探寻先之、后之、依之、错之诸叙事义法,于史家文家之叙事艺术颇有启益。能传写《左传》以属辞比事解经之心路历程,可知《左传》叙事具见本末之大凡。[25]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揭示“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二语,亦以指称《左传》;且以“圣文之羽翮,而记籍之冠冕”二语,推重《左传》之叙事成就。原始要终云云,即指叙事见本末而言。[26]

杜预注《春秋左氏传》,既以叙事见本末发明《春秋》书法,故于《左传》先《经》以始事,《左传》先事以张本、《左传》不必然与《经》同年、《经》不书、《左传》因他事而兼及诸例,多所发凡。[27]杜预注《春秋》经传,或阐明沿革,或推源求解,或重见互注,揭示许多前后会通之例。[28]要之,皆有得于古春秋记事之成法,以及属辞比事之《春秋》教,而发用于解读经传者。试翻转而言,《左传》叙事在体现“原始要终,本末悉昭”之叙事艺术,故杜预解读《经》《传》,始能揭发其蒙蕴,而显扬其作义。

《左传》受限于编年记事,相关史事若不连贯。《左传》释经,转化属辞比事之法式,为历史叙事,甚至文学叙事。宋章冲《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有感于编年叙事,脉络潜通,如草蛇如灰线,故章冲特出纪事本末之体,以振济之。[29]此为历史叙事之表征,属辞比事《春秋》教之体现。清韩菼为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作序,推崇《左传》,为“一人一事之本末”,以其“传一人之事与言,必引其后事牵连以终之”。[30]凡此,皆可见《左传》于历史叙事、属辞比事,乃至于纪事本末体,皆有开启之功。(www.xing528.com)

为文之道,意在笔先;犹绘事之功,先有成竹在胸中。清方苞古文义法,提示“义以为经,而法纬之”[31];以纺织之事为喻:必先织纵丝经线,后织横丝纬线,以此比况为文,犹云义以为“先”,而法“后”之。《传》解读《经》文,聚焦于经义之阐释,一切有为法,皆缘释经而生;横斜曲直,或先或后,或依或错,皆为解经而发。作文必有主意,纵横出入,亦皆觑定主意而生发,犹《春秋》属辞比事,皆缘孔子“窃取”之义而施为,故刘熙载《艺概·文概》,从文学叙事视角,看待《左传》释经之四大法式。[32]民初林纾《左传撷华·序》,推崇杜预拈出《左传》解经之四大法式,以为:“元凯此言,不惟解经,已隐开后世行文之涂辙”。于是将先经、后经、依经、错经,比况为文之前步、结穴、附会明道,旁通取证,进而论述为文之首尾、中间、临尾,如何背驰而能系绁,如何锁纽牵合而能隐渡而下。[33]要之,皆文学叙事之能事,辞文连属之艺术也。

由此观之,自历史叙事衍变为文学叙事,关键在比事与属辞之侧重有别而已。历史叙事,侧重编比史事;文学叙述,较倚重属辞约文。要之,皆属辞比事之《春秋》教所由生发之支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