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典主义风景画的发展与理想化

古典主义风景画的发展与理想化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实在文艺复兴之前,风景在画面中的地位已经在逐渐提升。安尼巴列·卡拉奇和其他学院派的艺术家认为,自然的风景是不完美的,需要加以理想化,画面形成田园牧歌式的情调,被称为“理想风景画”。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古典主义风景画的传统。

古典主义风景画的发展与理想化

人类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总会按照自身认识的局限来描述社会,翻看艺术史,似乎有一条有意思的曲线,那就是人与自然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会充分表现在各类艺术品之中。画面中只会出现人类自己认为能够了解的事物,也就是说认知是艺术的边界。

一、史前艺术

图1-4 史前壁画(拉斯科洞窟,公元前17000年)

绘画能真实反映人类的世界观。如图1-4所示,史前几乎所有的人类艺术都是从关注自身开始,从生存与繁衍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巫祭与艺术高度融合,艺术往往被寄予了某种神奇的力量。人们相信,把某种事物画到岩壁或陶罐上时,会获得这种事物的某种能力或者杀死这种事物的能力,所以,花草树木是不会出现在史前绘画中的。

二、罗马艺术

从狩猎文明进入到农耕畜牧文明之后,生产力有了大幅提高,出现了城市,但生存和繁衍两大问题还面对着来自大自然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靠天吃饭”的恐惧,人类需要对自然中的风雨雷电有一个解释,所以把这些现象逐步拟人化,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开始逐渐关注神。应该说,神在艺术品中的比重与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成密切相关。只有当我们面对自然有了足够了解和自信时,我们才能用坦然的心态在画面中去表现自然。所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我们才在作品之中看到人类开始认识和赞美自然,也就是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风景画。

应该说,在欧洲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有段时期欧洲人对自然展示出非常高的自信。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到公元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随着人类视野的扩大,神的地位自然地下降。恺撒“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展现了那个时期人类的自信。如图1-5所示,它记述的是发生在公元59年的一次严重打斗事件。画师极力想通过一个画面表达不同视角上可以看到的场景。虽然不符合透视关系,但是古拙有趣。绘画只是单纯的描绘一个普通的场景,无关神鬼,无关巫祭,充分表明了古罗马人的自信。不过,随着罗马帝国的烟消云散,欧洲人显然没有继承到这种对于世界的自信,欧洲进入了中世纪文化艺术的低潮期。这一时期,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为神服务,风景画仅仅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

图1-5 《庞贝人和诺塞拉人的暴乱》(作者不详,公元59年)

三、中世纪艺术

13世纪可以说是蒙古人的世纪,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事实上打通了丝绸之路,随着大规模贸易的开展,以威尼斯为代表的商业文明逐渐兴起,这为文艺复兴大幕的拉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在文艺复兴之前,风景在画面中的地位已经在逐渐提升。这实际上就是意味着在那个时期,人类的视角已经更加宽广,不再局限于神性本身。如图1-6所示,我们可以看到乔托在1305年前后创作的《哀悼基督》中,风景在画面中就占了很大比重。

四、文艺复兴艺术

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画面形式出现的。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独立的画种。在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图1-7)和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费尔(Albrecht Altdorfer,约1480-1538)的油画(图1-8),出现了可以确定画家“立足点”的风景画。

图1-6 《哀悼基督》(乔托,1305年左右)

图1-7 《铁丝制造厂》(丢勒,1494年)

图1-8 《多瑙河风景》(阿尔特多费尔,1520~1525年,30cm×22cm)

五、风景画的成熟

到了文艺复兴的后期,意大利传统的文化艺术中心地位受到了威胁。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拉开,威尼斯商人经济上的影响力逐步下滑,加上浓郁的宗教文化,使得这一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带有一点老贵族式的氛围。安尼巴列·卡拉奇和其他学院派艺术家认为,自然的风景是不完美的,需要加以理想化,画面形成田园牧歌式的情调,被称为“理想风景画”。如图1-9所示,《逃往埃及》取材于《圣经》故事,作品构图严谨、形象清晰,具有庄重之感。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古典主义风景画的传统。

西班牙是大航海时代早期的受益者,依托美洲劫掠的黄金和跨洲贸易,迅速让西班牙取代了地中海沿岸成为经济与艺术中心。西班牙的绘画开拓者埃尔·格列柯(El Greco,1541-1614),本名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他的绘画风格被称为矫饰主义(样式主义),如图1-10所示,他的作品构图奇特,用色大胆、新奇,呈现出梦幻般的奇特效果,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Velazquez,1599-1660)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以肖像画著称,他的风景画也同样出色,如图1-11所示。

图1-9 《逃往埃及》(安尼巴列·卡拉奇,1603年,122cm×230cm)

图1-10 《托列多风景》(埃尔·格列柯,1596年,121.3cm×108.6cm)

风景画在艺术上成熟于17世纪的荷兰。17世纪是荷兰的黄金时代,荷兰在16世纪摆脱了西班牙统治,赢得政治独立后,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个时期荷兰的雷斯达尔(Jacob van Ruisdael,1628-1682)、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等人对风景画的发展有较大贡献(图1-12、图1-13)。北欧的画家主要受雇于富裕的商人,这和南欧主要由贵族和主教资助不同,所以在艺术风格上偏向现实主义。

与此同时,在宗教文化浓郁的中南欧,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期流行古典主义,以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为典范,从中提取绘画题材和技巧,推崇理性、崇高、永恒、和谐的创作原则。古典主义画派在法国的代表人物有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55)、克洛德·洛兰(Claude Lorrain,1600-1682)等(图1-14、图1-15),他们常在风景画中点缀古代神话人物,被称为“英雄风景画”。克洛德·洛兰原名Claude Gellee, Lorrain是“洛林人”的意思。洛兰年少失孤,13岁来到罗马当一位画家的仆人才与绘画发生关系。洛兰的风景画富有诗意,善于用逆光表现早晨或黄昏的景色。

18世纪的英国,由于工业革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英国打败了强大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一步步取得了日不落帝国的海上霸权。随着经济、军事上的崛起,世界文化艺术的中心也转移到了这里,并在19世纪迎来了爆发。约翰·康斯太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作品《弗拉富德的水车小屋》(图1-16)生气蓬勃,展示了当时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在56岁时所作的《滑铁卢大桥的揭幕典礼》(图1-17),大胆地使用了十分鲜明的色彩,以求表现光和影的效果,被认为对印象画派有重要影响。

图1-11 《花园岛的海神喷泉》(委拉斯贵支,1657年,248cm×223cm)

图1-12 《埃克河边的磨坊》(雷斯达尔,1670年,101cm×83cm)

图1-13 《代尔夫特风景》(维米尔,1661年,96.5cm×115.7cm)

图1-14 《富塞翁的葬礼》(普桑,1648年,114cm×175cm)

图1-15 《希巴王国皇后乘船的海港》(洛兰,1648年)

图1-16 《弗拉富德的水车小屋》(康斯太勃尔,1817年,101.7cm×127cm)(www.xing528.com)

图1-17 《滑铁卢大桥的揭幕礼》(康斯太勃尔,1832年)

六、艺术的变革

在古典主义传统强烈的法国,风景画的地位一向不高,由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一系列事件,解放了民众的思想,到19世纪风景画逐渐受到重视,但在绘画作品中还是需要加入历史主题,被称为“历史风景画”。

这种不彻底的改革引起一些年轻画家的反对,其中一部分人在1830年以后经常在枫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从事自然风景画的创作,被合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受到17世纪荷兰画派及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的启发,作品中有种纯净与自然的风格,追求光线和气氛的极致表现,并直接在户外写生,再将作品带回画室完成,这种忠于表现眼前自然环境的信念与在户外写生的做法,影响到后来的印象主义,成为印象派的先驱,而他们对于自然的热爱与歌颂,反映出一种城市居民对于大自然的向往。

图1-18 《橡树》(卢梭,1852年,64cm×100cm)

图1-19 《春》(米勒,1873年,86cm×111cm)

其中最著名的有帖奥多·卢梭(Theodore Rousseau,1812-1867)、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柯罗(Camille Corot,1796-1875)、康斯坦·特罗荣(Constant Troyon,1810-1865)、查里·法兰斯瓦·杜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1817-1878)等(图1-18~图1-22)。

图1-20 《蒙特枫丹的回忆》(柯罗,1864年,65cm×589cm)

图1-21 《暴风雨将临》(特逻荣,1851年,53cm×38cm)

作为巴比松画派的继承者,印象派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史的一场伟大变革。1874年一群年轻的画家为了向主流沙龙挑战,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包括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等在内的画家们虽然有不同的性格、天赋以及艺术观念,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类似的经历,都反对传统绘画。他们欣然接受艺术批评者给他们带有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图1-23~图1-25)。

19世纪80年代后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被称作“点彩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其作品如图1-26所示。

图1-22 《落日与渔夫》(杜比尼,1857年,36cm×50cm)

图1-23 《印象·日出》(克劳德·莫奈,1872年,48cm×63cm)

图1-24 《蒿草中的上坡路》(雷诺阿,1876年,60cm×74cm)

图1-25 《夜晚的巴黎蒙马特大街》(毕沙罗,1897年,53cm×65cm)

图1-26 《春天,塞纳河上的大碗岛》(修拉,1888年,65cm×82cm)

七、现代艺术

19世纪是一个帝国极速扩张,思想剧烈动荡的时期,科学、技术、文化、观念都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激烈碰撞。照相技术的发明和普及,使得以再现为目的的艺术观念面临崩溃

现代艺术开始拉开帷幕,首当其冲的就是以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为代表的“后印象派”(图1-27~图1-29),这些艺术家们普遍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他们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表现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绘画中自我精神的表现成为绘画的核心,这是现代绘画的普遍特征。进入20世纪后,艺术家的个人风格愈发鲜明,立体主义(图1-30)、抽象主义(图1-31)、野兽主义(图1-32)、表现主义(图1-33)、未来主义(图1-34)都粉墨登场。

纵观欧洲风景绘画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风景绘画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当人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观念理解世界时,就会把这种对自然的感受反映到绘画中。

图1-27 《缢死者之屋》(塞尚,1873年,50.5cm×67cm)

图1-28 《星空》(梵高,1889年,73cm×92cm)

图1-29 《布列塔尼猪倌》(高更,1888年,73cm×93cm)

图1-30 《埃斯塔克的房屋》(勃拉克,1908年,73cm×59.5cm)

图1-31 《作品VI》(康定斯基,1913年,195cm×300cm)

图1-32 《开着的窗户》(马蒂斯,1905年,52cm×46cm)

图1-33 《太阳》(爱德华·蒙克,1916年,455cm×780cm)

图1-34 《城市的兴起》(波丘尼,1911年,198cm×300c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