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走进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

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走进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澧水流域出土大量的秦汉时期文物,既有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又有纺织品,足以证明当时经济比较发达。澧水流域配刀跽坐铜俑被认为是秦汉时期南方少数民族的缩影。两河口乡小港坪汉代遗址采集的一个六系陶罐,为罕见珍品。从出土的秦汉时期文物看,本境的农业、畜牧业、纺织业、商贸业、制陶烧砖技术已达较高水平,并且出现商品交换。

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走进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

澧水流域自从归属秦汉帝国以后,铁制工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巴、楚之国基础上更为普及,土地得以逐渐开发,加上犁耕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作物品种增加。铁器、铜器、陶器、瓷器漆器纺织和矿冶等手工业有了长足发展。随着农业、手工业发展,交通日益发达,澧水流域同各地的商品交流逐渐增加,商业日益繁荣。

澧水流域土家先民自秦汉时期以来,披荆斩棘,辛勤开垦,在平区栽培水稻,在山区种植粟、豆等杂粮,以渔猎、农耕为业。据清代康熙慈利县志》载:“《史记》载,西楚轻剽易怒,地薄寡积……慈其极陲,地瘠民贫,人无千金之积……人性淳朴,耕渔纺绩,知礼好文,信巫尚鬼,有楚遗俗。”《汉书·地理志》亦载:“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秦代,澧水流域经济萧条。土家先民力农务桑,轻徭薄赋。据唐代房玄龄所撰《晋书·李特载记》载:“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薄赋敛之,口岁出钱四十。巴人呼赋为賨,因谓之賨人焉。”《太平寰宇记》亦载:“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薄其税赋,人出钱四十。巴人谓赋为賨,遂因名焉。”[14]西汉时期,封建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愿意归顺的土家首领委以官爵,治理郡县;对土家先民巴人,令其以“賨布”为赋税,足见其手工纺织业比较发达。据明代《隆庆岳州府志》载:“汉,零阳县岁输賨布,大人一匹,小口二丈。”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賨,南蛮赋也。”可见,巴人纺织“賨布”,可向官府纳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澧水流域出土大量的秦汉时期文物,既有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又有纺织品,足以证明当时经济比较发达。慈利县发现汉代古墓10多处,发掘的30多座古墓葬中出土陶器、铜器、漆木器和纺织品等文物300多件。慈利县白公城遗址出土了绳纹筒瓦、板瓦以及罐、钵、豆等陶器。慈利县城出土的汉代铜印章刻有“沅蛮夷长”四字。慈利县零阳镇石板、零溪等村共有战国、汉代古墓1000多座。1987年,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何介钧等专家发掘,确认该古墓群为湖南省较大的战国汉代墓群之一。零阳镇石板村向家凸墓群为战国至汉代古墓群,曾经出土战国陶鼎、铜剑和汉代陶罐、陶豆等。零阳镇零溪村老官凸墓群为战国至汉代古墓群,1987年清理战国、汉墓13座,出土器物有汉代滑石壁和鼎、盒、壶等陶器。该村水库凸墓群也是战国至汉代墓群,采集的文物有铜剑、陶鼎、陶钵、陶豆等。零阳镇双安村殷家岗东汉墓群出土了陶罐、陶豆和狗、鸡等陪葬品。零溪镇栋花村栋花墓群属战国至汉代墓群,曾经出土战国陶鼎、陶豆和汉代铜镜等文物。永定区发现汉代遗址33处,出土了汉砖、筒瓦、铜剑、铜甬、铁釜、提梁壶以及“五铢钱”“货泉钱”等汉币。汉代充县县治古城堤遗址有衙署区、居民区和作坊区等功能分区,并且发现双耳樽和陶窟等汉代遗物。1986年,永定城区紫舞路武陵大学工地出土西汉三管配刀跽坐铜俑,通高16.6厘米。铜质跪式男俑头戴编织帽子,下身着裙,左肋佩长刀,佩带挎右肩,刀前端带锋,后端环手衔短把。澧水流域配刀跽坐铜俑被认为是秦汉时期南方少数民族的缩影。永定城区邮电公寓出土汉代铜镜。永定区且住岗汉代墓群遗址出土五纹砖等文物。阳湖坪镇田家台村沈家寨遗址出土汉代陶豆和筒瓦。枫香岗乡石牌村马烽岗遗址出土汉代的瓦和砖。后坪镇大庸所边岩遗址出土汉代陶罐2个和汉币五铢钱、半两钱、货泉钱1000多枚。桑植县发现汉代遗址45处,出土陶罐、陶壶、几何纹砖、板瓦、筒瓦等文物。两河口乡小港坪汉代遗址采集的一个六系陶罐,为罕见珍品。1988年,考古专家在朱家台发掘西汉墓葬9座,获得鼎、盒、壶、钫、实柄豆等随葬文物66件,还出土了汉代铜盘、铜釜等生活用具。其中,出土的2件陶壶腹似圆鼓,最大腹径在中部。两壶均为花瓶状,应是土著遗物。这种壶一直沿用至今,土家族人仍用这种壶盛酒装米。M16出土的一件实柄陶豆,其纹饰图案采用水波纹在豆的盘沿和座沿。豆柄的顶、底两端又用水波纹框边,两端中间饰植物藤蔓组合纹,是目前见到的土家织锦和挑花最早的纹饰模样,为朱家台独有。1992年至1995年,桑植县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员在朱家台朱家大田作坊遗址发现汉代铁器铸造作坊遗迹,有熔铁炉炉基1座、柱洞10个。几次发掘,共获各类文物65件。其中,有炉具8件、铁器31件、陶器23件、石器3件。铁器有锄2件、钁11件、铲2件、斧5件、锛6件、矛2件。1995年,张家界市文物工作队考古专家在桑植县朱家台水电局菜园田作坊遗址发掘汉代铁器铸造作坊遗迹,由熔铁炉、操作土墩台和房基组成。获得各类文物105件。其中,有铁器64件、陶器37件。铁器有锄4件、钁12件、凿1件、锛5件、斧6件、锤1件、钺2件、矛2件、剑1件、镞9件、钩1件、匕首1件。朱家台2座汉代土家先民铁器作坊铸造工艺流程共有6道工序,表现出土著人的民族风格。其中,熔铁炉和拱式水井具有地方特色,影响至今。[15]1996年,两河口乡发掘东汉砖室墓3座。其中,M3内有通道,前有拜塔,均平铺墓砖。1998年,刘家坪白族乡双溪桥村发现汉代铜洗、铜盆和铜壶。桑植县南岔发现了东汉墓20多座,出土几何纹砖等文物,面积约3万平方米。1985年,鹤峰县走马镇大典河出土铜洗1件。石门县阳泉乡普德桥村汉代古城凤凰城采集到绳纹瓦当、筒瓦、汉砖等建筑材料,凤凰城的东、西、北均有东汉时期的砖室墓。石门县燕子乡营盘村10余座东汉砖室墓出土了缸、盂、钵等文物。[16]石门县维新镇九间铺村东汉墓群采集汉砖和罐、鼎的陶器残片。石门县皂市镇普德桥村发掘汉代墓数十座,出土罐、鼎、盒、壶、盘等陶器1000多件。石门县新铺乡营盘岗村发掘东汉墓10多座,出土缸、钵等陶器和汉砖。(www.xing528.com)

从出土的秦汉时期文物看,本境的农业、畜牧业、纺织业、商贸业、制陶烧砖技术已达较高水平,并且出现商品交换。根据史料记载,澧水流域于春秋战国时代属巴国、楚国交界之地。因此,出土的秦汉文物,既有楚文化文物,又有巴文化文物,还有土著文化文物,而且土著文化从秦汉直到明清一直承袭下来,成为澧水流域土家先民独特的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