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方志编纂研究成果及数量简析

湖北方志编纂研究成果及数量简析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各界亦普遍强烈要求编纂乡土志,适应新的形势需要。[58]在各级官员的督促和指导下,各地乡土志的编纂呈现高潮。根据巴兆祥教授统计,应有467种,而王兴亮则指出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共计编修乡土志484种。据笔者估计,若全盘梳理相关资料,清代全国乡土志数量应该在500种以上。具体到湖北一省乡土志而言,统计也有不少遗漏。

湖北方志编纂研究成果及数量简析

目前所知最早的乡土志应属南宋绍定三年常裳所纂《澉水志》[57],但当时乡土志并不流行。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清末时期,国家内外交困,改革的呼声愈演愈烈,而仿照西方范式改革以往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亦为激烈。光绪二十八年七月,清王朝颁布中国第一部学制,即壬寅学制,规定初等小学第二学年“舆地”讲“本乡各境、本县各境”;第三年“舆地”讲授“本府各境”,将乡土课程内容纳入教学范畴,对乡土志的编纂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光绪二十九年,又提出新的要求,即“一二年级历史学习乡土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之事实;地理课学习乡土之道里、建置,附近山水,次及本地先贤之祠庙遗迹等类;三年级历史学习历代国号、圣主贤君之大事,地理课学习本县、本府、本省之地理、山水,中国地理之大概”。为了适应各地编纂乡土教材的需要,光绪三十一年,侍读学士黄绍箕上呈《学务大臣奏据编书局监督编成乡土志例目拟通饬编辑片》(简称《乡土志例目》),由光绪帝下旨颁发,通行全国。社会各界亦普遍强烈要求编纂乡土志,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次年,国学保存会在《编辑十八行省乡土历史、地理、格致小学教科书兼办(神州乡土教育杂志)》报告中更明确指出:“小学一级为国民之基础。泰西各国教育咸注重乡土史志。”[58]

在各级官员的督促和指导下,各地乡土志的编纂呈现高潮。根据巴兆祥教授统计,应有467种,而王兴亮则指出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共计编修乡土志484种。[59]上述两位学者的统计建立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补遗》等基础之上,未能全面考察新旧志书、档案文集、家谱文献资料,故而也不十分准确。据笔者估计,若全盘梳理相关资料,清代全国乡土志数量应该在500种以上。

具体到湖北一省乡土志而言,统计也有不少遗漏。王兴亮认为清代湖北编有4种[60],而实际除去一些乡土教材外,最少曾编纂过7种乡土志[61],即道光《襄阳必告录》七卷,周凯纂;光绪《宜城县乡土志》、光绪《黄安乡土志》二卷,陈湋纂;光绪《松滋县乡土志》,罗元璧纂;宣统《江陵乡土志》三卷,孚保、邓宗禹纂;宣统《嘉鱼县乡土志》;佚名《公安县乡土志》等,参见表2-12。

表2-12 清代湖北乡土志编纂概况表(www.xing528.com)

这些乡土志的编纂者往往能够实地调查本地实情,辩证看待地情,不饰美,不隐恶,以期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一地之概貌;编纂者大多为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深受近代新思潮影响,在编纂乡土志的过程中,体例和内容上较之旧志有明显的革新,设有人类、种族(民族)、宗教、实业、商务等目次,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方志种类,乡土志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虽与一般意义的方志有着密切关系,但没有既定、可为借鉴的范本,编纂难度较大,“乡土志者,为乡土历史、舆地、格致各种科学之滥觞,实则邑乘之别派,未有邑乘缺如而乡土志可臻详者也。况人类、氏族、宗教、实业、商务各门尤为向者邑乘之所略,必欲一一尽求其详实完美,此尤非咄嗟可以取办者矣”[62]

清代,湖北所编纂乡土志大多以抄本、写本等形式流传,而版刻、铅刻、石印本相对较少,流通不广,不利于学术研究以及现实借鉴的需要,若能系统地对“乡土志做一次全面的调查评骘,写出提要,择其内容充实,确可补志乘散佚者,编印选刊或丛刊,于补充、收藏、使用、流传都将有益”[63]

另外,除了上述综合类方志外,清代湖北还有大量的专门类方志。如山水志,有《太岳武当山志》《九宫山志》《黄梅老祖山志》《黄鹄山志》《大洪山志》《鹦鹉洲小志》《东湖志》《白云山志》《沙湖志》;名胜志,有《武汉名胜志》;寺观志有《玉泉寺志》《宝通寺志》《长春观志》;书院志有《紫阳书院志》《问津书院志》《江汉书院志略》;水利志有《万城堤志》《万城堤续志》;军事志有《荆州驻防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