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育管理与素质培养研究成果

高校教育管理与素质培养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是一种在特殊场域中实施的管理活动,本身内在的、具有伦理的属性,伦理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得以实施的内在依据和生成基础,同时,伦理本身能给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质量提供了可能,即伦理本身具有教育教学管理价值、作用和功能,对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伦理道德将成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运行起来,并发挥作用的润滑剂。

高校教育管理与素质培养研究成果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是一种在特殊场域中实施的管理活动,本身内在的、具有伦理的属性,伦理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得以实施的内在依据和生成基础,同时,伦理本身能给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质量提供了可能,即伦理本身具有教育教学管理价值、作用和功能,对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人类精神性生活的一种基本样式,伦理是人类的创造物,其存在的理由就在于伦理功能提供的价值。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在路上”的行动,本身孕育的道德形式和内容并不是储存在那里等着将来使用的东西,而是要对外形成一定的影响,“德行”是“德识”的外化形式,“德性”是“德行”的积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培养有“德性”的人,准备社会生活的唯一途径是进行社会生活,就是让师生都能去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教学即是生活,实践“德行”的教学,实践“德行”的管理。

(一)认知导向功能

一方面,伦理本身在人类认识世界中具有特殊的认识方式和认识能力,可以运用善恶、荣辱、义务、责任、良心等特有的伦理道德概念、范畴,反映人类伦理道德实践形式和活动,体现一定的伦理道德关系,从而揭示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客观趋势和规律,形成一定的行为指南和认识模式。学生的伦理实践首先通过社会通行的道德标准分享、分析和评价周围的伦理道德现象,进而通过自身的德行实践和道德理解,提升自我内心信念、命令和思想,提高实践的能效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伦理可以反映出自己的特殊对象,即教育教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教学管理者与所属管理部门和组织、教育教学管理者与社会及本校利益相关人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学主体确立教育教学管理的应然伦理价值目标和规范体系。另一方面,伦理对人的习惯、活动或行为模式有着指向、导引和规范的作用。伦理从其概念中就蕴含着应该如何与正当合理的规范意识和行动指令,或隐性或显在地影响着人的认知和行为,其主要特征就包含有应然性和正当性。这一应当的价值意识本身就具有“价值取向”和“伦理定向”的作用。伦理同时还具有约束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做出倾向伦理道德的行为选择,向善性和趋利性并不是截然矛盾的,人的实践活动除了采取个体行动之外,人类社会在某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会为了一定的理解和共识,采取共同的行动。伦理的导向功能一般通过“价值取向”“根本思想和未来指向” “伦理道德的内在规定性”来得以实现,伦理还为教育教学管理者进行教学管理道德的行为选择和评价,“为管理树立判断善恶的标尺和标准”[10]

(二)激发激励功能

伦理诉求尤其是教育教学管理主体的诉求是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效率优先”是一切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存在,但是同时,效率绝非“终极目的性”,教育教学管理既不能回避有效性,追求效率,又要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先在式目标基础上,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趋利避害性是动力激发的客观因素之一,人们为了促进管理效能的提高,会从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上,为效能的提升开辟道路。人是一切社会管理中的最重要因素,人的各种层级需要及需要目标的实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的重要动力因素,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精神需要的主要来源是同伦理道德需要彼此结合、密不可分的,因而采用何种手段,提高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只有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效能性和精神性,进而更为有效地实现高校教学的育人目的,促进素质培养。

(三)调节反馈功能

调节功能是伦理导向功能发挥后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伦理的规范特性要求,教学伦理将调节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科知识体系发展的共同需要,这种需要有可能是一致的,也有可能不一致,通过伦理的交互调节和协调,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保持一定的秩序和规范,以维持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个体和社会之间随时都发生着一定程度的互动,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如何最终寻求或达成共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领域中,通过开展一定的研讨会,实现对相关问题建立伦理评估标准,实现多方的理解。在调节过程中往往又是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相互结合而得以推行和实现,内部调节主要是依靠教育教学管理主体自身的伦理价值标准来评估自我行为,外部调节主要根据外在的伦理规范标准来评价教育教学管理者及相关部门的行为。相比其他法律法规的刚性调节手段,伦理调节更多显得比较隐形和柔性,主要凭借舆论、教育和示范等,诉诸人们的觉悟,具有极大的普遍性、渗透性和灵活性,影响会更加深入和深远。(www.xing528.com)

(四)修复弥补功能

伦理的功能还在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进程中起到弥补局限、调节不足、增能增效、促进组织成长的具体功能。规范是建立并维持教育组织机构正常运转的保障和基本价值归属。规章制度具有必要性,有规矩才成方圆,制定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管理的必然选择。然而,规章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与不足。规章所起的作用大小往往依赖于人们的思想觉悟和对规章制度的认可程度,而伦理道德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提升对规章制度的认可程度。同时,由于规章制度相比具体情境和客观形势发展往往具有滞后性和不全面性,在规章未概括情境时,伦理是组织机构保持顺利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规章制度针对的是一个管理组织中的成员较低的层次要求,对于组织中的先进分子,不足以成为其活动的高级准则,此时,伦理道德就能克服规范和制度的局限性。伦理道德将成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运行起来,并发挥作用的润滑剂。

(五)变革提升功能

管理组织的变革已经是现代组织行为中的常态式方法了,整个组织的伦理基础和伦理氛围是促进组织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教学管理的道德合理性,是一种基本的价值评判尺度,其核心功能在于要求管理机构和管理者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遵循教学的效率性和教学行为的正当合理性的结合。就伦理与经济学结合、与管理学结合的相关研究表明,伦理的功能还能直接体现为经济意义,伦理虽然不直接表现为经济资本,但自身却孕育着较高的价值资源意义,甚至能成为无形资本纳入企业运营。良好的伦理道德就是一种良好的经济学,只有当一项政策有利于社会,它才对企业有益。

(六)引领与价值功能

引领教学发展是教育教学管理向教学领导迈进的标志,领导者和管理者是彼此联系又各不相同的概念。真正的领导不仅具有职业特征,更富有人格魅力,这种魅力影响着教学团队和管理组织的发展,韦伯将这种领导称为“魅力型统治类型”[11]。魅力型领导包含着道德和伦理属性,其领导行为应该是伦理的行为,是道德领导。领导者一般具有“指挥、协调和激励”三方面作用,倡导与形成对组织成员的道德心理与行为认识具有较强的影响,有利于促进人的自觉行为的形成,教育教学管理双方可以在领导和管理关系中通过相互作用,在道德上相互改变和提升,最终在组织内部形成自主、自觉提升领导力执行力的功能,将这种领导力和执行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将有意识的外部刺激转化为被管理者的自觉行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以实现相应的教学和管理目标。激励手段一般可以包括三种,其一是外部动力力量,如物质奖励,奖学金体现等;其二是工作本身的收获与实现,如习得新知识、新技能等;其三是以信念和伦理观念为基础的力量,相比前两者,人的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强烈影响,后者的激励更为深刻,更为持久,从而通过伦理达到和取得积极的管理效果。伦理不仅能够支配和促进组织成员培育“公正、善良和尚美”的情感,还能通过激发主体和伦理行为的发生,发挥伦理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激励功能,使教学主体受到鼓励,从而自觉去做伦理道德所需要和期望的行为,实现伦理化管理所设定的整个教育管理“关系模式”的系统要求,取得预期效果,达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伦理由于能够在更充分和更足够的深度开启人的能力和意愿,能唤起人们更为持久的激励和鼓舞,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活动舞台,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道德力量。教育教学管理的伦理在引领教学发展中,实现情感凝聚、德性教化和道德增值,从形式到实质都有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