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伐中原,南宋朝野愿望屈辱和,韩侂胄的决定性作用

北伐中原,南宋朝野愿望屈辱和,韩侂胄的决定性作用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伐中原,恢复故国,始终是南宋朝野上下的普遍愿望,开禧年间,专权的外戚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这种愿望,悍然发动南宋历史上的第二次北伐,以致惨遭失败而屈辱求和。消息传出,朝廷上下哗然。南宋三朝内禅,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之事。这次拥立宁宗,逼光宗内禅,韩侂胄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赵汝愚则是第一功臣。他指使其党羽攻击朱熹的道学为伪学,让宁宗下诏严令禁止道学。

北伐中原,南宋朝野愿望屈辱和,韩侂胄的决定性作用

北伐中原,恢复故国,始终是南宋朝野上下的普遍愿望,开禧年间,专权的外戚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这种愿望,悍然发动南宋历史上的第二次北伐,以致惨遭失败而屈辱求和。

隆兴和议之后,孝宗曾经几次计划北伐,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壮志未酬。1189年(淳熙六年)初,禅位于太子赵惇,自己做太上皇退居重华宫。太子赵惇即位,是为光宗。光宗即位前,长期居住深宫,不达世务。光宗的皇后李氏,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女儿,既缺乏礼义之家应有的教育,又没有闺门大秀所具备的涵养,性格粗率,为人妒悍跋扈。光宗非常惧怕李氏,继位不久,就得了心疾,不能处理军国大事,朝中政事都由李氏决定。李氏执掌大权后,就对曾经想废除自己的太上皇孝宗实施报复。他挑拨孝宗与光宗父子俩的关系,弄得两宫感情不和,使得李宗有时想见光宗都见不到。孝宗生病,光宗从来不去探视,1194年(绍熙五年),孝宗病死,光宗声称自己有病,不去重华宫服丧,致使孝宗的葬礼无法进行。消息传出,朝廷上下哗然。知枢密院事赵汝遇和知阁门事韩侂胃等宰执大臣,在孝宗母亲太皇太后吴氏的主持下,发动了一场近似于宫廷政变的内禅,太皇太后吴氏下诏,迫使光宗退位做太上皇,由太子赵扩即皇帝位执丧礼。这位27岁的皇帝,就是宋朝的第十三位天子宁宗。南宋三朝内禅,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之事。这次拥立宁宗,逼光宗内禅,韩侂胄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赵汝愚则是第一功臣。

赵汝愚,字子直,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宋朝的皇族。父亲赵善应,性情纯善,忠厚孝道,曾任江西兵马都监。赵汝愚从小胸怀大志,经常说:“男子汉大丈夫,应当留名青史,才不虚度此生。”孝宗乾道年间中进士,名列第一,任秘书省正字。锐意恢复的孝宗召见赵汝愚,赵汝愚陈述了自己改革政治的主张,得到孝宗的赏识,被任为校书郎。后任吏部侍郎兼太子侍讲,为光宗讲授儒学,对朱熹的道学大力推崇。宁宗即位后,赵汝愚主持朝廷大局,推荐朱熹为焕章阁特制兼侍讲,为宁宗讲授道学。同时,裁抑侥幸,起用四方名士,奖励捷报有功之臣。以陈骙任知枢密院事,余端礼任参知政事,郭杲为武康军节度使。但出人意料的是,韩侂胄只得了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院都承旨一职。韩侂胄为了独揽大权,便展开了一场争权斗争。

韩侂胄,字节夫,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名将韩琦曾孙,父亲韩诚,娶高宗皇后的妹妹为妻,官至宝宁军承宣使。韩侂胄以父亲的荫庇入仕,并且娶了寿圣皇太后的侄女为妻,因此既是外戚,又是武臣世家。韩侂胄曾任宣赞舍人,淳煕末年,以汝州(今南临汝)防御使知门事。作为将门子弟,韩侂胄向往建功立业以光宗耀祖。所以宁宗即位,他希望能论功行赏,至少得到一个节度使的官。但赵汝愚却婉言拒绝了他的要求,说:“我是皇族,你是外戚,怎么可以邀功? 只有一般大臣才应按功行赏。”韩侂胄失望之极。韩侂胄虽然没有得到要职,但因为他的侄女被立为皇后,身为皇亲国戚,得以出入宫廷。加上掌管传达诏旨,接近天子,从而渐渐获得宁宗的信任。韩侂胄自恃恩宠,时时伺机窃弄威福。他还经常到宰相办公的都堂发表意见,左相留正对此甚为不满,指使省吏转告说:“宰相办公的都堂,不是你这个当知事的人随便来的地方!”韩侂胄听到这句话,忍无可忍,立即到宁宗前面诬告说:“留正在内禅中态度暧昧。”让宁宗下诏罢免了留正。赵汝愚对留正一向倚重,对未事先通报就将他罢免,感到万分气愤。当韩侂胄就此事来拜访时,赵汝愚避而不见,韩侂胄气愤地返家。从此,韩侂胄与赵汝愚怨恨日深,因而日夜谋求排济赵汝愚等人。知门事刘濞因恨赵汝愚不让自己参与内禅事件,对韩侂胄说:“赵相想占大功,你不仅是得不到节度使的官,恐怕免不了被流放到岭海。”韩侂胄急忙问他有什么计策,刘便建议他用御笔批出的办法,调整台谏人选,培植私人的势力。台谏是纠察进行大臣的机构,由皇帝任命而宰相不得干预。韩侂胄充分利用自己能出入宫廷的优势,以御笔批出的办法提升同党谢深甫为御史中丞,刘德秀为监察御史,罢免了台谏官黄度。侍讲朱熹见韩侂胄权势日盛,担心他乱政,多次建议赵汝愚说:“韩侂胄是外戚小人,应该加以疏远,以厚赏酬其劳,而不要让他参与朝政。”韩侂胄知道后,大怒,指使优伶扮成峨冠阔袖的大儒模样,在宁宗面前逗笑,以讽刺朱熹迂阔,以乘机对宁宗说:“朱熹迂不可用。”让宁宗下诏罢免了朱熹侍讲之职。朱熹罢职使韩侂胄与赵汝愚的矛盾更加恶化。陈傅良、刘光祖、彭龟年等人奏请挽留朱熹,指责韩侂胄奸佞不法。韩侂胄将他们先后逐斥,以京镗参加政事。在京镗的建议下,韩侂胄指使右正言李沐上书说:“赵汝愚以同姓当宰相,将于社稷不利,请将他罢免。”1195年(庆元元年)二月,赵汝愚被罢宰相之职。为置赵汝愚于死地,韩侂胄又命监察御史胡纮上书说:“赵汝愚欲图谋不轨。”迪功郎赵师古也上书请斩赵汝愚。宁宗遂将赵汝愚贬置永州(今湖南零陵)。赵汝愚临行前对子弟说:“韩侂胄意在杀我,我死了,你们或许可以幸免。”1196年(庆元二年)正月,赵汝愚死于衡州(今湖南衡阳)。从此,韩侂胄得以肆意专权用事。

为了清除赵汝愚在朝野上下的影响,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韩侂胄不仅将朝中反对自己的人一概诬为赵汝愚党人,逐斥出朝,而且在学术上对赵汝愚推崇的道学进行打击。他指使其党羽攻击朱熹的道学为伪学,让宁宗下诏严令禁止道学。1197年(庆元三年),订立伪学党籍,被列入伪学党籍的人多达59人。通过道学党禁,韩侂胄达到了排斥异己,独揽大权的目的。1198年(庆元四年)五月,韩侂胄加少傅,封豫国公。第四年,加太师,封平原郡王,一时权倾天下。

韩侂胄专权,朝中凡谄附者,无不得高官显爵。吏部尚书许及之两年没有得到提升,因而第次拜见韩侂胄时,总是涕泪俱下,如此多次,韩侂胄恻然生怜,把他提升为同知枢密院事。一次韩侂胄生日,许及之到迟一步,大门已经关上,他便从门缝中爬了进去。另一位叫赵师睪的,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韩侂胄一天与客人到和园饮酒游玩,指出竹篱草屋说:“这里真是一派田园风光,只是少了鸡鸣犬吠之声。”话间刚落,草丛中立即传来了犬吠声,众人走近一看,原来是赵师趴在那里学狗叫。这些人奴颜媚骨,无耻之极。赵侂胄独断专权,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以致群小满朝,势焰熏灼。

韩侂胄兴道学党禁并没有达到压服舆论的目的。相反,一班道学派人士都反对他,这种斗争愈演愈烈,逐渐形成党争。韩侂胄也感到舆论的力量难以应付,于是稍微松弛了党禁。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韩侂胄的侄女韩皇后突然病死,这对韩侂胄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韩皇后死后,皇后的位子虚悬了一年有余。随之册立新皇后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杨贵妃与曹美人都得到皇帝的宠爱,韩侂胄历来与曹美人的关系融洽,便劝宁宗立曹美人为皇后,说:“杨贵妃读过史书,颇有心计,喜欢玩弄权术。而曹美人则比较柔顺。”宁宗不同意。杨贵妃不愿束手待毙,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与韩偏胄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1202 年(嘉泰二年)十二月,宁宗下诏立杨贵妃为皇后。杨氏竞立后,使韩侂胄失去了后宫这一依靠。加上与新皇后不和,更使他感到宫苑深处已经出现了潜在的威胁。因此他必须赶快想出办法来对付这一威胁。就在这时,有人建议他建立盖世功名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就是利用向外的发展以转移国人的视线,通过转嫁危机来缓解内部的矛盾。于是恢复之议再起。

自从宋室南渡后,恢复故国,雪靖康之耻,一直是朝野上下有志之士的强烈愿望。对于如何恢复这件事,虽然前后争论了七八十年之久,但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能达成共识。所以人们对此虽然从未淡忘过,但却从来没有取得过成功。韩侂胄深知,自己以外戚的身份执掌大权,是难服众的。因此只有建立盖世的功勋,才能对付道学党人的普遍反抗,才能抵御新皇后的威胁,牢固地执掌大权。韩侂胄也意识到,利用恢复为号召,将会获得比禁黜道学大得多的支持和响应。更重要的是,凡在恢复大业上有所作为的人,不仅能提高他当时的威望,而且能垂名青史。基于这些认识,韩侂胄便毫不犹豫地大力提倡恢复之论。

促使韩侂胄做出最后决定的则是客观方面的因素。自光宗、宁宗以来,恢复之议逐渐抬头。而这时的金国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北方的蒙古、鞑靼两个游牧部落逐渐强盛,时时兴兵作乱。金国不得不年年兴师讨伐,弄得国库空虚,国势衰弱,民不堪命,反抗不断。韩侂胄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收复机会。恰好这时从金国回来的使者邓友龙对韩侂胄说:“我出使金国的时候,金国的一个驿使半夜来见我,说金国已经困弱不堪,如南宋挥军北上,必定势如破竹。”韩侂胄听后,正中下怀,于是他断然决定北伐中原。

对韩侂胄贸然开战的决定,许多人都坚决反对。丘崈上书说:“中原沦陷已经有百余年,作为大宋子民,固然不可一日忘记恢复。然而兵凶战危,如果贸然开战,万一失败,祸首的罪名,由谁来承担? 必定是朝中有人好大喜功,企图凭侥幸取胜,应该对这种人严加排斥。不然,必定祸国殃民。”武学生华岳上书说:“朝廷现在不宜仓促发动战争,请斩韩侂胄等人以谢天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是个极负声望的抗战派。他通过对金国的详细侦察,上书宁宗说:“金国的形势如果继续恶化,必将大乱而亡,希望朝廷秣马厉兵,做好应变的准备。”但他对宋、金战争局势的估计并不十分乐观,所以也不主张轻率出兵。韩侂胄对这些建议充耳不闻,却以强硬手段弹压反对言论,紧锣密鼓地进行种种战备。

韩侂胄推荐他的老师陈自强做宰相,引用旧日僚属苏师旦为枢密院都承旨,辅佐指挥军事。又建议宁宗下诏改年号为“开禧”,取太祖年号“开宝”和真宗年号“天禧”合并而成,意在恢复祖业。为了利用抗战派的名声做北伐的旗帜,他让宁宗下诏解除伪学党禁,先后追复赵汝愚、朱熹两人的官衔,留正、周必大、徐谊等人也渐渐官复原职,从而基本上结束了这场权力之争。同时将一贯主张用兵的薛叔似、辛弃疾、陆游和陈谦等恢复起用。为鼓舞抗战派将士,又让宁宗下诏追封冤死的抗金英雄岳飞为鄂王,追论秦桧主和误国的罪行,削去他的王爵,并把谥号改为缪丑。崇岳贬秦,完成了北伐的舆论准备。

1205年(开禧元年)七月,以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总揽军政大权,位在宰相之上。他用心腹苏师旦为安远军节度使,下令各军密作战备,井拿出朝廷封桩库的黄金万两以赏有功之士。1206年(开禧二年),以薛叔似为京湖宣谕使;邓友龙为两淮宣谕使;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命京西北路招抚使皇甫斌出兵攻取唐、邓,山东京东招抚使郭倪指挥渡淮,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1206年四月,郭倪派岳飞部将毕进之子武义大夫毕再遇、镇江都统陈孝庆进攻泗州(今江苏盱眙东北)。金军得到消息,闭城坚守。泗州有东西两城,毕再遇命陈孝庆领兵假攻西城,自己率领部下从陡山直攻东城,他身先士卒,登上城墙,杀敌数百。金军大败,从北门逃走。西城金军意犹坚守,毕再遇树起大将旗子喊话说:“我是大宋的毕将军,中原遗民赶快投降。”毕再遇与陈孝庆合兵杀入西城,于是两城皆克,泗州遂复。郭倪前来犒劳军队,拿出衔宝刺史牙牌给毕再遇。毕而遇说:“国家河南八十一州,现在攻下泗州就得一个刺史,以后还以什么颁赐? 而且你得朝廷的牙牌有几个?”坚决拒绝不受。陈孝庆继续进兵,攻下虹县(今安徽泗县)。这时江州都统制许进攻下息县(今河南新息),光州(今河南潢川)义士孙成率领义军收复褒信县(今河南息县包信)。宋军出战告捷,消息传来,上下沸腾,群情振奋。韩侂胄接捷报,乃命直学士院李壁草拟诏书,于五月正式下诏北伐。然而此时两淮一线宋军进击却连续失利。郭倪遣毕再遇攻徐州,调李汝翼、郭倬合兵进攻宿州。李、郭攻宿州失败,退守蕲州(今湖北蕲春南),金军追而围之,郭倬把马军司统制田俊迈执送到金营,金军才放他逃命。建康都统李爽攻打寿州(今安徽寿县)失败,江州都统王大节攻打蔡州(今河南汝南)不克,军队溃逃。诸将皆败,唯有毕再遇继续获胜。六月,韩侂胄因出兵无功,罢免了邓友龙,以丘崈为两淮宣抚使,把苏师旦贬谪到韶州(今广州一带),把李汝翼、王大节、李爽流放到岭南,斩郭倬于京口。但这并未能挽回败局。

丘崈受命上任,放弃孤城泗州,撤军盱眙(今江苏盱眙),以保全淮东兵力。十一月,以丘崈任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宋军退守,金军分兵九道大举南下。完颜匡率军攻陷光化(今湖北光化北)、枣阳(今湖北枣阳)、江陵(今湖北江陵),副都统魏友谅逃奔襄阳(今湖北襄樊),招抚使赵淳焚樊城,金军遂又攻破信阳(今河南信阳)、襄阳、随州(今湖北随州),进围德安府(今湖北安陆)。仆散揆率军偷渡淮水,进围和州(今安徽和县)。纥石烈子仁攻陷滁州(今安徽滁县)、真州(今江苏仪征)。金军在江淮一线长驱直入,铁骑纵横,旌旗所指,淮南城镇纷纷陷落,江南大为震动。就在此时,四川的吴曦叛变,使得整个战局急转直下。(www.xing528.com)

吴曦是抗金名将吴璘的孙子,父亲吴挺官至节度使。吴氏家族世袭兵权,长期经营四川,在抗金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时号称“吴家军”。宋室南渡的四大将,只有吴家世代为将而独守一方。以致四川群众只知有吴家军,而不知有朝廷。吴挺死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说:“吴氏世掌西线兵权,于国家不利,应当更换统帅。”于是朝廷召回了吴曦,任为殿前副都指挥使,以兴州(今陕西略阳)都统制张诏代替吴挺之职。这使吴曦心中大为不快,遂生异心。1201年(嘉泰元年),韩侂胄准备北伐,吴曦以重金贿赂宰相陈百强,请求回到四川。经陈百强疏通韩侂胄,遂任命吴曦为兴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兼知兴州、利州(今四川广元)西路安抚使。吴曦出任兴州不久,诬陷副都统制王大节,罢其职,此后不再置副职,从而独揽了军政大权。第二年,朝廷议定出兵北伐,以吴曦为四川宣抚副使,仍知兴州,听其便宜从事。不久又兼任陕西、河东招抚使。吴曦重返四川,收拢了军政大权,重振吴家军,遂萌发了独树一帜、图谋不轨的野心。开禧北伐,吴曦见有机可乘,便与其堂弟吴日见及部属徐景望、赵富、董镇等共同谋划反叛。密遣姚淮源去金军,约定献出关外的阶、成、和、凤四州,乞求金国封他作蜀王。韩侂胄不知实情,日夜盼望四川出兵,多次催促,使者相继,不绝于道。吴曦害怕阴谋败露,只得出兵秦、陇。金章宗得到吴曦乞降的消息,极为高兴,立即遣使者告诉吴曦说:“如今金国大军南下,你若按兵不动,使我军无后顾之忧,则四川全部地盘都归你所有,而且另外加以册封。假如能够顺江东下,协助金军进攻,你所攻占的地方,也全部为你所有。”吴曦遂与金军西路统帅完颜匡秘密勾结,以持重为由,按兵不动。金军进攻西和州(今甘肃西和西),守将王喜、鲁翼拼死抗敌,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吴曦却下令其退守黑谷,宋军大败。金军攻入成州(今甘肃成县),吴曦火焚河池(今甘肃徽县),退保青野原(今甘肃徽县南)。兴元统毌丘思以重兵把守大散关,吴曦却把蓦(mò)关防守的士兵撤走。金军绕道出关,夹击毌丘思,毌丘思孤军不敌,只得撤退,大散关陷落,吴曦退守置口(今属甘肃)。金国派遣马良显持诏书、金印到陡口,封吴曦为蜀王。吴曦秘密接受册封后,立即回到兴州。第二天,吴曦召集幕属说:“东南失守,我们应该伺机行事。”部属王翼、杨骙之坚决反对,说:“如此,相公八十年的忠孝门户,则一朝扫地。”吴曦说:“我的主意已定,不必多说。”立即派遣任辛送降表到金国,并献上四川的地图和吴氏的族谱。1207年(开禧三年)正月,吴曦称蜀王,割阶、成、和、凤四州给金国,以兴州为行宫,建置百官,以随军转运使安丙为丞相长史,徐景望为四川都转运使,褚青为左右军统制。派遣董镇到成都大修宫殿,欲迁居于此,作为都城。吴曦的叛变,使南宋的北伐遭到沉重的打击。

两淮兵败,四川吴曦叛变,战局一发不可收拾,这时韩侂胄大为后悔。遂密令两淮宣抚使丘崈派人去金营议和,并写信给仆散揆,表示愿意息兵讲和,归还江北流人及岁币。仆散揆最初执意不许,经使者几次往返,才有意讲和。但提出了割让两淮、称臣、献祸首等条件。丘崈见金人已有讲和之意,上书请朝廷正式遣使议和。并且说:“既然金人认为韩侂胄是首谋,如遣使讲和,应当将他罢免。”韩侂胄得此消息,大怒,罢免了丘崈,命知枢密院事张岩督视江淮军马。1207 年(开禧三年)四月,再派方信孺到金国议和。八月,方信孺从金国回来,告诉韩侂胄:“完颜宗浩提出了五项要求,一、割让两淮;二、增加岁币;三、归还流人;四、犒师银1000万两;五、臣不敢言。”韩侂胄坚持要他说,方信孺只好嗫嚅道:“这第五是要太师的人头。”韩侂胄大怒,贬了方信孺的官。韩侂胄恨金国索要自己的人头,遂停止议和,决心振军再战。当时张岩督师9个月,耗费州县官钱370万缗而无寸功,韩侂胄将其罢免,以赵淳为江淮制置使,并拿出自家财产20万作为军需。

就在两淮边打边谈之际,四川再次发生突变。吴曦叛变,大失西土人心。长期坚持抗战的四川军民展开了激烈的反抗斗争。吴曦召大安军(今陕西宁强大安)杨震仲任伪职,杨震仲拒不屈服,服毒自杀。吴日见向吴曦建议招揽蜀中名士,以笼络人心。于是陈咸剃去头发,史次秦刺瞎双眼,拒不做官。李道传、邓性甫、杨泰之等人也都弃官而去。吴曦的部将张林、朱邦宁以及义士朱福等人秘密联络兴州合江仓仓监杨巨源策划讨伐吴曦。转运使安丙虽然被任以伪职,但他称病不上任。当听到杨巨源等人欲讨伐吴曦,立即把杨巨源请到府上共商大计。此时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也联结军士李贵、进士杨君玉、李坤辰、李彪等数十人秘密计划诛杀吴曦,并派李坤辰邀请杨巨源参与举事。他们共同推举安丙主事,由杨君玉和白子申假造皇帝密诏,负责诛灭吴曦。二月,李好义率领74人闯入吴曦行宫,大呼说:“奉朝廷密诏,以安丙为宣抚使,命我等诛灭反贼,谁敢反抗,就杀他全家。”吴曦手下1000多士兵一听到有诏书,立即逃跑。杨巨源手持诏书,自称奉使,冲进内屋。吴曦见大势已去,准备逃跑,李贵手起刀落,砍下了他的人头。安丙也分遣将士诛杀了吴曦的两个儿子,叔父吴柄、弟吴日卓、堂弟吴日见、同党姚淮源、李珪、郭仲、郭澄、米惰之等人。罪恶昭彰的叛徒,称王仅41天,即遭惩处。

吴曦被诛,人心大快,抗战情绪高涨。安丙被朝廷正式任为四川宣抚副使,他采纳李巨源、李好义的建议,乘金军不备,派兵收复失地。李好义一举收复了西和州,张林、李简收复成州,刘昌国收复阶州(今甘肃武都东),张翼收复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孙忠锐收复大散关,时局顿时扭转。李好义收复西和州后,欲乘胜攻取秦陇,以牵制淮南金军。安丙不许,士气大挫。金军遂又夺回大散关。

安丙不但不允许乘胜北伐,反而在内部自相残杀。他命杨巨源伏兵杀死孙忠锐,又诬称杨巨源谋反,把他关进监狱害死。李好义的部将刘昌国在酒中下毒,害死李好义。杨、李之死,抗金将士无不扼腕流涕,愤慨异常。刚发展起来的大好形势也就这样被断送了。

这时的南宋,已是士无斗志,上下人心惶惶,中外无不忧惧。韩侂胄筹划再战,但由于平时专权用事,排斥异己,积怨甚深。因此自从北伐失败,一班反对党便群起围攻。礼部侍郎史弥远上书力陈国家形势危急,请斩韩侂胄以安社稷。对韩侂胄深怀仇怨的杨皇后也叫皇子赵日严上书说韩侂胄再次出兵,于国家不利。宁宗对这些意见置之不理。杨皇后便请其兄杨次山劝驾。宁宗见众议难违,只得默许。于是史弥远与杨皇后、杨次山密谋,联合朝中大臣钱象祖、李壁等人共同商议诛杀韩侂胄。1207年(开禧三年)十一月,他们密遣中军统制夏震伏兵六部桥旁,在韩侂胄上朝途中,突然袭击,把他劫持到玉津园旁边的夹墙中,用乱棒打死。然后下诏把韩侂胄的罪行公布于天下,一时人心大快。韩侂胄死后,宰相陈自强被贬逐永州,苏师旦被处死。史弥远以诛韩有功,任礼部尚书,钱象祖为右相兼枢密使。从此,南宋的朝政大权被史弥远控制长达20多年。

韩侂胄一死,南宋朝廷便完全接受金国的条件,遣王柟出使金国议和。金国因为蒙古兴起,威胁后方,见南宋接受条件议和,遂立即下令停战罢兵,两国重归于好。1208年(嘉定元年),和约签订,史称“嘉定和议”。和约重要条款如下:

(1)两国边界如前,金国归还侵占的土地。

(2)金、宋仍为叔侄之国。

(3)增加岁币,银30万两,绢30万匹。

(4)南宋另外给银300万两犒赏金军。

嘉定和议是宋与金的最后一次议和。此后,北方蒙古兴起,金忙于应付蒙古的侵扰,再也无力南侵,宋、金的战争基本结束。

韩侂胄独断专权,祸国殃民,以不纯的动机,发动了一场北伐战争。由于准备不足,而且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失败也就在所难免。韩侂胄虽然罪有应得,但把他的人头拱手献给敌人,以换取其撤兵,却有点过于荒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