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清杂耍:北漂地势低下,临清琉璃塔重修

临清杂耍:北漂地势低下,临清琉璃塔重修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北漂之畔的临清州治地势不高,全境基本位于塔基之下。1793年前后,雄奇壮丽的临清琉璃塔由于年久失修,几近倒塌。临清塔顶、底层内均设有神龛,内供佛陀小像。阿洛姆先生画笔之下的临清杂耍乐师装备齐全,几乎可以说武装到了牙齿:左脚趾端夹一面铙钹,与固定在地面上的另一面击打出铿锵的节奏;右脚夹一根棒槌,有板有眼地敲出鼓点。临清杂耍的观众都是布衣蔬食的社会底层人士,有免费的热闹看,他们自然不放过机会。

临清杂耍:北漂地势低下,临清琉璃塔重修

明明倾国又倾城,

为何孤影伴青灯?

马戏班主遥相问,

一声探问几呻吟。

——斯威夫特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运工程——运河,北起山东省临清州,南至浙江省杭州府。中国人有夸大其词的陋习,将运河起点从临清同纬度地区的闸河(闸,中文本意是控水之门)移至天津,径流长度无端延长了许多,这在他们看来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白河与运河末段交汇处,河道自然天成,无任何斧凿之痕;平静的河水自此蜿蜒南流,人工夯筑的控流坝远近接续、不绝于途。坝体结构简单:两岸石墩相对而出,疏疏落落的几块木板,隔出宽度三十英尺左右的航道。运河船闸各航道水位差在一英尺以内,为确保通航安全,地方政府一例派兵把守。广袤无际、人烟相对稀少的大平原上,一河如练、贯通南北,星星点点船闸与埠头的兵营,构成一道特殊的人文景观。临清雄踞京杭大运河沿岸,自古以来就是商旅云集、货通八方之地,贩夫挑卒,在此歇脚;富商大贾,到岸收帆,作为中原地区最大的集贸市场,久负盛名。临清州有一大景观:专为纪念闸河引水成功这一盛事而建造的一座九级浮屠。闸河通流标志着一项巨大社会工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造塔志念,份属应当。临清塔为正八角形结构,基底宽大、顶端逼仄,外观与金字塔差堪仿佛。九层的塔体,最底层使用玢岩建成,从第二层到最顶层,使用的建筑材料全是琉璃砖瓦,砖块间严丝合缝、飞刃莫入,看上去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塔内设有一百八十三级台阶,拾级而上登临塔顶,临清州城一带风光,参差错落、朦胧天际。闸河、运河交汇处,波翻浪涌,浩大河防工程令人叹为观止;临清街头,商铺林立、行人如蚁。位于北漂之畔的临清州治地势不高,全境基本位于塔基之下。仰赖茂密的景观植被,城墙之内,但见绿阴森森,花团锦簇,少见民居官舍。1793年前后,雄奇壮丽的临清琉璃塔由于年久失修,几近倒塌。作为镇河之宝建于运河竣工之期的那份荣光,也湮没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再也无人提及。这一年,当地政府投入民力物力对这座宝塔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昔日风采,尽得恢复;每层塔体的挑檐顶脊及底层入口处的飞檐位置,都刻上了“阿弥陀佛”字样,精雕细镂,配有外围装饰——这是所有佛教建筑物的共有特征。临清塔顶、底层内均设有神龛,内供佛陀小像。塔顶的装饰亦极其华丽,所用材料系铸铁或响铜一类金属。

临清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商埠,舟楫林立、市井繁华;三教九流,毕集于斯。有此得天独厚的条件,草台班子、走方郎中、一干逐利之徒,自然心驰神往。江湖杂耍艺人和团团围定乐不可支的观众,历来都是临清街头一景。就在临清城内一处与农村一样荒蛮破败、流动人口麇集的街区,阿洛姆先生有幸见识过这么一幕,并用他不朽的画笔形诸纸面、载入史册。

中国是文明古国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皆出自中华。后因中国人故步自封或本身不具备后续开发能力,致使外邦后来居上,但其历史功绩,不容抹杀。另外盛行欧陆及英伦诸岛的群众娱乐活动追根溯源与中国民间艺术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皮影戏”这个名称,已经揭示了这古老神奇的东方民间艺术与中国的关系;而从意大利木偶戏,以及盛行西欧的《潘趣和朱迪》中,不难发现中国杂耍的影子。意大利木偶利用手脚、头部安装弹簧的方式完成各种动作,这与中国舞伎的表演方式如出一辙;而英国戏偶对其东方始祖的继承性,诸多方面更是表现得彰明昭著,巴塞罗缪节上每有偶像剧出演,使用的操纵术语都是沿袭中国同行的那一套,继承的痕迹非常明显。“中国皮影戏使用裁制的道具,通过在玻璃屏幕上投影的方式演绎剧情、完成戏剧人物的角色塑造。”伦敦市区一度流行、每个十字街口轮番上演的暗箱投影戏,与中国皮影戏有异曲同工之妙,显然是得了后者的真传。

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意大利木偶戏、英国暗箱投影戏皆出自中国;而在英国大行其道的滑稽木偶剧,与中国皮影、布袋偶也有很深的渊源,尽管该剧目在假道中欧、意大利一路向西流传的过程中,风采大异先前。中国式潘趣的表演方式是:一位艺人脚踩木凳,向前遮一块长可及踝的蓝色幕布;其人的头顶安放一方前端敞开的木板箱,艺人十指并用撑起小布袋偶,在板箱内完成腾挪辗转、嬉笑怒骂各种复杂的动作,将潘趣、朱迪这对宝贝夫妻的日常生活闹剧展现得淋漓尽致。滑稽剧的剧情变化多端,但始终围绕主人公潘趣的恶棍做派展开,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中国还是英国,配乐都是舞台表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至于音乐在剧情演进中发挥作用的大小,中英两国各有千秋、一时难决高下。阿洛姆先生画笔之下的临清杂耍乐师装备齐全,几乎可以说武装到了牙齿:左脚趾端夹一面铙钹,与固定在地面上的另一面击打出铿锵的节奏;右脚夹一根棒槌,有板有眼地敲出鼓点。乐师的双脚这么忙,双手自然不闲着:轮番演奏洞箫唢呐等主乐器,一应家当就挂在其人身子一侧触手可及的地方。洞箫是一种竹管乐器,一端开孔用于吹奏,与吹气孔相距不远处是共振孔,上覆芦苇植物的茎内膜。共振孔以降另开十孔,其中六眼等距离孔隙通过对应手指的升降,于开合间发出不同音阶的声音。一名乐师,一个乐队,配合默契的打击乐、管乐,演奏出悠扬动听、节奏感强烈的旋律。平心而论,中国草台班子配备的乐师,论技能鲜有超过我们英格兰本土同道中人的。1842年,南威尔士布雷肯地区一位组合乐器演奏师,曾经嘴吹潘笛、膝磕铙钹,另一条腿膝以上部位绑槌敲鼓、膝下部位拴一根细绳、拉动竖木环击固定在舞台地板上的编钟;其人的双手负责敲打一面大铃鼓,另外两只胳膊也是各司其职:一只挂三角铁,另一只绑拨子;双肘互击,妙音乃发。一首流传甚广的小诗曾如此讽刺我们大剧院里的某位万能乐手:(www.xing528.com)

库克弹奏八乐器,

好像青蛙天气

威尔士人没有库克那么彪悍,他操纵的乐器只有六种,但他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如果条件允许,他完全有可能玩转更多的乐器、营造更离奇的效果。

临清杂耍的观众都是布衣蔬食的社会底层人士,有免费的热闹看,他们自然不放过机会。呼朋引伴、挈妇将雏,街坊邻居们都凑到一块儿,享受那片刻的闲暇;更有一群游手好闲、只求一饱的市井混混,赶场子、扎堆儿是他们唯一的爱好和追求,所以临清杂耍从来不缺看客。

然而,由大戏演变而来的木偶剧身价并不低微,相反得到皇家的眷顾,登得了大雅之堂。“我们观赏过中国的木偶剧,风格与英国大同小异;其中有一部剧情是这样的:一位公主被幽禁荒阁,过着孤苦凄凉、朝夕只以泪洗面的生活。幸得一位侠客不远万里而来,一路斩妖除魔、伏虎降龙,最终解救公主脱离苦海,历经文韬武略百般考验之后,两人喜结连理,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中国玩偶剧武库中还有一些滑稽剧目,演绎类似于英伦经典潘趣、朱迪两夫妇闹剧、丑鬼懦夫斯凯拉谟修、傻瓜班德米尔插科打诨、丑态百出的搞笑情节。据称该戏班只面向女性观众,为我们表演属于额外加恩。”看一场木偶剧便大书特书,作者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这一特殊剧种传入英国不足百年,风头之健大有盖过传统戏剧的态势,一时街谈巷议、舆论大哗。伦敦报刊众口一词地宣称:《潘趣和朱迪》抢走了观众,大名鼎鼎的歌唱家尼科利尼就要失业了!

中国是文明古国,其漫长而连续的历史沿革、深厚的民族文明传承,一向为世人所称道。但中国又是个闭关锁国、闭目塞听、对外来习俗视而不见的国家。意大利木偶戏、英国潘趣两夫妻的搞笑玩偶剧与那些五花八门、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傀儡戏如出一辙,不难揣知与早期游历华夏的欧洲人有关,是他们将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娱乐项目介绍到南欧,再辗转流传至英国的。潘趣式谐谑主题的滥觞说明了一点:人性是相通的,无关今古、不分地域。事实上,“潘趣”这个英国喜剧角色的名字,即发源于“波奇尼拉”,一种由意大利人西尔维奥·菲奥里洛首创的假面模型。这个专用名词的发音跟意大利语单词“小鸡”相近,喜剧情节也与小鸡大有渊源。据考证,该剧首场演出塑造了一个名叫索伦托、经常带着自家孵化的小鸡到那不勒斯集市兜售的丑八怪老农形象。后续节目中,“波奇尼拉”剧情出现了一些变化,主人公不再是傻乎乎的索伦托,而是八面玲珑、靠在当地葡萄藤节出乖露丑逗乐子而声名远扬的普乔·德阿涅洛。潘趣的法国镜像朋齐的原型是基督教传奇故事中的主要角色,罗马执政官本丢·彼拉多;不过此说破绽百出,学术界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今日傀儡戏中的潘趣,犹古代戏剧舞台上时不时露一下头的“恶汉”,其角色作用就在冒出来反转剧情、活跃气氛。

中国木偶、布袋偶一类的傀儡戏经历了一个去芜存菁、臻于完美的演进过程,是世界文化遗存中不可多得的圭臬瑰宝,艺术成就之高罕有其匹。在欧洲大陆,特别是意大利,这一剧种成为社会普遍接受、公众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长盛不衰。虽然19世纪英国知识儿童对粗鄙恶俗的潘趣热情稍减,但安妮女王的奥古斯丁时代,其风靡英伦诸岛之盛况,可借由现存大英博物馆的“动画表演”——傀儡戏的早期称谓——入场券可见一斑。

临清街头踢毽子的市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