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历程及模式转换

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历程及模式转换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进程中的模式转换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全国性学制——《癸卯学制》。1912年至1927年的16年间,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时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浙江大学和东南大学影响日广,成为与北京大学南北呼应、交相辉映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又一重镇。

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历程及模式转换

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进程中的模式转换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862—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处于酝酿时期。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培养外语人才和军事技术人才的专门学校,它们不同于传统封建教育机构,不是培养能够成为各级封建官吏的“治才”,而是培养通晓各国语言和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所谓“艺才”。最典型的代表即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和1867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至1894年前后,我国共创办此类学堂30多所。

第二个时期(1895—1911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1895年、1896年、1897年和1898年分别成立的天津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浙江求是书院和京师大学堂,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大学的雏形。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全国性学制——《癸卯学制》。(www.xing528.com)

第三个时期(1912—1927年),1912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1912年至1927年的16年间,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时期。1912年,在蔡元培主持下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形成的新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对清末颁布的《癸卯学制》中有关高等教育的内容做了相应的改革。其间,教育部还陆续公布了《大学令》《大学规程》《专门学校令》《公立、私立专门学校规程》和《高等师范学校规程》等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的法规法令。众所周知,作为当时教育改革的总设计师,蔡元培非常关心高等教育,《大学令》就是由他亲手制定的。直到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他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才部分地在他所主持的北京大学付诸实施。就在蔡元培以德国高等教育为模式对北京大学进行深刻改造的同时,另一所国立大学——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东南大学迅速崛起。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浙江大学和东南大学影响日广,成为与北京大学南北呼应、交相辉映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又一重镇。

高等教育作为人类创造的知识和文化的重要传播场所,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受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治文化背景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国情所制约,也要受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所制约。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转换就是在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这一对矛盾的过程中艰难推进的,不能以强调本国情形的特殊性为由而拒绝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不能以标榜追赶世界潮流为借口而置本国国情于不顾,这是我们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所应深刻吸取的经验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