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左传》学成就研究

清代《左传》学成就研究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陈望道考证,“文法”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中,指规则、法律而言。因为考据学笼罩整个清代的学术,而从文法角度研究《左传》成果,历来又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四库》以及《续四库》中几乎难以见到这类作品。其中综合评点《左传》文法且水平较高的学者及其专著,所见到的主要有韩菼的《批点春秋左传纲目句解》八卷、王源的《左传评》十卷、冯李骅的《左绣》三十卷以及方苞的《左传义法举要》一卷等。

清代《左传》学成就研究

作为经学家,无论汉学或者是宋学都无一例外地轻视文章之学。学者研究经传的目的在于挖掘和阐发圣人的微言大义,以达到经世致用之目的。宋学创始人之一的程颐就曾经说过:“古之学者一,今之学者三,异端不与焉。一曰文章之学,二曰训诂之学,三曰儒者之学。欲趋道,舍儒者之学不可。”[1]朱熹也认为古人治学文道是不分的。他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又说“三代圣贤文章,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2]。清学开山顾炎武亦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3]

然而,正人君子说归说,《左传》毕竟不是“卖饼之家”的《公羊传》,其文学价值早已为人所重视。虽然《左传》《史记》等历来被称为信史,以质为主,文为辅,但并不是说文采不重要,孔子也曾赞成和主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以及“文质彬彬”等观点。西晋杜预曾把《左传》记事手法概括为“其文缓,其旨远,将令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4]。这些评论与其说是解经方法,倒不如说是对其文法的高度评价。我国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几,在其《史通·直书》篇中主张修史当以“实录直书为贵”,不虚美,不隐恶,叙事以“简要为主”,和“宜尚典实”等。同时他对叙事、句子中的词语选择、篇章的起承转合以及修辞方法的使用等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然而,刘知几对作为史书的《左传》的文学价值却情有独钟,早已超出史学理论而进入文学评论范畴。如在《申左》中,其对《左传》的用词、修辞、谋篇结构等评点就倾注了文学评论家的感情色彩,他评论《左传》辞令时说:“《左氏》载诸大夫辞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5]又如他评论《左传》叙事风格时说:

《左传》之叙事也,述行师则薄领盈视,叱聒沸腾,论备火则区分在目,修饰峻整。言胜捷则收获都尽,记奔败则披靡横前;申盟誓则慷慨有余,称谲诈则欺诬可见;谈恩惠则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如秋霜;叙兴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或腴辞润简牍,或美句入咏歌,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将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6]

清人林纾在《左传撷华序》评价左氏的叙事为“天下文章能变化陆离,不可方物者,只有三家:一左、一马、一韩而已”。桐城派大师方苞在《左传义法举要》之《韩之战》后评价《左传》文法,称其为“叙事之文,义法精深,至此所谓出奇无穷,虽太史公、韩退之不过能仿佛其二三,其余作者皆无阶而升”。关于《左传》的叙事手法之娴熟与繁富,当代人张高评竟然能总结出三十种:正叙、原叙、顺叙、逆叙、对叙、类叙、侧叙、带叙、串叙、虚叙、追叙、连叙、插叙、暗叙、直叙、婉叙、平叙、言叙、语叙、琐叙、补叙、陪叙、突叙、预叙、提叙、结叙、拖叙、错叙、搭叙、夹叙[7]。张高评对我国最早的记事性历史散文的文学价值的评价,以及对后世我国文学的影响抬高到令人瞠目的地步,他称赞《左传》有“文章体裁之集林”,“为古文家法之宗师”,“为骈体文章之先河”,“为神话小说之原始”,“为通俗文学之远源”,“为传记文学之祖庭”,“为叙事文字之规范”,“为说话艺术之指南”等。其实这些对《左传》文学价值的称赞未必名副其实,如《左传》人物心理描写和具体的形貌刻画等都很难与后来的文学作品媲美。(www.xing528.com)

据陈望道考证,“文法”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中,指规则、法律而言。到宋代,“文法”成了文理、文势、作文、修辞的同义词。从文法的角度研究《左传》前人早已有之,如宋代的徐晋卿有《春秋经传类对赋》,李宗道有《春秋十赋》,毛友撰有《左传类对赋》等,除《春秋经传类对赋》等少数作品外,多数没有流传下来。因为考据学笼罩整个清代的学术,而从文法角度研究《左传》成果,历来又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四库》以及《续四库》中几乎难以见到这类作品。但从《续四库提要》和《中国丛书综录》等材料中,可以查到的这方面的著作至少有二十部,而且主要集中在清前期,似乎是承续了毛宗岗、金圣叹等人的评价戏曲、小说和史书的余绪,并扩而大之,进入经学领域。其中综合评点《左传》文法且水平较高的学者及其专著,所见到的主要有韩菼的《批点春秋左传纲目句解》八卷、王源的《左传评》十卷、冯李骅的《左绣》三十卷以及方苞的《左传义法举要》一卷等。

另外以连珠修辞手法研究《左传》内容的专著有二部:王武沂的《左传绀珠》和俞樾的《左传连珠》,从文学评论的价值方面来说,远不如上述综合评点专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