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蓬溪文史资料:揭示蓬莱文化的独特魅力

蓬溪文史资料:揭示蓬莱文化的独特魅力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蓬溪县境内,既有蓬莱山,又有蓬莱溪,遂由这名山名溪衍生出一种以“蓬莱”为标志的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蓬溪文史资料:揭示蓬莱文化的独特魅力

蓬溪县境内,既有蓬莱山,又有蓬莱溪,遂由这名山名溪衍生出一种以“蓬莱”为标志的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一)山川名胜竞“蓬莱

在蓬溪县境,山川风物,风景名胜竞相以“蓬莱”赋名:

(1)蓬莱山

《舆地纪胜》载:蓬莱山,在县西三里,即蓬溪水发源地。

寰宇通志》载:蓬溪,在蓬溪县北,源自蓬莱山。

《明一统志》载:蓬溪,源出蓬莱山。

《大清一统志》载:蓬莱山,在县东半里,蓬溪水源处。

《四川通志》载:蓬莱山,在县东半里,即蓬溪发源处。

康熙版《蓬溪县志》载:蓬莱山,治东半里,即蓬溪水源处。(乾隆版、道光版与康熙版同)。

(2)蓬莱溪

宋代全国地理总志《通志》载:蓬溪赤城山,县城跨其麓,蓬莱溪绕其下,注入涪江。

清代《四川通志》载:蓬溪赤城山,县城旧跨其麓,蓬莱溪绕其下,注入涪江。

1933年7月,浙江画家黄宾虹,应邀入川讲学之余浏览蓬溪,赋《蓬溪观壁画》诗云:蓬莱古名溪。

新版《蓬溪县志·河流》载:蓬溪河,古名蓬莱溪。

笔者注:蓬溪河是蓬溪人民的“母亲河”,原名“蓬莱溪”。唐天宝元年(742)将“蓬莱溪”省称“蓬溪”,因而,才将唐兴县以蓬莱溪的省称“蓬溪”改名为蓬溪县的。

(3)蓬莱场

乾隆版《蓬溪县志》载:蓬莱场,县南一百二十里。

道光版《蓬溪县志》载:蓬南场,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属下南八甲,一四七日集期,通合川定远大道。

笔者注:蓬南场,初建场时曾命名蓬莱场,后来才改称蓬南场,即今蓬溪县蓬南镇。

(4)蓬莱镇

乾隆版《蓬溪县志》载:蓬莱镇,县西一百二十里。

道光版《蓬溪县志》载:蓬莱镇,县西一百五十里,小蓬莱山下,即旧客馆镇。属九甲,三六九日集期。

《辞海》载:蓬莱镇,在四川省中部涪江支流郪江南岸,有制盐、石油等工业。为邻近地区棉、盐集散地。

笔者注:蓬莱镇即因小蓬莱山得名。

(5)蓬莱城

乾隆版《蓬溪县志》载:淸代潼川知府张松孙来蓬溪登飞云楼,赋《访飞云楼旧迹》诗云:“飞云楼高接太清,百仞下瞰蓬莱城。”

笔者注:蓬莱城,即指蓬溪县城。

(6)蓬莱县

道光版《蓬溪县志·堤堰志》载:邑名蓬莱。

道光版《蓬溪县志·仙释志》载:邑本号蓬莱。

笔者注:唐兴县建立60年时,以母亲河蓬莱溪改县名,本应改名蓬莱县,但因山东蓬莱县已捷足先登了,县名不能重名,乃采取变通办法灵活处理,将蓬莱溪的莱字省去,遂以蓬溪作为县名。

(7)蓬莱书院

乾隆版《蓬溪县志》载:明万历三年(1575),邑令李建中于东门外丰泽庙左创建书院,背山临流,竹树青翠,遂题其名曰“蓬莱书院”。

(8)蓬莱洞天

道光版《蓬溪县志》载:明万历七年(1579),知县李建中于蓬莱书院前建立一座牌坊,正面书刻“一泓清可”,背面书刻“蓬莱洞天”。

(9)蓬莱名胜

康熙版《蓬溪县志》载:环邑北皆山,溪流如带,左挖果山,右襟涪江,风气葱蔚,昔人号为蓬莱名胜焉。

(10)蓬莱名邑

民国版《蓬溪近志》载:蓬溪县署大门前建有一座石坊,上横刻“蓬莱名邑”四字,为清康熙时蓬溪岁贡生永宁教谕王以仁书。

(11)蓬莱八景

康熙版《蓬溪县志》载:赤城霞起、高观鼓响、南寺晓钟、仁和夜雨、利国凤筝、龙马现瑞、佛岩夜灯、蓬莱三岛,是为“蓬莱八景”。

(12)蓬莱三岛

道光版《蓬溪县志》载:迎魁桥主白蝉寺一段河中,有三个沙洲,有水鸟在沙洲捕食,游水如戏,是为“蓬莱三岛”。(www.xing528.com)

(13)蓬莱一顾

道光版《蓬溪县志》载:清江苏丹阳进士蓬溪知县潘之彪于康熙年间(1662—1722),为鹫峰寺塔(又名蓬溪白塔)题额:“蓬莱一顾”。

(14)蓬莱吏隐

道光版《蓬溪县志》载:清江苏金坛进士翰林学士蒋超,于康熙十一年(1672)为蓬溪县衙题写“蓬莱吏隐”等匾额。

(15)蓬莱看界

道光版《蓬溪县志》载:道光十一年(1831),广安知州署理蓬溪知县刘有仪,自新都移丹桂266株于石鱼山栽植,题名“桂府”。

后又于“桂府”之右摩崖书“蓬莱看界”四字,寓意为蓬溪县城是芳香之境。

(二)名人雅士咏蓬莱

古往今来,县内外历代名人雅士,常视蓬溪为蓬莱,常将蓬溪叫蓬莱,通过著文、赋诗、填词、书额、撰联等形式,加以咏赞。

(1)宋代蓬溪进士赵溥撰《李神君碑》云:李神君,讳洪,字广元,世司风雷云雨之职,因获戾于上帝,降之蓬莱作一大蛇,日久化为一龙……游宦遂宁府,乃家于蓬莱。

(2)明代潼川进士张正学,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撰文《重修高洞丰泽庙记》云:按龙君传,神本天朝案吏,谪居蓬莱……始以郎君宰小溪,蓬在封内,最沾闵泽,既居蓬莱属,岁大祲,不吝家资周之,全活十万家。

(3)清代蓬溪知县潘之彪,于康熙十二年(1673)欢送杨兆龙、王许赴京会试,赋《送杨解元王亚元会试》诗云:却是蓬莱第一流。

(4)清代蓬溪进士张鹏翮,赋《飞云楼》诗云:蓬莱峰接碧云天,缥缈飞楼白尺连。

(5)清代蓬溪解元涪州学正杨兆龙,于康熙二十四年为增修的《蓬溪县志》作序,署款:邑人杨兆龙书于蓬莱之明月山房。

(6)清代蓬溪举人胥仁禧,赋《寄庞际超四首》诗云:芒鞋布袜隐蓬莱,知是明经老秀才

(7)清代蓬溪庠生江维藩,赋(送搢之戴公明府》诗云:蓬莱更比湖山胜,因为生灵策治安。

(8)清代蓬溪举人杨树之,赋《蓬溪道中》诗云:一色山如画,蓬莱两度过。

(9)清代江苏丹徒进士蓬溪知县徐杨文保,赋《寄题庞希元兄秋山读书图》诗云:蓬莱八载听弦歌,佳士彬彬入座多。

(10)清代蓬溪增生何中权,赋《咏石鱼山》诗云:蓬莱之东有一山,山间耸翠插云间。

(11)清代长寿县文人海奎,出家为僧,曾任蓬溪黄泥乡八关院住持,作《咏蓬溪元宵散曲》云:三五元宵,金吾不禁,长街短市,若阗苑蓬瀛。

(12)清代云南广西县文人朱中栋,为佛子寺撰《佛子寺石刻赞》云:蓬莱饶多仙释,丹台古刹洞天。

(13)清末进士成都五老七贤之一颜楷,为高峰山撰联云:洞开方丈三千界,山压蓬莱第一峰。

(14)清末威远举人蓬溪知县周岸登,填词《木兰花慢·书案山远眺次鹿潭韵》:报到蓬瀛浅了,恕潮飞满沧州

(15)射洪晩清秀才邬建侯,于民国年间游蓬溪,赋《晚步飞云桥》诗云:我作蓬莱游,山水争相迓。

(16)民国射洪诗人蓬溪盐场场长文璋,赋《咏蓬溪城景》诗云:蓬瀛岛山城,碧溪一钟鸣。又: 《复谢恕园主人赠诗》云:金坛学家看蓬瀛。

(17)民国蓬溪中学教师胡子俊,于蓬溪中学樸联云:五岳归来,曾阅过蓬莱清浅;

两斋教授,好平分秋水西东。

(18)民国蓬溪文人庞肇伯,曾为附西转水寺撰联云:此地极清幽,有书声,有经声,有流水声,堪称蓬莱胜境;游人尽超举,多才子,多衲子,多探奇子,若宴海岛群仙。

(19)当代成都文人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马铁水,赋《蓬溪喜赋》诗:绿茵蓬莱意盎然,名溪原来意不凡。娇媚玲珑奇秀地,艺苑添翠喜空前。

(20)当代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沈元翰,赋《秋游赤城湖》诗云:寒波淡淡日熔金,破浪轻舟入画屏。殷渥主人殷渥意,客心常在小蓬瀛。

(21)当代南充市艺术馆副研究馆员吕子房,赋《与老友游赤城湖》诗云:徒步探幽寻胜迹,俗人有幸醉蓬莱。

(22)当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宋词专家谢桃坊,游赤城湖,填词《浣沙溪·重游赤城湖》云:烟波极目幻中真,此间风物似蓬瀛。

(23)当代四川大学历史系老师彭静中,作《朝天曲·蓬溪》云:山奇水奇,诗圣曾品题。人杰地灵赞蓬溪,风物天下稀。瘦诗吟痕,二窗词雅,摛丽藻传芳菲。玄机妙机,蓬莱梦依依。

(24)当代蓬溪文人南充丝绸厂厂长郭明光,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曾撰联云:

金屋藏娇,可为刘郎开笑口;仙槎建路,不知何日到蓬莱?

(25)当代蓬溪文人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胥正荣,赋《赤城湖》诗云:但得闲暇且小住,神怡心旷胜蓬瀛。

(26)当代成都人蓬溪县长张绪根,曾为宝梵寺撰联云:阅尽人间春色,唯我蓬莱风光好;

拾掇天下丹青,争夸宝梵画笔雄。

(27)当代蓬溪文人副主任医师赖显荣,赋《喜迎澳门回归》诗云:动地歌讴惊海宇,喧天鼓乐震蓬瀛。

(28)当代蓬溪文人楹联学会副会长薛正顺,于《赤城山览胜》一文后附联云:鸟语花香,何处更求胜境;山明水秀,此间便是蓬莱。

(29)当代著名诗人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梁上泉,赋《赤城湖》诗云:“人杰蓬莱近,地灵景色殊。”

(30)当代蓬溪文人蓬山诗词学会理事王登杰,赋《游赤城湖感赋》诗云:建成西子千秋美,乐得蓬瀛万户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