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国国防历史和启示

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国国防历史和启示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国防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开启了中国国防的新纪元,中国国防日益强大。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成为中国近代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4年的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

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国国防历史和启示

中国国防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就过渡到奴隶社会,建立了国家,从此国防便产生了,用以抵御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我国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国防历史伴随着国家的屈辱和荣耀、衰败和昌盛,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国防遗产,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及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开启了中国国防的新纪元,中国国防日益强大。

(一)中国国防历史

1.中国古代的国防

中国古代的国防是指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大约经历了4 000年的时间。在国防历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培育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卫国御侮的尚武精神,最终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国家。

(1)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我国古代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二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三是“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四是“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等。这些思想策略,对于指导战争和加强国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2)古代的兵制建设

兵制建设是中国古代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兵制,就是军事制度,现在一般称为军制。它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是国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武装力量体制上,我国古代一般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各朝代的做法虽然不一致,但均信奉皇权至上,军队的调拨使用大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在兵役制度上,主要有民军制、征兵制、府兵制募兵制等形式,并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

(3)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

我国古代为强化国家系统、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民用及国防工程,如长城、京杭运河、海防要塞、城池等。

(4)古代国防的兴衰

国防的兴衰是与各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密切相关的。纵观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国防史,我们不难发现: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昌明、经济发展、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时候,国防就强盛;当统治阶级走下坡路,政治腐败、经济衰落、军事孱弱、民族分裂、国内混乱的时候,国防就削弱,甚至崩溃

2.中国近代的国防

中国近代国防是一段孱弱、衰败和屈辱的历史。1840年,英国人炮舰打开了清朝紧锁的国门,列强纷至沓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前,腐朽的统治者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奉行消极防御的指导思想,大片国土被迫割让,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

(1)清朝后期的国防

自“康乾盛世”之后,清朝的政治日趋腐败,国防日渐虚弱。尤其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大举入侵,从此清朝一蹶不振,每况愈下,结果有国无防、内乱外患交织,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清朝的武备。清朝的武备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兵役制度等方面。八旗制度是清代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和军事制度。清军入关后将汉族士兵编入部队。汉人部队则以绿旗为标志,被称为绿营

②清朝的疆域和边海防建设。清朝初期重视边海防建设。从道光年间开始,朝政日益腐败,防务日渐废弛。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的领土香港、澳门、台湾和澎湖岛为英葡日侵占;东北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的土地为沙俄所占;西部帕米尔地区被俄英瓜分。

③对外反侵略战争。由于清朝政治腐败,武器装备与西方强国产生了“代差”,面对列强的船坚炮利,在对外反侵略战争中一次次失败,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上百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近160万平方千米,当时中国1.8万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上,竟找不到一个中国自己享有主权的港口,中华民族美丽富饶的国土被西方列强撕扯得支离破碎。这一时期的中国国防史,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斗争史,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的壮举、山东及辽东半岛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等,都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抗御外侮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成为中国近代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民国时期的国防。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状况。西方列强为维护其在华利益,纷纷扶植各派军阀为自己的代理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由于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中国依然是处于有边不固、有海无防的状态。之后,长期觊觎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从逐步蚕食到全面入侵中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

(3)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成立。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建设环境。但蒋介石当局背信弃义,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经过4年的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

3.当代的国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建设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恢复阶段(1949—1953年)

这一阶段我国处在外御帝国主义侵略、内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时期。这时期的国防建设主要完成了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解放了全国大陆和除台、澎、金、马之外的全部沿海岛屿,肃清了大陆上国民党的残余武装,平息了匪患,建立了边防和守备部队,加强了海上边防的守卫。二是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三是建立、健全了统一的军事领导机构和军事制度;建立了全军的领导机关和各级军事领导机构,加强了对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海军空军等各兵种部队,遂开始从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全面建设过渡;建立了100余所军事院校,为国防建设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军事人才,统一了军队编制体制;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www.xing528.com)

(2)全面建设阶段(1954—1965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重大时期。1953年12月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是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确定了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帝国主义侵略,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保卫亚洲与世界和平,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精简军队,压缩国防开支,加速发展工业;为国防现代化打基础,加强国防工程建设,在沿海、边防和纵深要地建设防御工程体系;实行义务兵、军官薪金、军衔三大制度;大办军事院校,重新划分战区,完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加强动员准备,建立各级动员机构和动员制度。这些重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体系。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国防体系基本完成配套,一些领域已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并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3)曲折发展阶段(1966—1976年)

这一时期尽管有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仍然警觉地注意维护我国的安全,保持了军队的稳定,顶住了霸权主义压力。同时对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始终没有放松,因而保证了我国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4)现代化建设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观点,确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军队从临战状态转向和平时期的正常建设,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军队建设。按照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进行重大调整改革,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增强军队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自卫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把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作为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科技强军战略,逐步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加强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实现火力机动力、防护力、保障力和信息力整体提高。

当前,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要求军队做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正确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原则;要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的优势。改革是要更好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更好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更好坚持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国防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二)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中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武功,有过引而不发、强虏驻足的宁静,有过通体创伤、不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卫国、坚守气节的壮举。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中,重温漫长的国防历史可以得到以下有益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强大依赖经济发展,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就认识到国富才能兵强、自强方可自立,无不把发展经济作为巩固国防、争夺霸权的重要措施。

春秋时期,晋国国贫兵弱。晋文公执政后通过整顿内政、发展经济、扩充军队、轻赋薄税、减免债务、鼓励商业、繁荣社会等一系列综合治理,使晋国实力急剧增强,先后兼并20余国,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唐朝由“贞观之治”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当时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的结果。

与此相反,各朝代的衰落、灭亡,均是由于经济落后,国贫兵弱,遭受外敌的入侵而不能自保或内部社会骚乱动荡失序引起的,结果动摇了国家的根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把国防建设搞上去,才能为国家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国家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防的兴衰、国家的存亡。“上下同欲者胜”,只有政治昌明,才能有巩固的国防,才能为国家发展提供保障。这是国防历史给我们提供的又一深刻启示。

秦国由于进行商鞅变法,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国力日渐强大,因此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百废待兴,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文武并重,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因此成为国力强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

与此相反,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重文轻武,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古代中国国防的兴衰、王朝的更替,近代中国的百年国耻,都深刻地告诉我们:政治的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是国家得以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

晚清时期,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抗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反,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张全国军民团结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同时,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击侵略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