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从落后到新能源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从落后到新能源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早提出要建立中国汽车工业的是孙中山。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我国汽车的发展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要落后约半个世纪。随后,我国把汽车制造厂项目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汽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二汽的建设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1987年国务院确定了以发展轿车工业来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从落后到新能源

(一)旧中国的汽车

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思将两辆奥兹莫比尔汽车运抵上海,从此中国出现了汽车。到1930年,中国汽车保有辆为38 484辆。在旧中国,各方有识之士,虽然时有萌生建立民族汽车工业、制造中国自己汽车的愿望,但在国家政局混乱、经济落后的情况下,一切皆成为梦想。

最早提出要建立中国汽车工业的是孙中山。1912年在江阴视察江防工作时,孙中山曾作了“关于道路和自动车建设”的专题报告。1920年发表《建国方略》,对建立我国汽车工业进行了详细描述,提出了发展汽车、建造公路、建立汽车工场的设想。

第一个组织生产中国汽车的是张学良。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举起中国造汽车的旗帜,在辽宁迫击炮厂内成立了民用工业制造处,后改称为辽宁民生工厂,先后拨款80万元试制汽车。1929年3月民生工厂进口了一辆美国“瑞雪”号汽车进行拆卸、测绘发动机、后轴、电气设备和轮胎等采用原车部件,对部分零件、部件另行设计制造。于1931年5月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并将其定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

此后,我国各地又试制过几种汽车。其中山西汽车修理厂试制的山西牌汽车,对社会公众影响颇大。1932年,阎锡山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以“生产救国,开发实业”为口号,将双向引信厂改为山西汽车修理厂,并令汽车修理厂制造汽车。1932年12月仿美国飞德乐(Federal)牌汽车试制成了装载量1.5t的汽油载货汽车一辆,并将其定名为“山西牌”。

官僚资本也曾集资筹建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在1937—1939年间,用进口件组装了2000多辆汽车。抗战期间,资源委员会曾筹办中央机器厂,其第五分厂也组装了一些汽车。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我国汽车的发展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要落后约半个世纪。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仅有一些修理和配件制造的小型工厂,全国仅有的5万多辆汽车都是从外国进口的(被称为“万国牌”),车辆技术状况非常差,被讽刺为“除了喇叭不响,到处都响”,加上基础工业十分薄弱,根本无法支持汽车工业的起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汽车工业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创、成长和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初创阶段(1949—196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国家领导人非常关注,亲自参与,作出了建立中国汽车工业的重大决策。在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中列入了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的要求,1950年项目正式确定,由苏方给中国汽车项目提供3亿美元和5亿卢布的长期贷款,并由当时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负责援建。随后,我国把汽车制造厂项目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

1953年7月15日,毛泽东在长春为一汽奠基铲起第一锹土,并亲笔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汽车工业开始起步。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从此结束了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国产汽车之梦,从此翻开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第一章。1957年5月,一汽开始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轿车。1958年,第一辆国产东风牌轿车、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第一辆国产越野卡车相继在一汽诞生。一汽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1958年国家经济建设时期,全国运输紧张、运力不足,汽车生产供不应求,部分地区的省市和中央的产业主管部门组织安排生产汽车。1958年9月28日,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开创了上海汽车工业生产轿车的历史。1964年,改称上海牌SH'60型轿车。当时生产的国产轿车还有北京的“井冈山”“北京”和“东方红”等车型品种。

在初创阶段的16年间,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1965年年底,全国共有汽车企业522家,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14.8亿元。(www.xing528.com)

2.成长阶段(1966—1980年)

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当时由于备战,国家确定在“三线建设”以生产2.5t军用越野汽车和5t载货汽车为主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10t以上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和生产5t军用越野汽车的陕西汽车制造厂。

二汽的建设可谓是倾全国之力。据统计,全国140多家企业、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为二汽提供40多项科技成果,600多个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二汽生产2万多台设备,还为二汽输送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技术工人。但因为历史原因,直到1978年7月二汽的EQ140型5t载货汽车生产线才基本建成,开始投入批量生产。二汽的建设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到1980年,汽车制造厂有56家,1980年生活汽车22.2万辆,汽车行业企业总数达2379家,从业人员90.9万人,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88.4亿元。

3.全面发展阶段(1981年至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我国的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1987年国务院确定了以发展轿车工业来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中共十四大和人大八届四次会议确定将汽车工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994年国家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其内容有:在汽车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加快老产品的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技术和资金,轿车形成生产规模等。产业政策的出台让中国汽车工业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加速了汽车工业的现代化。

1984年1月,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AMC汽车公司合资组建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生产AMC公司1983年投产的切诺基车型系列产品和原北汽吉普车改进后的车型,开创了我国合资生产整车的先河。

1984年,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引进日本大发汽车公司微型汽车技术,利用老厂进行技术改造,于1988年形成年产微型汽车2万辆、发动机3万台的生产能力。1989年8月,二期技术改造工程完工,当年组装生产夏利轿车2000多辆,1992年形成年产3万辆的生产能力。1996年通过扩建形成年产15万辆轿车和15万台发动机的规模。

1985年3月,上海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组建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上海桑塔纳轿车,开创了中国轿车工业的新时代

1987年8月,国家核准一汽先上3万辆中高挡轿车,后上15万辆轿车逐步形成年产30万辆的规模。1990年2月,国家批准一汽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组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96年建成投产,形成年产捷达高尔夫轿车15万辆,奥迪中高级轿车3万辆和发动机18万台的生产能力。

1987年,国家核准二汽轿车项目以出口为主,生产中小排量的普通型轿车。1990年批准二汽30万辆轿车的项目。1992年5月,二汽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合资组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1981—2005年,全国生产各类汽车累计超过4000万辆,其中1992年106.66万辆,2000年206.82万辆(世界排名第8位),2002年325.06万辆,2003年444.8万辆(轿车产量为201万辆,已超过法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2004年507万辆,2005年570.8万辆。

从卡车时代到轿车时代,从“官车”到“家庭车”,中国汽车工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实实在在地承载着中国的巨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拥有全球最大潜在市场、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洗礼、克服了重重困难成长起来的中国汽车工业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