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分类与选择

大学生职业分类与选择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分类与职业选择、就业咨询、就业指导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③依据各个职业的主要职责或“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其一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了《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并于1986年第二次出版。它的出版,为各国编制或修订本国的职业分类提供了一个样板。《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职业由粗而细分为4个层次,即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职业1881个。

大学生职业分类与选择

社会分工是职业分类的依据。在分工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上,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劳动的指出形式都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各种职业之间的区别。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其划分职业的标准也有所区别。

(一)产业与行业

产业是国民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类型。国家统计局1985年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把我国产业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采矿业、水利业。广义上讲,农业包括采集、种植、狩猎、捕鱼畜牧在内。农业部门的职责包括农林牧渔劳动者、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按照产品的经济用途,可将整个工业分为两大类;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和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前者称“重工业”,包括机械冶金电力煤炭石油燃料化工等工业;后者称“轻工业”,包括纺织、造纸、食品、皮革等工业。根据工业的供求关系以及按照劳动对象的性质不同,重工业又可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轻工业也可以分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如日用化工品、化学纤维陶瓷等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使工业部门越分越细,新的工业不断出现,例如,电子工业从机械工业中分离出来,高分子合成工业从石油、化学工业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也使工业部门之间的生产联系和交换关系更加复杂起来。工业生产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使整个工业协调、高速的发展。

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服务和流通两大类,包括四大部分:1.流通部门,如商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通讯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2.生产生活服务部门,如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和咨询服务业等;3.文化科学教育部门,如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等;4.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如机关团体,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社会团体等。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是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流通和服务部门,它的发展是建立在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基础之上的,受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的存在、发挥依赖于这三大产业保持合理的结构,第一产业是基础产业,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化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虽然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但它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行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行业是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的,即每一个行业类别都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行业的分类标准是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局批准,于1984年颁布,并于1985年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把我国国民经济分为13个门类,1994年进行修订,2002年颁布了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新标准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分类,即按其所属行业分类,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级,共有20个行业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20个行业门类包括:

(1)农林牧渔业;

(2)采矿业;

(3)制造业;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8)批发和零售业

(9)住宿和餐饮业;

(10)金融业;(www.xing528.com)

(11)房地产业;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环境管理业;

(1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7)教育;

(1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职业分类与职业选择、就业咨询、就业指导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进行“双向选择”,实际上就是求职者选择职业和职业选择求职者的过程。因此,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不了解职业的种类及分类的依据,不了解职业对于劳动者素质的不同要求,就很难做出正确的择业决策

(二)国际职业分类

根据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的理论,在国外一般将职业分为3种类型:①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把工作人员划分为白领工作人员和蓝领工作人员两大类。白领工作人员包括: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农场以外的经理和行政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办公室人员。蓝领工作人员包括:手工艺及类似的工人、非运输型的技工、运输装置机工人、农场以外的工人、服务性行业工人。这种分类方法明显地表现出职业的等级性。②按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把人格类型划分为6种,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与其相对应的是六种职业类型。③依据各个职业的主要职责或“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较为普遍,以两种代表示例。其一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了《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并于1986年第二次出版。它的出版,为各国编制或修订本国的职业分类提供了一个样板。《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职业由粗而细分为4个层次,即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职业1881个。其中8个大类分别为:①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②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③事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④销售工作者;⑤服务工作者;⑥农业、牧业和林业工作者、渔民和猎人;⑦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⑧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提高国际职业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和交流。其二是加拿大《职业岗位分类词典》的分类。它把分属于国民经济中主要行业的职业划分为23个主类,主类下分81个子类,489个细类,7200多个职业。此种分类对每种职业都有定义,逐一说明了各种职业的内容及从业人员在普通教育程度、职业培训、能力倾向、兴趣、性格以及体质等方面的要求,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三)我国职业分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职业和职业活动的国家之一。早在2500年前的儒学经典就记录过当时的职业和职业活动。《春秋·榖梁传》就写道:“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近五十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现代职业的发展。

1995年劳动部保障部联合中央各部委成立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经过四年时间编制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并与1999年5月向社会发布。我国共有1838个细类(职业),分属于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