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注意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自我评价不够科学合理、环境探索针对性不强、职业目标确立存在问题、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实操性、评估调整未受到重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注意的问题

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自我评价不够科学合理、环境探索针对性不强、职业目标确立存在问题、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实操性、评估调整未受到重视。

(一)自我评价不够科学合理

自我评价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没有深刻的自我认知,也就谈不上能有一个好的职业规划

1.对测评工具过于依赖

测评工具具有较好的概括性,便于使用,因而很多大学生容易在自我认知方面过分依赖测评工具。甚至有些大学生上网随便搜一个测评,就给自己下了定义。所有的测评工具都具有一定范畴的信效度,只有通过正确的科学测评手段、正规的测评工具得到的分析结果,才会更大效度地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测评工具并不是为某个人独家量身定做的,测评结果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不能完全以测评结果作为分析结果。否则,事实上就是“测评工具的认知”,而不是真实的自我认知。

2.测评结果与现实情况联系不够密切

许多大学生在得到了测评结果以后不知道应如何处理,无法把测评结果与个人现实表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论证过程融合到一起。这些大学生往往忽视了“自问、自省、自查”这些最重要的“测评方法”,不懂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测评结果进行思考、分析自己。

(二)环境探索针对性不强

环境分析时,许多大学生抓不住重点,分析没有针对性,环境探索的分析普遍较弱。外界环境探索应该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

1.家庭环境分析较单一

许多大学生只局限于描绘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的期望,很少提及家庭的地理位置、家庭氛围、家庭的人脉资源等,更没有将其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使其变成了一项独立的内容。

2.学校环境分析较简单

大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介绍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实际上还应该进一步说明学校的性质和实力,清晰地描述学校的办学定位、管理水平、办学特色和师资力量,在教育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别是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教学水平、与同类学校相比较存在的强势项目和竞争优势,家长们对学校品牌的评价及满意度,等等。

3.社会环境分析较笼统

大学生在分析社会环境时更多地描述为“待业就业人数多,就业竞争压力大”,甚至描述为“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等,这些表述较为笼统。在分析社会环境时,建议查找社会形势、政策制度、往年精确的数据来比对和支持。

4.职业环境分析不到位

大学生对职业环境的分析应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渐进原则,如从行业到职业、从单位到岗位等。只有具体到微观的部分,如某一岗位、某一专业方向,才是比较有效的分析。有些大学生在职业岗位分析时缺乏指向性,仅以较为笼统的文字加以描述,如“岗位要求较高的实践能力”,而未能指出该岗位要求的学历、专业技能素养、职业资格证书、政治面貌、户籍要求及性别要求等。

(三)职业目标确立存在问题

1.目标较模糊

一份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有的大学生之前希望成为国家公务员,后面又说想成为一名教师,不知道其职业目标到底是哪一个;有的在分析职业目标时未涉及具体的行业,只简单地将职业目标定为“主管”“总经理”“家庭幸福,收入不错”等,缺乏明确性和专业性。甚至还有的对未来处于迷茫和观望状态,经常随波逐流跟风去参加各种活动、考试,没有考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些对自己是否具有意义。

2.目标理想化

不少大学生盲目乐观,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无比信心,如希望在三年或五年内成为企业的总经理、总监、总设计师、工程师等。这些目标大多定得过高,执行到位的可能性极低,规划和行动也就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需要正视自己的现实发展条件,不能好高骛远,不能把某种不切实际的欲望作为行动的目标,而应根据自身实际做出合理预期的规划,把自己过去做过的、现在正在做的与未来职业目标中有密切联系的“亮点”之处重点强调挖掘出来,并加以拓展和提升。

3.目标体系不统一

有的大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目标由近及远表述为“会计师—项目经理—总经理助理”。“会计师”明显是会计行业的高级人员,“项目经理”没有具体说明是什么项目,而“总经理助理”只是助理类的初级人员,前后级别关系的逻辑混乱,与现实不符。这些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前后不一致,不能构成统一的职业目标体系。

4.目标严重偏差

一些人择业功利化,存在就高不就低、就东不就西、就大不就小、就公不就私的现象,不愿意在新兴行业、服务行业及中小城市的基层单位工作,只关心经济利益、福利待遇等问题,而不考虑职业的发展前景。(www.xing528.com)

5.分析内容与结论目标不相符

不少大学生的职业目标主要是由其主观期望值所决定的。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无论其前后的分析论证如何全面完善,他的职业目标都会是最初所期待的那个,导致对内、外部环境分析的结果与最终职业定位不相符合。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只能是一纸空文,不具有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6.备选目标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大多大学生都能准备多个备选目标,然而这些备选目标之间差异很大,缺乏内在的联系。例如,某学生的首选职业目标是总工程师,备选职业目标却有物流公司职员、公务员、教师、律师。这必将使得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准备中受到较大的困扰,不知道以哪个为准,犹豫不决,不利于最终职业目标的实现。

(四)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实操性

大部分学生在设定了职业生涯目标以后,可能没有制定详尽、全面的实施方案。没有具体的行动方案就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更谈不上事业的成功。有些职业规划书只停留在“想”的层面,有些规划书的行动计划与职业发展目标之间没有建立内在联系,职业生涯规划书应当是为实现个人职业目标而制定的方案,是一个详细而又切实可行的行动策略,包括时间跨度、总目标、分目标、计划内容、措施等。目标确立是核心,可实施的计划措施是关键。例如,有的规划写着“大一努力适应大学生活,大二学好专业,大三尝试找些企业去实习”,这种实施方案不具体、难落实,无法监控和评估。

(五)评估调整未受到重视

世界唯不变的就是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职业发展进行评估并做出适宜的调整是职业生涯规划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并且伴随整个行动过程,但是,在许多职业生涯规划书中“评估调整”却常被忽略或轻视。

【课后实践】

实践1案例:假如给你三天时间

实施目的:学会如何制定短期目标,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进一步认识自我。

步骤1:写一写。

如果你拥有三天完美的日子,那么你想怎样度过这三天呢?请描述下你认为最完美的日子。需要注意的是,这三天应与家庭生活有关、与休闲生活有关。思考下列问题:你想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如果有人相伴,你想和谁在一起

请试着尽可能地具体化,用两三个或更多的词、短句概括这三天的亮点。

与家庭有关:

与工作有关:

与休闲有关:

步骤2:探索与思考。

(1)如何才能制定出科学的短期目标?

(2)制定短期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吗?

(3)如果将这完美三天付诸实践,你会顺利实现这一愿望吗?为什么?

实践2活动:我的人生我做主——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书

实施目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规范和要求,学会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

实施步骤:阅读教材“职业生涯规划书”部分的相关内容,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