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玉琦与利生体育用品厂的故事

孙玉琦与利生体育用品厂的故事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一段惨淡经营后,业务渐渐好转起来,逐步增设了木工部、制革部、制弦部及营业部,使利生体育用品厂初具规模,这是中国第一家制造体育用品的工厂。到利生的产品上市时,球类已有供不应求之势。这时日本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厂商美津浓派人访华,并参观了早已慕名的利生体育用品厂。这时的利生公司,主要由孙玉琦和李清安二人负责。

孙玉琦与利生体育用品厂的故事

齐守愚

孙玉琦字润生,1885年生于河北省献县。幼年家道贫寒,又因连年水灾,无以为生,遂随父亲移居天津。因其父笃信基督教,故得以进入教会所办北京通州协和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作助教,后应张伯苓校长之约,去天津南开中学教书。此时足球篮球运动在中国已渐普及,但球及其他体育用品均为舶来品,孙玉琦认为这种用品可以自己生产,何必从国外进口?于是在张伯苓校长的鼓励下,孙玉琦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缝制球的技术。他将外国的球拆开,仔细研究其用料及构造后,便用天津华北制革厂所生产的皮革,将之铲平,使之符合球类的重量与弹性,然后缝制足篮球。经过一段摸索,孙玉琦终于摸到了门路,于是辞去教职,约亲戚孙庆有办起家庭工厂,专门缝制足篮球,自制自销。这是利生体育用品厂的最初阶段。开始,产品不甚合格,推销困难,入不敷出,孙玉琦不得不将太太的首饰当卖,以维持开支。经过一段惨淡经营后,业务渐渐好转起来,逐步增设了木工部、制革部、制弦部及营业部,使利生体育用品厂初具规模,这是中国第一家制造体育用品的工厂。

西洋体育最早传入中国的有足球和网球。篮球发明于1892年,1896年1月11日天津第一次在青年会的广告栏上出现了组织篮球队的消息。自1907年后,足、篮、网、棒四球大兴,其中以篮、足球为最盛。到利生的产品上市时,球类已有供不应求之势。此时保定的步云、北京的时昌、天津的春合体育用品厂亦相继出现,出现了竞争局面。为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竞争,孙玉琦决定扩建利生,并于1932年聘齐守愚任利生制革厂厂长,后又擢升为经理。

齐守愚1901年生于河北武清县,自幼在教会学校读书,大学预科毕业后,一面在北京育英中学教书,一面在燕京大学制革专科听课。齐在育英中学除教课外,也负责体育和音乐活动;在燕京大学则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同时又是北京青年会老母鸡队的队员。1927年经董守义介绍来到天津南开中学任体育教员兼篮球队教练,1929年秋齐守愚赴美国深造化学,归国后便被孙玉琦约到利生厂工作。

新扩建的利生厂在锦衣卫桥附近,它包括制革部、木工部、制球部、制鞋部、制弦部、制网部、金工部,另外还附设体育馆、体育场、儿童游戏场、网球场、游泳池等,这时利生厂的设备已具备近代化水平。(www.xing528.com)

利生厂扩建后,孙玉琦将独资企业改为股份公司,总公司设在天津东马路。公司大小职工均可入股,孙玉琦自任董事长,但因年事渐高,身体欠佳,很少过问公司的事。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利生厂在北京设立了分厂,在顺德设立了制革车间;另外在天津法租界天增里设立了分公司,在大胡同设荣生商店,在北京八面槽设同来商店,在汉口五族街设分公司,专门经销利生厂的产品。此外在上海、济南、烟台、哈尔滨、西安等地还有代理店。在南洋新加坡也设有分公司。为解决生产网球拍、冰球棍、棒球棒所需要的木材原料,利生公司还在北京海淀建了林场,种植硬质树木。为改进产品,总公司内设立了研究室。另外还设立了同仁进修会,发展同仁福利;设立体育班,翻译各种英文体育运动规章和体育消息;设立进出口部,直接向国外推销产品和采购设备;设立服装部,承作各种运动服、便服、奖章、奖旗。

正当利生事业蒸蒸日上时,1937年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天津沦陷后,生皮概由日军统制起来,利生制革厂能分得的配额不及以前的百分之一,致使制革生产陷入停顿,因而也影响了体育用品的生产。加之战乱引起的交通阻塞,货运迟滞,使营业大为不振。这时日本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厂商美津浓派人访华,并参观了早已慕名的利生体育用品厂。参观后,日方提出要与利生合营。这在当时来说,如果单从利益上考虑,对利生是很有利的,但董事长孙玉琦出于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与全体同仁商讨后,严辞拒绝了日方的要求。以后日本宪兵经常来厂刁难,又以铁路局建职工宿舍为名,强买利生厂的房产,几经周折,最后利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忍痛出让。工厂卖掉后,职工情绪低落。每天都要应付各种难题,至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孙玉琦约体育界知名人士李清安来利生公司工作。不久孙玉琦又派齐守愚去重庆,由利生出资,在那里组织了中美联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准备搞制革、润滑油等为抗战使用。但公司组织起来不久,日本就投降了,于是齐守愚将中美公司迁至天津,并着手办理恢复利生的各种事务。这时的利生公司,主要由孙玉琦和李清安二人负责。

1948年中美公司派齐守愚赴美国开办分公司及调查业务,并签定购买毛织厂合同,同时顺便为利生开拓出口生意。董事会原决定派齐守愚出国一年半后回国复职,但由于时局的变化,齐守愚未能回国,此后便留在美国定居。

(1980年忆撰于美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