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漂第一周的流水账 - 我的北漂生活体验

北漂第一周的流水账 - 我的北漂生活体验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1.11.1带的常服药用了一板7颗,我来北京一周了,似乎应该记下点什么。下午3点,高速列车经过5个小时的飞驰,到达了北京南站。加上北京有一个业内的会议和上海的一个庆祝会,消息一下子就扩散开了。“北漂”第一周的流水账。我只身北上,确实没有想得更多,但是,真正成为一个“北漂者”后,我深切感受到了新环境的温暖。一个月后,我就从宾馆迁入了我的“新居”,正式开始了我“北漂”的生活。

北漂第一周的流水账 - 我的北漂生活体验

2011.11.1

带的常服药用了一板7颗,我来北京一周了,似乎应该记下点什么。

我是上个月25日出发的。因为太太正在恢复期,有些事情必须有人料理,弟媳要在我出发前回去安顿一下,所以我就谢绝了一切送行宴请,连班子的宴请我也谢绝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25日社里的司机来送我去车站时,新任社长、总编辑与书记、办公室主任一起来我家,并一起送进车站,让我有些感动,更觉得有些不舍。

下午3点,高速列车经过5个小时的飞驰,到达了北京南站。来接我的办公室副主任C君已经候着,顺利地上了来接我的社里的车子。这个时候的北京正好是交通比较顺畅的时候,一个小时到达了清华大学。因为房子暂时没有弄好,社里安排我暂时住在附近的连锁宾馆,离社里步行也就12分钟的路程,比较方便。当天晚上,书记和一个副社长受出差在外的社长之委托,给我简单接风。

26日,我进入了自己的办公室。看到办公室都已经安排妥帖,两门电话、打印机等文具用品一应俱全,办公室的同志十分细心,让人感动。因为社长不在家,所以我就在信息中心同志的指导下,先熟悉社里网络的几个系统。到底是以计算机图书著名的出版社,网络的使用使办公和相互的沟通十分便捷。经过几天的熟悉,我基本上掌握了网络的使用。

从来京的第二天开始,我在北京的弟子陆续来看我,还有出版界的几个比较熟悉的前辈和朋友也纷纷来访并给我接风,以致最临近的一个酒店的领班都认识我了。到28日晚上,我突然发现我的短信、电话越来越多,从总署领导到学会领导,从出版社同仁到媒体朋友,从出版集团的领导到年轻的朋友,电话几乎要爆了。看着急剧上升的电话费用,我赶快把苏州的电话转移到北京的号上。当我接到一个群发的短信,我才明白了,原来一个学会的也算是前辈的热心朋友在给我“广而告之”,说“我们的好朋友某某某到北京任职了”,要不是他也群发给我,我还真的给蒙在鼓里呢。哈哈。加上北京有一个业内的会议上海的一个庆祝会,消息一下子就扩散开了。

在这几天中,社里的几个在家领导基本上认识了,有的其实以前打过交道。工会的同志偶然知道我喜欢乒乓球,正值社里乒乓球比赛即将开始,正愁缺一个超脱部门以外的总裁判长,于是,这个职位落到我的头上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熟悉人的机会,也就没有推辞,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命”。学校不错,给我提供了两套房源让我选择,在办公室两个主任的陪同下,选定了房子。然后是照相、填表等一系列的手续都一一按程序走完。

社长周五晚上回来了,周六我在办公室,我们作了一次简单的交谈。昨天下午先开班子会议,又接着中心组学习。晚上,社长正式设宴为我接风,社委会和分社社长都参加了。我的工作应该算是正式开始了。本周要去中宣部和总署各参加一个会议,也正好去与有关领导招呼一下。

“北漂”第一周的流水账。是为记。(www.xing528.com)

我只身北上,确实没有想得更多,但是,真正成为一个“北漂者”后,我深切感受到了新环境的温暖。

清华大学出版社作为我新的工作单位,给予了我一种格外的暖意。为了安排我的住宿,出版社向学校就近申请租用了住房,办公室两位主任带着我在小区里察看两套房源,我选择了其中的一套。因为房子没有住人已经有八九年了,必须整理装修,我再三要求只做简单的装修,因为我知道我必须尽快入住,生活才能步入正常。然后,又陪着我去选购家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从家具、家电到日常用品,从厨房用具到鞋套垃圾袋,大小用品一应配齐,这着实让我深深感动。一个月后,我就从宾馆迁入了我的“新居”,正式开始了我“北漂”的生活。

出版社的员工们,出于对新总编辑的期待吧,各个部门对我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在最初的阶段,我主要进行调查研究,从选题、出版流程到队伍建设、人才结构,从出版项目、运营数据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一提出了需要的材料和数据的要求,各个有关部门认真迅速地给我提供出来,这为我全面了解出版社的运作情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很快形成了我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准备在第一次编辑大会上讲话的要点也逐步形成。我能够体会到员工们尤其是编辑们的期待,出版社已经七八年没有总编辑了,他们的期待是可以理解的。这从我博客的点击率的急剧上升也可以说明。是后来才知道的,自从社里在传说有一个外来的总编辑即将来社任职的消息传开以后,不知是谁(因为我在业内做过多次讲座,也许是听过我讲座的,后来知道确实是这样,我与社里不少同事早就有过交集,只是相互不认识而已)把我的博客地址链接转发了,大家纷纷来到这个即将到任的总编辑的博客园地踩踏了,难怪那个时期,我的博客访问人数剧增。后来在第一次编辑大会上我公开了自己的博客,我的博客就几乎成了全社同人光顾的地方,据说连书记也经常到访,我只好暗暗告诫自己,要说可以说的话,哈哈。以后,我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在大会上的演讲稿、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述职报告,都及时地挂在我的博客上,一者让大家了解我对工作的理解、理念,二者我也清楚我那极其不标准的“普通话”不少编辑还真不容易听清听懂,书面挂出有助于他们的了解,其实也真的是有一个编辑给我留言,希望我能把讲话稿挂出来的。

在社内感受到的暖意,在社外也同样感受到了。喜欢结交朋友的我,在京城自然有着众多的朋友,如前所说,我的到来,在京城业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反响集中在两点:一是认为我从地方大学出版社而且是退居二线后被清华大学特聘出任总编辑,重上出版一线,这是出版业改革跨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甚至说我是“被业界视作是出版业改革的一个见证人,是体制改革让大学出版业重新焕发了活力,也让高端人才的流动成为可能,”更有人因此预言中国出版业实行职业出版人制度的时代即将到来。关于这一点,我真的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以我这样并不典型的案例如此评述,并不符合实情。二是盛赞清华大学观念的开放,用人制度改革上的务实。对于这一点,我深以为然,让一个地方大学出版社的老总出任最高学府的出版社、也是大学出版社的排头兵的总编辑这是需要勇气的,让一个已经在原单位退居二线的干部重上一线,那更是需要魄力的。舆论几乎一致认为,在北京的高校中,也只有清华大学出版社会这样做、能这样做。业界的反应,给了我无形的压力,我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我已没有退路,唯有义无反顾,努力前行,否则,对不起推荐、引荐我的朋友不说,也无颜对业内的朋友交代,无颜面对业内的舆论。

在一次总局的“三个一百”原创工程表彰会上,在我代表清华大学出版社上台领取入选证书时,总局的一位副局长、也是我的老领导老朋友,一边握着我的手,一边对坐在他旁边的我们出版界的老领导也是我熟识的前辈宋老说:培华“跳槽”到清华了!麦克风没有关闭,这位领导这句玩笑式的介绍在整个大厅响起,真给我“出名”了!宋老握着我的手,自然是一番嘉勉的话语,我身上无形的压力又陡增几分。

自10月底到京城后,朋友们纷纷来电来短信慰问,见面相聚的机会自然剧增。大学出版界的、中央部委出版社的、出版媒体的、出版研究界的、出版教育界的、学生、校友各界各类朋友纷纷为我接风洗尘。朋友相见,自然是喜事一桩,爱结交朋友的我,在这样的场合自然来者不拒。记得那最初的两个月,我几乎每周三到四场朋友聚会,弄得我住所附近的一个酒店上至领班、下至服务员,大多认识我了。其实这样的应酬虽则乐在其中,但却真的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要是“八项规定”早出台,估计这样的状况一定好很多,因为我其实只是喜欢热闹,喜欢与朋友相聚,对于应酬,尤其对于喝酒真的没有多少兴趣。我不嗜酒,在平时,如果没有应酬,我自己一般是不会主动饮酒的,即便是节日在家中,只要没有客人到来,我也从不饮酒,哪怕是除夕春节

来京城以后,我在北京的一批研究生为自己“老板”的北上自然是欣喜不已,于是经常相聚就成了我们的一项活动。他们建起了一个微信群“吴门在北京”,本来就喜欢与年轻人相处的我,我们联系就更为密切了,队伍也逐渐扩大到我任过课的同一个专业在北京的研究生,因此,每次相聚,总是有一桌人之多,真的是其乐融融。

由此,北方的干燥,京城的雾霾,饮食的不惯,都已经不重要,而且本身对于我这样一个曾经分管图书市场8年、到处走南闯北的人来说,“漂”的感觉还真的没有那么深刻,更何况我又是一个对于生活没有太高要求,对于享受也没有太浓兴趣的人,独自漂泊在外,还是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的。凡是到过我住处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干干净净的房间,整整齐齐的摆设,饭自己做,卫生自己打扫,平时坚持锻炼,从不间断,生活极有规律。多年如一日,总是第一个上班,在冬天几乎是两头见黑,一干,至今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每每说到这一点,我自己也是颇为自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