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沙府志:历史沿革及府学建设

长沙府志:历史沿革及府学建设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夫联师儒而广教化,学官綦重矣。元至元三年,平章阿里海牙移建府学之右。善化县儒学旧在郡南兴仁坊。国朝洪武四年,知县孟吉始建于府学左。乡绅黄洽中等及吉藩督学窦子偁并诸生,共费五百金,前后修葺。社学在县治南鸡公坡。前为殿庑、门池,后为堂亭阁,左右为启圣祠、四先生祠、乡贤名宦祠,斋舍、庖湢之属皆备。学店一儒学前,一布政司。社学原在县治后,知县林敏立,后知县胡明善建。

长沙府志:历史沿革及府学建设

夫联师儒而广教化,学官綦重矣。社学、书院,亦庠肆造士之微意也。君子观建,始拓修之,因上下相成之制,夫亦端轨求志,以此树人自树可也。如徒从习为靡,教者、学者将无与有责云。

长沙府学

在正南门之右。元至元十三年,平章阿里海牙镇潭州,始创礼殿。至正庚午,复修之。元末兵毁。国朝洪武六年,指挥丘广始创明伦堂。七年,知府刘清备建庙庑、斋舍。三十年,教授王褒立射圃于明伦堂左。天顺六年,知府钱澍复修之,建尊经阁明伦堂后。正德辛未,同知盛应期立号舍于大成殿左,凡二十楹。嘉靖戊子,知府孙存复修棂星门。庚寅,知府潘(鉴) [镒]奉制建敬一亭于明伦堂北。辛卯,修大成殿,斋四,曰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大学士李贤有记。丙午,知府樊景麟凿泮池棂星门内。隆庆壬申,知府周标修棂星门,易木以石。万历辛卯,知府吴道行见学宫颓甚,大加修葺,增司祭、更衣二馆,改泮池棂星门外。郡人参政黄翼有记。丙申,知府罗绲复修。天启癸亥,推官林正亨鼎新正殿庑门,建尊经堂,以培龙气。郡人太常寺卿刘弘化记。崇祯丁丑,同知朱士景新建启圣祠。侍郎罗喻义记。

学田岳麓书院、惜阴书院各有田谷,其详载《岳麓志》,今俱归学道支用。

长沙县学

旧在善化治内定王台。元至元三年,平章阿里海牙移建府学之右。国朝洪武十三年,知县王铨复移县治东。正统乙丑,知县张扩复修之。嘉靖甲申,知县李时加修焉。庚寅,奉制建敬一亭,斋二,东曰居仁,西由义。副使韩扬有记。隆庆庚午,知县袁本善重修。万历乙酉,知县刘应期重修。壬辰,知县邓云龙加修焉。甲辰,诸生捐赀,更请学道窦捐赎鼎新圣殿。辛亥,知县林向阳建文星阁于明伦堂右,以培形胜。

社学旧在铁佛寺前,今废。

善化县儒学

旧在郡南兴仁坊。元末毁于兵。国朝洪武四年,知县孟吉始建于府学左。十五年,知县张居仁创建于仰山寺旧址,即今便民仓。十六年,知县莫如辅备厥制。成化十六年,知县盛时迁县治城内,迁学宫县西,斋二,东博文,西约礼。弘治十三年,增修未备。参政罗安有记。嘉靖庚寅,奉制建敬一亭。至癸亥年,堪舆谓风水不便,改迁县治傍,西面岳麓。万历癸酉,知县陆南阳议迁仰山寺旧址,不果。丁丑,知县冯应鳌鼎新殿庑、堂亭、斋舍、祠宇,价买织机巷民居三间。于学前横通一路,曰金带街,外有渠曰玉沟水,是科遂有入彀者。丁亥,教谕曹思忠开拓泮池,造祭器。甲辰,殿堂尽颓。乡绅黄洽中等及吉藩督学窦子偁并诸生,共费五百金,前后修葺。壬子,知县唐源横开一渠,环聚堂气。天启丙寅,知县彭堣新创启圣祠于西斋。崇祯戊寅,知县冯挺衡合殿堂而重新之。

学田二处一赤竹铺,四十三亩;一溁湾市七里园十五都五甲刘恩田二十亩。

学地三处南大街灵观庙起,至楚家屋止;北织机巷诸民屋后一截自玉渠起,至正堂衙止,前西抵玉沟一带,沟以内俱系学地。

学店一处育才坊左。

社学在县治南鸡公坡。万历三十九年,知县唐源鼎建,延社师教乡子弟。今废,地界存。

茶陵州学

旧志曰:宋宝祐中,在紫微门外。元至元丁丑,知州吴思义修之,元末兵火。国朝洪武五年,知县成麟即旧址创之。永乐四年,知县王贯,正统元年,知县徐亨继修焉。成化,知县俞荩迁建于城内州治之西。弘治乙卯,知州李永珍复徙之城外旧址。丁巳,知州董豫复徙之州西二里,曰狮子口。正德丁卯,知州施佐因遗构新之,斋三,曰崇德、广业、成性。嘉靖辛卯,奉制建敬一亭于明伦堂北,又增置启圣宫于亭之后。元应奉李祁有记,大学士李东阳有记。知州黄成乐重修。州人副使刘应峰有记。万历戊子,知州陈情复修之。

浏阳县学

宋、元俱在县治东,元末毁于兵火。国朝洪武元年,知州史希贤即旧址建之,制未备。二年,署县府通判斯千始终厥事。成化丙戌,知县袁相复修之。正德丁卯,移创县治西,斋二。嘉靖辛卯,奉制建敬一亭,制再备。癸巳,知县苏志皋增修两庑。佥事陈方有记。万历丙子,知县赵献章重修。己丑,知县杨一桂继修之。

社学旧在县横街,今废。

义学元耆儒梁子真建,内塑夫子居像,置田三百亩,今浸没。

湘潭县学

宋、元在县治东廓,元末毁于兵燹。国朝洪武二年,知县莫玉即旧址创焉,今周氏之宅是也。正德丙子,佥宪谢廷桂、教谕田家始迁县西广慧寺故址,即今地。前为殿庑、门池,后为堂亭阁,左右为启圣祠、四先生祠、乡贤名宦祠,斋舍、庖湢之属皆备。郡人都御史黄宝有记。嘉靖辛卯,奉制建敬一亭。万历丙戌,颓甚,知府吴道行檄县查大期修葺。戊子,萧奇杰相继葺之。癸丑,知县包鸿逵复大修焉。人布政周之屏记。

学田二百五十亩,租二百石,内除五十石五斗完粮。隆庆五年,巡按邓光先批入。

社学县东关。天顺六年,知县夏环佩创。成化,知县丁滢重修。

醴陵县学

旧在县东半里,宋知县家遇建,有魁星楼。元大德十年,知州张思敬修。元统二年,吕介重修。至正毁于兵火。洪武二年,知县黄彦正即旧址建之。弘治,知县龙章奉制建敬一亭,改魁星楼为明伦堂。嘉靖壬子,知县舒文举鼎修,以形家言诹易旧向。万历癸未,知县游于北念科第式微,欲复旧向,不果。顾文升复之,中为先师殿,两庑、亭门俱备。辛卯,知县晏朝寅重修,以门滨江,水冲就圮,砌以石岸、石栏。邑人知府刘淑龙记。

学田一百一十五亩六分,粮六石四斗七升,纳谷一百五石七斗,嘉靖□年,知县吴必谅、沈一贯、黄学曾置。(www.xing528.com)

学店一儒学前,一布政司

社学四,东学内,南城外左西,旧僧会司北,玉带桥,俱晏建。

宁乡县学

旧在县治之南门外,毁于黄巢之变。同光二年,知县梁贵宾迁县治东,复毁于元末之变。国朝洪武二年,知县薛得昭即旧址创之。正统知县梁俊,成化知县黄甄、郑柄加修葺焉。学士刘树记。嘉靖二年,知县胡明善增大之,斋曰兴贤、广业。十年,奉制建敬一亭。万历三十年,知县沈云龙鼎新大建焉。

社学原在县治后,知县林敏立,后知县胡明善建。六所,一通济桥,一白鹤观,一道林,一麻山,一黄才,一乾江洞,今俱废。

湘乡县学

旧县治东江,宋胡安国提举湖南学事徙今地。元皇庆癸丑,州士周炎修文庙。泰定丙寅,佥事李嗣宗复命炎修之。至元戊寅,州同章国有、至正(周)[州]守王文彪,相继加葺,且置乐器而奠焉。元末毁于兵。国初,创建县西隙地。洪武中,知县贺时敏复旧治。成化,徐溥相继修焉。弘治,知县苏复初徙县南门内。正德,又徙旧乡贤祠。嘉靖十年,建敬一亭。甲午,郡守李日章至县,议迁复,不果。越岁,知县庞钦明锐意迁复,庙庑、门祠、斋舍厥制备矣。副使叶珩有记。万历己丑,知县揭士奇重修之。邑副使贺幼殊有记。

学田一百九十亩,地名两头塘。万历二年,知县黄贡置。

社学三一在东岳庙,一在南门旧学,一在察院激扬坊,后俱废。知县揭士奇申旧址重建,各乡共建十六处。

攸县儒学

在县治东南。宋宝祐三年开基,元至正毁于兵。国朝洪武初,主簿王范修复。十九年,复毁于兵。二十六年,典史郑浩修。正统八年,知县吴贵改建堂庑、门舍。天顺知县杜庠,弘治知县江昌、副使黄肃、佥事蒋颙檄训导龚淳修之。嘉靖十年,建敬一亭。四十年,佥事罗文蔚檄邑光禄丞陈惟顺新之。万历十年,知县董志毅重修。邑人蔡承植有记。

学田 七十亩一分,粮五石六斗七升,粮谷一百二十九石一斗六升,万历十六年置。

社学县治东门外。万历五年,知县徐希明移建总铺傍。

湘阴县学

创始于宋庆历四年。元祐六年,知县王定民始建于县南三百步笙竹书院旧址。崇宁,以滨江迁于县治东义胜坊,即今学也。淳熙五年,知县徐梦莘出公钱三十万修之。元末毁于兵。国朝洪武二年,知县黄思让再迁于县东。殿庑,门舍,建斋曰进德、修业、宣德。知县宋纶修之。正统,知县田赋重修。成化,主簿朱敏创文昌祠,寻废。成化,知县周蕃修文庙。嘉靖辛卯,建敬一亭。甲午,诸生自修明伦堂。己亥,知县蔡金撤前门,立屏墙,平泮池,山水之秀尽在目中。嗣是知县张灯、王京祥、黄仁荣续修。万历十六年,县祖守节大修之。邑进士余用宾记。天启□年,知县[11]

学田八石八斗九升,租六十二石二斗,粮十一石三斗三升。嘉靖四十四年,御史李廷龙置。

社学府馆西,久废,改立税课局,旧址今废。

益阳县儒学

历宋、元,俱县治西,元末毁于兵。国朝洪武三年,知县田俊即旧址建之。十七年知县杨哲,景泰知县汪淮继修焉。嘉靖辛卯,建敬一亭,斋二,曰进修、明德。万历十六年,知县郑思孟重修。修撰沈懋学记。

学田原田三十亩、土三区、塘三口。隆庆二年,十一里三甲民张均爵以绝民贺志海田五十亩,每年纳谷三十石。

社学近城五所,各学十五所,俱嘉靖中知县刘激建。

安化县学

创始于宋熙宁至建炎,火于兵。绍兴甲子,知县郭允升创于县治东。宝祐间,圮于水,知县彭道耕徙建县治西。元至元丁丑,火于兵。己丑,知县耶律复武重建。元末,复火于兵。国朝洪武,知县梅源善复建。天顺五年,廖质重修。弘治间,谬言风水闭塞圣道。正德辛巳,本府同知唐珉易地开复。嘉靖辛卯,增建[敬][12]一亭。万历己丑,知县谢朝佑因守道刘言东方明堂空阔,改酉卯向。万历丙辰,知县陈扬明复改乾巽向,县治对(案)[岸][13]笔架山不利。崇祯戊辰,知县蒋允亨上下山原,见学基从西来,脱卸而南,与江水相见,面有连珠贵人,如卯酉气散二聚,乾巽强就无情,乃仿国初旧址改子午兼壬丙,捐俸百金,缮修殿堂、庑泮、斋舍、门坊。

社学在县治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