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电视产业发展历程及案例

我国电视产业发展历程及案例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我国电视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播成功,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的正式诞生。电视节目的样态、运营方式和社会宣传等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风格日趋多样、特色愈发鲜明,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电视产业发展道路。

我国电视产业发展历程及案例

电视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在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电视被刻上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的印记,主要发挥着党政“喉舌”和宣传教育的作用,而忽略了其所具有的产业属性。直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电视才开始被更多的研究者看作是一种产业。[4]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电视业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再到网络化的发展。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我国电视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下面主要根据我国电视产业在发展演进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总体特征,分五个时期简要介绍电视产业的发展情况。

(一)奠基萌芽期:1958—1977年

1958年是中国电视发展元年,这一年天津无线电子厂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预示着我国迈入电视媒体时代。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1978年改名为“中央电视台”)试播成功,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的正式诞生。经过4个月的实践,北京电视台9月2日开始转为正式播出,并明确每周二、四、六、日播出。紧接着其他省、区、市也纷纷开始了地方性电视台或转播台的筹建工作。截至1966年,全国共建成包括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在内的12座电视台。[5]

早期的中国电视可以说是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下诞生的,老一代电视人克服重重困难,研发出了一套早期电视演播技术,创造出了新闻宣传类、知识教育类、文化娱乐类等基本电视节目形态,为我国早期电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完成了《电视新闻》《简明新闻》《国际新闻》等一批早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初创,开办了《文化生活》《科学知识》等知识性、教育性电视节目。同时,老一代电视人还在电视文化娱乐节目的创作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成效。如1958年5月在电视上播放了影片《林冲》,同年6月采用直播的形式播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61年开始制作《笑的晚会》文艺节目等。

在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方面,由于我国早期的电视制作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和简陋,因此基本上是采用直播的方式,如电影直播、演播室直播和电视直播等,加之制作成本高,因而早期电视节目的产量也不高。从1958年到1966年,全国共播出100多部电视剧。20世纪60年代,黑白电视开始普及,1964年12月,北京电视台用黑白录像机录制了豫剧《朝阳沟》的第二场和京剧红灯记》的“智斗鸠山”,并在1965年元旦晚会中播出,这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录像方式制作电视节目。[6]总的来看,处于奠基萌芽期的电视产业在客观条件相对薄弱的背景下成功地迈出了艰辛却坚定的第一步。

(二)初步形成期:1978—1990年

1978—1990年是我国电视产业的初步形成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桎梏,由此开启了我国电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之前被关停的电视台纷纷得以恢复,许多新的电视台也陆续开办,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得到提升,一批优质的电视节目被创作出来,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顺应改革的春风,1978年,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央电视台”,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国引入了第一条彩电生产线,生产出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产电视机开始大量涌入市场,进入了千家万户。

1979年8月,第一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召开,会上就如何搞好电视节目进行了深入讨论,这标志着中国电视开始了“走自己的路”的探索。在电视广告方面,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放了我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广告一经播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紧接着,社会上出现了各类广告代理公司,这标志着我国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开始。在电视剧制作方面,以《四世同堂》《西游记》《红楼梦》《末代皇帝》《围城》《渴望》《篱笆、女人和狗》等为代表的各类型优秀剧作开始大量涌现,发展势头迅猛,推动了国产电视剧进入快速成长期。到1991年,国产电视剧年产量已达到5000部。在电视新闻方面,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召开,会上确立了“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开展多种经营”的产业发展方针,会后各电视台纷纷开展电视新闻节目改革,树立起了“新闻立台”的观念,新闻节目逐渐成为电视节目的主体。在电视文艺方面,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成功举办成为电视文艺节目发展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春晚”的创办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节日生活,并逐渐发展成为新的民俗活动。在电视管理方面,根据1983年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建设方针,地方办电视的积极性开始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随着各项促进措施的实践和推进,电视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1985年《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中,广播电视第一次被划归为第三产业。随后,关于电视理论的研究工作也开始展开,《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等刊物开始创办,电视研究正逐步走上正轨。总的来看,这一阶段是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开始由完全事业型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转变,尤其是电视广告的出现,拓展了电视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培养了电视人的商业经营思维,为20世纪90年代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快速发展期:1991—2000年

1991—2000年是我国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期。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为电视产业进一步走向市场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这一时期电视人口的覆盖率实现了从1992年的81.30%增长到2000年的93.65%。电视节目的样态、运营方式和社会宣传等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风格日趋多样、特色愈发鲜明,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电视产业发展道路。

市场机制的引导下,我国电视事业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逐渐摆脱了政府拨款制作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商业化运作的新路。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指出电视媒体要面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标志着国家开始认可电视媒体面向市场发展的做法。在此期间,电视广告的收入首次超过了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促进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一时期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有效地规范了各类电视产业活动。

与此同时,各类电视节目也纷纷开始了“制播分离”的探索,电视“制片人制”渐趋形成,电视节目交易网络得以初步建立。一些电视传媒公司开始积极与资本市场对接,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挂牌上市,推动了电视的产业化、商业化。总的来看,这一时期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了电视媒介的事业、产业双重身份,在电视产业初具市场规模、广告收入飙升的同时,电视节目、电视衍生产品、资本经营和电视技术等市场也开始出现并初步发展起来。[7](www.xing528.com)

(四)巩固提升期:2001—2013年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电视产业发展迈入巩固提升期。这一时期,电视产业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但电视市场的饱和以及产业内部体制机制矛盾的日益凸显,使得整个产业的增速明显放缓。因此,进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减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稳定性和危险性,开发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这一时期电视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进行电视产业的集团化探索。2000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广播电视集团化试行工作的原则意见》,指出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广播电视集团的组建,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形成规模优势,进一步壮大产业实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武汉市广电集团、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浙江广电集团、北京广播影视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等20多家广电集团相继挂牌成立,掀起了我国电视产业集团化改革的浪潮。但在电视产业集团化改革推进过程中,许多地方出现了“换汤不换药”的改革问题,引发了就“电视产业是否应该走集团化道路”的讨论。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这为电视产业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是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在这期间一大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出台,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违规处理办法(试行)》《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等。2001—2010年,国家广电总局共制定并发布62个部门规章。[8]

三是在重大活动中的舆论引导作用显著提升。这期间我国电视媒体成功完成了对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全方位、立体式报道的任务;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全面开启了“直播”与“联动”报道方式,如关于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南方雪灾、抗震救灾等的特别报道,展现出了电视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责任与担当。

四是完成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融合,通过融合形成三者之间互联互通、互相访问、相互交叉的格局。2010年,我国正式启动了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时间表和工作重点。到2012年,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结束。试点工作结束时,我国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已达54个,基本涵盖了全国,覆盖人口超过3亿人,网络视频用户累计达4亿,IPTV用户近2000万,数字电视用户为1.2亿至1.6亿,用手机收看视频者达1亿多人[9],这为日后三网融合全面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我国电视产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特点,电视产业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与完善。同时,电视产业在促进产业运营、完善公共事业、满足人民需求的层面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五)融合转型期:2014年至今

2014年至今是我国电视产业的融合转型期。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飞速发展,在为电视产业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机遇,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走出传统电视媒体收入持续下滑、影响力下降的发展困境,以及更好地应对新媒体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各级电视机构纷纷选择了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方式以实现转型。电视产业在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一个从触网到竞争再到融合的媒介融合过程。[10]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吹响了中国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号角。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在党中央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全国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积极行动,电视媒体融合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二微一端一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网站)建设已基本完成,“中央厨房”成为许多地方各级广播电视台的重要建设项目,各地融媒体中心均处于加快建设阶段。截至202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批复同意湖北、陕西、京津冀地区、江苏、湖南等地的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建设工作。通过对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实践的总结可知,实施融媒体发展战略已不再是传统媒体面临的战略抉择,而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手段。[11]当前,在电视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难点”“堵点”“断点”“痛点”亟待解决,如电视节目原创动力不足、精品内容缺乏、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版权纠纷时有发生……为加快电视媒体融合迈向更深层阶段,主动拥抱技术革新,实现电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0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全面加强内容建设与供给,强化先进技术创新引领,推动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总体来看,融合转型期的电视产业突出表现为与网络媒体的交往与互动,广播与电视之间、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由此加快了电视产业的转型发展。

【知识拓展】

近年来国家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部分重要政策见表11-1。

表11-1 近年来国家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政策梳理(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