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工作模式构建:前人所栽,后人所乘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工作模式构建:前人所栽,后人所乘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年后,林绍年于11月上奏皇上的一个折子,对于116年来每一个在这所学校学习和工作的人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天最终经《云南农业职业学院章程》第八十四条确立为校庆日。1930年1月的另外一份答复教育厅公函内,校长米文兴显示了农民的倔强和生意人的锱铢必较。每一个创造无所谓大小都将“卷入生命的旋风”,使人类前进、家族繁衍、后代享用。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工作模式构建:前人所栽,后人所乘

今天的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拥有无限未来的高等职业院校,无论今天我们站在什么样的高位,无论今后我们走得多远,都不应该忘记百年校史上的两个人、三件事:一是1904年林绍年创办了我们今天赖以依托的学校;二是1930年米文兴为我们争取到了今天的茭菱校区;三是1958年的那一群人在荒坡上建起我们今天的小哨校区。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永远传承他们开疆拓土的精神——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

林绍年(1845—1916),字赞虞,福建闽县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云南巡抚。云南农职学院的前身云南蚕桑学堂,作为云南第一所实业学堂走上历史舞台,起源于清末一件不寻常的故事:1903年,光绪帝下旨召见云南巡抚林绍年。面见光绪及垂帘听政的慈禧之时,“懿训谆谆以商务垂询”(林绍年为蚕桑学堂教材《蚕桑浅要》所作序言,“懿训”特指慈禧太后的训示),慈禧太后在整个接见时间态度诚恳地询问林绍年对发展云南商务(即经济发展)的看法。

清政府派驻云南巡抚林绍年创办的云南蚕桑学堂,诞生于大厦将倾的清朝末年,起源于风雨飘摇中君臣之间的一段对话。林绍年说自己“退而思之”,之后亲自创办蚕桑学堂,正是清政府云南首席执政官林绍年回答“懿训垂询”的结果。一年后,林绍年于11月上奏皇上的一个折子,对于116年来每一个在这所学校学习和工作的人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这份折子里,林绍年告诉他的皇上及太后,经反复的试验、研讨及各种准备,前一年“懿训垂询”的云南商务发展已经有了落实:云南蚕桑学堂首批学子“择于本年十一月十八日开堂入学”。这一天最终经《云南农业职业学院章程》第八十四条确立为校庆日。这份奏折的名字就叫《开办蚕桑学堂折》。

“百年弹指间,风雨起苍黄”,“首开云南实业教育之先河”的云南蚕桑学堂,荫庇着和它有关联的世人,迄今已整整116年了!

百年来开创了学校新时代的历史人物中,我们必须记住的第二个人是米文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托庇我们的茭菱校区。成立于1904年的云南蚕桑学堂,故址位于昆明洪化桥(今云南陆军讲武堂纪念馆旧址),首任校长(当时称监督)为林志恂。1907年,云南蚕桑学堂与云南森林学堂合并,组建云南官立农业学堂,校址为昆明贡院及螺峰山(今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及圆通山等区域)。1922年,因建立云南第一所高等学校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学校献出自己的全部校产停止办学。直到1930年,位于双塔寺(大德寺)内的省立高级中学更名为云南省立农业学校,当年的老校才得以恢复,首任校长即为米文兴。

从寻找到的寥寥3份文件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雄心勃勃而且狡黠坚定的掌门人是怎么一步一试探地奠定了学校未来的宏图基业的。(www.xing528.com)

首先是申请免除学校实习农场的农业税赋。校长米文兴在1930年1月6日呈递给省教育厅长龚自知的文件(教字第十三号)里,为替学校未来的发展扫清障碍,节约财源,旁征博引,借用古今中外各种情况为学校农场豁免粮赋寻找法理及历史依据。其次是对自己的土地权利寸土不让。1930年1月的另外一份答复教育厅公函内,校长米文兴显示了农民的倔强和生意人的锱铢必较。米文兴向教育厅提出抗辩,请求不支持隔壁的美术学校关于勒令农业学校的颜士杰退还占据了美术学校的操场土地的要求。

同年1月8日,省教育厅向省政府核转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米文兴呈递的请示。该请示作为今天仅存的与米文兴先生有关的第三份文书档案,在学校历史上显示了无与伦比的重要性。该文称:“核省立第一农业学校呈请财呈将大西门外文昌宫地址拨归该校管,以便建筑新校舍由。”文中说,“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米文兴”请示“将已拨归第一联合中学校之大西门城外文昌宫拨为该校建筑农校新校舍之用”。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3日,由民国政府主席龙云批示:1月24日,经云南省政府第一百三十四次会议决议,照准农校之请求(以上资料来自学院档案室藏,抄自省档案馆)。

今天的茭菱校区虽然已缩小至30余亩,但是本文撰写之时这里正在拔地而起3幢高层建筑,建成后其将成为学校面向社会的新型农业人才培训中心、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展示中心以及中国农耕文化传承中心。新建筑必将延续农职人开创新世界、新天地的智慧和勇气。

关于创造,我们来听一听罗曼·罗兰的话:“创造,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他的意思是说: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将在他(们)的那个时代做出某些前所未有的创造,或是诞育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肉体方面的),或是留下一本哪怕一句过去没有的文字(精神方面的)。每一个创造无所谓大小都将“卷入生命的旋风”,使人类前进、家族繁衍、后代享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将永远记得那些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前人,并且向他们致敬,称颂他们“与神明同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