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峪关市烟草专卖局的成立及打击非法经营的情况

嘉峪关市烟草专卖局的成立及打击非法经营的情况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10月,嘉峪关市烟草专卖局成立,内设6个科室,辖嘉峪关欣大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嘉峪关市烟草专卖公司根据烟草专卖职责和《烟草专卖条例》,在公安、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的配合下,对无证经营、投机倒把、倒卖倒买、贩运假冒卷烟、走私卷烟、违反物价管理规定和哄抬物价等非法经营活动给予严厉打击。嘉峪关地区以往流行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病因主要是缺碘所致。

嘉峪关市烟草专卖局的成立及打击非法经营的情况

一、石油

1979年,嘉峪关市石油煤建公司改称燃料公司。1984年,石油煤炭分家,成立市石油分公司,划归甘肃省石油公司管理,更名为甘肃省石油公司嘉峪关分公司;1998年划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嘉峪关销售分公司。

1994年,原油、成品油执行政府制定价格。1998年,汽柴油零售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

1984年,嘉峪关石油分公司有油库1座,库容2200立方米。1985—1998年相继建成文化路加油站烽火台加油站、机场路加油站、雄关加油站、钢城加油站、铁路新村加油站、嘉北加油站和5000平方米的公司综合经营大楼。1987年,购进25座50立方米卧式油罐。1994年,修建500立方米油罐6座。1999年,修建1000立方米油罐1座。2000年,收购远航、长城加油站并改造迁建。至2010年年末,中石油嘉峪关分公司拥有加油站11座,成品油市场实现统一管理。

1985年销售石油6685吨,1990年销售9387吨,1995年销售8007吨,1999年销售19730吨,2010年销售81601吨。(1985—2010年中石油嘉峪关分公司经营情况见表13-1-2)

表13-1-2 1985—2010年中石油嘉峪关分公司经营情况统计表 单位:吨、万元

二、烟草

1985年年初,国家对烟草实行专卖,成立甘肃省烟草专卖局嘉峪关分局(公司)。1992年5月,嘉峪关烟草专卖分局更名为甘肃省烟草专卖局酒泉分局,辖酒泉、嘉峪关、玉门、金塔、安西5个市、县、区烟草分公司。嘉峪关市烟草分公司下设3个股室,4个卷烟批发部,有员工45名。2008年10月,嘉峪关市烟草专卖局(市烟草公司)成立,内设6个科室,辖嘉峪关欣大烟草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有员工57名,其中在册职工41名,聘用职工16名,拥有资产11455万元。(www.xing528.com)

1999年,市烟草公司全面启动城市烟草销售网络建设,成立配送中心,采用微机开票,实行分区划片管理。2004年,建设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特征的网络模式,全面提升服务和管理能力。2010年,销售卷烟12700箱,销售额2.42亿元;三类结构55%;单箱销售额19055元;卷烟销售结构、人均消费量及重点骨干品牌销量在全省14个市州分公司均位列第一。实现利税5174万元,上缴税金2172万元,利润3002万元。

嘉峪关市烟草专卖公司根据烟草专卖职责和《烟草专卖条例》,在公安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的配合下,对无证经营、投机倒把、倒卖倒买、贩运假冒卷烟、走私卷烟、违反物价管理规定和哄抬物价等非法经营活动给予严厉打击。1999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严厉打击出售假冒商标卷烟活动,坚决制止非法生产卷烟行为意见的通知》精神,重点开展打假打私、净化烟草市场的专项治理活动,查扣非法渠道进货卷烟6050条,没收假冒卷烟810条、走私卷烟260条,捣毁贩运窝点3处,有效控制烟草市场。2000年后,打假破网成为专卖管理的工作重点。市烟草公司与公安、工商、质监、法院等部门协作,查处取缔非法贩销卷烟网络和销售假烟窝点。1999—2009年累计查获各类卷烟违法案件7827起,查获各类违法卷烟3260.98箱,标值2007.9万元,罚没款747.35万元。2010年,查办各类违法案件40起,涉案卷烟10.77万支。其中,无证经营35起;非法流入案件4起;假冒卷烟案件1起,案值5.2万元,罚没收入0.46万元;网络性质案件1起,逮捕3人,罚金1.6万元。

三、食盐

20世纪70年代,食盐的购销由市糖烟酒公司负责,上报购进计划给河西盐务局,将调拨的食盐分配到各商店零售。1978—1999年,嘉峪关市盐业行政管理工作由市商业局分管,业务由河西盐务站管理,市糖酒副食批发总公司负责食盐的调运、储存和销售。1999年10月,嘉峪关盐业经营业务与管理机构从市糖酒副食批发总公司剥离。2000年6月市盐务管理局、市盐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牌子挂在市商务局,隶属于甘肃省盐务管理局河西盐务分局、甘肃省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西盐业分公司管理。2008年1月,中盐甘肃省盐业集团嘉峪关市盐业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中盐甘肃省盐业(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嘉峪关市批发部,驻兰新西路23号。

嘉峪关地区以往流行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病因主要是缺碘所致。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商业部门向城乡人民广泛宣传食用非碘盐和不合格碘盐的危害性,引导市民食用碘盐。2002—2010年,全市供应碘盐覆盖率达到99%。2010年,市盐业公司购进食盐1836.02吨,其中精细碘盐1323.02吨,小额工业用盐513吨。全年批发食盐2300.33吨,其中批发小包装食盐1164.59吨。按22万人计算,全市人均年消费食盐5.29千克。

为加强盐业市场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市盐务局制定了《食品加工管理制度》《肠衣加工用盐管理制度》《畜牧用盐管理制度》《皮革加工用盐管理制度》《跟踪检查记录管理制度》《食盐销售网络管理制度》《工业盐合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从购、销、调、存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专人负责,做到不合格碘盐不入库、不出库、不销售,保证盐产品供应合格、安全。市盐务局会同工商、公安、质监、卫生等部门,严厉打击盐业生产经营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盐业市场。2009年,查处盐业违法案件22起,没收违法盐产品0.36吨。2010年,检查经销单位731家,查处盐业违法案件1起,查获违法盐产品50千克,行政处罚1家,罚款160元。

2003年9月前,嘉峪关盐业市场供应的食盐主要来自雅不赖盐池、高台盐池、新疆七泉湖盐池、安西盐池。9月后,食盐供应主要来自高台盐池、四川自贡,原盐主要来自瓜州盐池。(2000—2010年嘉峪关市食盐购销情况见表13-1-3)

表13-1-3 2000—2010年嘉峪关市食盐购销情况统计表 单位: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