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充丝绸产业:凿空西域,光大中国

南充丝绸产业:凿空西域,光大中国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在“张骞凿空西域”前,南充丝绸就已远销东南亚、南亚、中亚。西周时,南充蚕丝产品已成为九贡之一。今日南充丝绸产业南充市蓬安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在南充,大多数丝绸人都有这样的责任感。在“丝绸情怀”感召下,他们正在为光大中国及南充的丝绸产业奔走呼号。“中国绸都”“丝绸源点”等金字招牌正变得更加敞亮。

南充丝绸产业:凿空西域,光大中国

文/汪仁洪

深厚的南充丝绸历史

张骞出使西域经过大夏时,看见市面上有“蜀布”卖。张骞问大夏人“蜀布”从何而来,对方说是大夏商人到身毒(古印度)进的货。由此推测,很早就有一条“蜀地——身毒”商路,“蜀布”通过此路被运往身毒。而且据考证:“蜀布”就是《华阳国志》中所记载周代始贡、安汉(县治在今南充城区)等地所产并以筒盛的“黄润细布”。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实际上,印度市场上出现“蜀布”,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以前。印度古籍《政事论》记载:印度孔雀王朝初期(公元前四世纪),就有“产自支那(即中国)成捆的丝”。

可见,在“张骞凿空西域”前,南充丝绸就已远销东南亚、南亚、中亚。西周时,南充蚕丝产品已成为九贡之一。西汉年间,南充生产的“黄润”生绢极为细薄,为当时的丝织名品。

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的藏品

唐开元盛世,南充成为全国重要的绫绢产地,丝绸产量和质量享誉全国,绸、绫、锦、绢、丝等10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享有“享天宝物华之誉,胜苏杭品质之优”的美名。唐宋时,非但有“果州之绫”被日本皇室珍为国宝,更有南充的“顺庆大绸”饮誉京城,畅销丝绸之路

宋代,四川的丝织中心从成都移向了以南充为中心的川东北地区。据《宋会要辑稿·六四·食货》载,当时南充向朝廷进贡的绢、绫、绸等的数量,均大大超过成都。

清乾隆、嘉庆年间,南充蚕丝上市时,闽、粤、吴、秦各省大商,均携重资云集于此,展现了一派繁忙的贸易景象。清末,南充已有“丝帮”“丝厂帮”“绸缎疋头帮”“绫绸机号帮”等丝织及与之相关的“行业协会”200余家。

民国初期,南充建立新式丝厂,丝织工业开全国之先,大获发展。1915年,南充“醒狮牌”扬返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头奖。1925年,南充“金鹿牌”生丝又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今日南充丝绸产业

南充市蓬安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蓬州(现蓬安)故居房前屋后栽植桑树,迁居临邛后,还把蓬州称作“第一桑梓”。清末民初,蓬安人伍彝超栽桑5万余株,建成“万绿桑庄”,自立蚕桑学社,传习蚕桑技艺。在他的带动下,蓬州大地栽桑养蚕蔚然成风。

新中国成立后,蚕桑产业逐步成为蓬安城乡经济的骨干产业。

南充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已经重点规划了南部、嘉陵、西充仪陇阆中、蓬安6个省、市级优质蚕茧基地县和50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现有蚕桑基地60万亩。(www.xing528.com)

南充丝纺服装产业涵盖丝绸、棉纺织、服装等五大类,并且丝绸旅游也日益红火,以桑枝桑叶、桑椹为原料的新产品开发更已初战告捷。

南充是我国西部地区桑蚕茧生产最集中的地区。走进位于南充市蓬安县新园乡油坊坝村的“中国桑海”核心区和位于嘉陵区双桂镇的尚好茶桑产业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南充桑蚕茧的魅力。

一株株桑树连接成片,宛若苍龙一般,伸向远方,层层叠叠的绿叶在微风吹拂下如浪翻滚;养殖“桑叶猪”、生产“桑叶茶”、酿制“桑葚酒”、加工“蓬州锦绣”;修建桑博园、蚕桑文化博览馆、嫘祖广场……“中国桑海”的建设正火热推进。

丝绸人的丝绸情怀

在南充的蜀绘创作室里,工艺师正手握画笔,熟练地在“画纸”上细细描绘。不过,“画纸”却不是纸,而是一件丝绸旗袍

这种在丝绸服饰上绘画的形式叫“蜀绘”,为南充首创,并与蜀锦蜀绣并称为“蜀中三绝”,曾被单独成章编入《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四川卷》。它的颜料是经过特殊工艺和配方熬制的染化料。蜀绘丝织品经过图、色、烘、蒸、漂、整等16道工序才算大功告成,具有可水洗,永不褪色的特点。

“南充是中国缫丝织绸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南充丝绸如果堙没于江湖,我们丝绸人怎么面对历史?”在南充,大多数丝绸人都有这样的责任感。在“丝绸情怀”感召下,他们正在为光大中国及南充的丝绸产业奔走呼号。

目前,南充初步形成依格尔纺织、嘉美印染、六合等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初步建成高坪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嘉陵工业集中区丝纺服装产业园和仪陇光华制鞋产业园等3个专业园区。

南充《丝绸之城》(又名《丝绸女神》)塑像

南充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丝绸文化,璀璨的丝绸文化又为南充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沃土。南充各县(市、区)、各丝绸龙头企业正在探索“丝绸文化+丝绸工业”模式,大力发展丝绸旅游。

譬如,六合丝绸创建于1912年,曾是“亚洲最大缫丝厂”,其间百年厂房、百年桑树比比皆是。其以丝绸为核心,走文旅融合之路,不仅在2016年便开放老厂区为丝绸博物园,还建设了六合院、标志性牌坊、老茧库美术馆、百年六合丝绸体验馆等丝绸文化场景,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游人。

南充丝绸愿景

据不完全统计,南充丝绸的国家级金字招牌数目众多,如: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南充)、中国绸都(南充)、丝绸源点(南充)、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南充高坪区都京街道)、中国桑茶之乡(南充嘉陵区)、中国丝绸之乡(南充市西充县)等等。

继往开来,南充瞄准千亿产业集群,在建设“两基地、一中心、一名城”的道路上已重整行装并再次出发。“中国绸都”“丝绸源点”等金字招牌正变得更加敞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