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潦浒:千年陶瓷古镇|曲靖史话

潦浒:千年陶瓷古镇|曲靖史话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潦浒的村民们世世代代和这些龙相依相伴,龙窑,是这个因陶而兴的千年陶瓷古镇的灵魂。明清时期,就已发展成为曲靖范围内较大的古老集镇,素有“小云南”之称,是一座因陶而兴的千年陶瓷古镇。2016年,潦浒被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潦浒制陶工艺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址。

潦浒:千年陶瓷古镇|曲靖史话

潦浒,古称老虎石、潦浒石,又名猫猫石。坐落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源头的南盘江畔,曲靖陆良两个富饶的大坝子交界处的丘陵地带,隶属于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潦浒海拔1860米,国土面积21.69平方千米。现有农户近2000户,人口7700多。北距越州镇7千米、曲靖35千米,西距昆明160千米,东距贵州界50千米,通过相距仅8千米的曲陆高速公路与外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潦浒所处的位置,是古夜郎国和古滇国交汇的地方,史称劳浸、靡莫之属。汉唐时期属于同劳(乐)县(今陆良县),是爨文化的发祥地,被康有为誉为“正书第一”的《爨宝子碑》就出土于距潦浒南3千米处的杨旗田村。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滇东设立三十七部,潦浒为三十七部之一普么部的属地。元朝设立越州,明朝设立越州卫,清朝康熙五年“裁卫归州”,越州卫并入南宁县,降格为乡镇一级的行政区,潦浒仍为越州属地。民国二十八年(1939),国民政府设立潦浒镇。1950年3月,曲靖县人民政府将潦浒、越州合并为曲靖县第四区,区政府仍设在潦浒。1952年区人民政府从潦浒迁往越州。1983年8月第四区更名为越州区,1988年越州区改为越州镇,潦浒为越州镇下辖的村社一级行政组织。

潦浒依山傍水,坐西向东,南北向分布在南盘江岸狭长的丘陵地带上。东望巍峨雄峻的笔架山,西靠低缓秀丽的龙凤山,两山夹峙,南盘江一江中开。潦浒是个龙的世界,村中三里的长街就是一条最大的长龙,蜿蜒在依山畔水的村子中间。村子西面秀丽的丘陵地带,众多年代不同,朝向各异的龙窑就是一条条大大小小的龙,静静地起伏在龙凤山麓。潦浒的村民们世世代代和这些龙相依相伴,龙窑,是这个因陶而兴的千年陶瓷古镇的灵魂。

潦浒村中三里长的明代老街

潦浒有丰富的陶瓷土矿物资源,天然的釉土资源、丰沛的水资源,周边有广袤的森林。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潦浒的丘陵地势有利于龙窑的建造,龙窑可以借坡势控制火势,有利于热传递;再次,潦浒地处南盘江边,借助南盘江的水运,可以把潦浒的陶器转运出去,方便的运输条件、低廉运输成本,有利于潦浒陶瓷找到广阔的销售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历朝历代迁徙而来的汉族先民,特别是明朝大规模戍兵屯垦移民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带动和促进了潦浒陶瓷业的发展壮大。

潦浒宋代开始烧制砖瓦,陶瓷作为一个产业开始起步。元代开始烧制陶瓷,清代开始制碗,民国建立现代意义的陶瓷工厂,生产瓷器明清时期,就已发展成为曲靖范围内较大的古老集镇,素有“小云南”之称,是一座因陶而兴的千年陶瓷古镇。(www.xing528.com)

龙窑,自古以来一直是潦浒烧制陶瓷的主要窑型,是潦浒的灵魂,潦浒陶瓷文化的根。龙窑按出资方式的不同,有官窑、公窑、私窑之分。龙窑的名称以建窑者的姓氏、建窑时间的先后、窑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来命名,如按建窑时间的先后命名的有老窑、新窑;按窑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来命名的有沙沟窑、黄沙塘窑;最多的是以姓氏来命名的龙窑。每一条龙窑,都彰显着一个个制陶家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精湛技艺与手手相递的温暖。最兴旺的时期,潦浒有龙窑20多条,制陶作坊多达200多家,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今天,潦浒依然保存了从明朝到现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龙窑16条,一直在使用的龙窑就达12条,极具文物保护和使用价值,传承了中国陶瓷文化千年的龙图腾,堪称龙窑的博物馆。其中建于明代的新窑曾长达110多米,是中国最长的古龙窑,而且至今一直在使用之中,可谓中国龙窑的活化石

潦浒的烧陶制瓷技术,几乎涵盖了人类陶瓷史上各个不同阶段的全部工艺特征,至今仍然保持着人工手工拉坯,使用龙窑柴火烧陶的古老制陶方式;保留下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的窑型,其中曾有集“官窑”和“军窑”于一身的蒲萝窑,融“官窑”和“民窑”于一体的古龙窑——新窑;一直在生产着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陶瓷产品。潦浒,就是一座活的中国陶瓷从古老制陶技术,到现代化高科技陶瓷工艺技术发展演进,自然天成的窑的博物馆、陶瓷工艺技术的展示馆、陶瓷产品的陈列馆。

今天的潦浒,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已呈现出陶业、瓷业并举,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了陶瓷生产与批发的专业市场,成为云南重要的陶瓷集散地之一。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新颖别致的陶瓷产品,其中杰出的有崔家窑饱含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青釉工艺古陶——土司陶;越坤陶瓷精工制作,穿越千年时空而来的园林古陶;滇陶陶业的彩云之陶——景观陶,让高原的红土装点了城市的梦境;石林瓷业、珠源瓷业、锦达瓷业,中国西部最大的日用瓷——云瓷青花系列产品生产基地;石林瓷业艺术瓷分厂高贵典雅的中国红瓷、帝王黄瓷;七彩石林瓷业、石林三和瓷业专供出口的高档细瓷;云南民族文化艺术陶瓷研究所(石林瓷业与清华大学合作)的釉下五彩、釉中彩、釉上粉彩瓷等高档礼品瓷、陈列艺术瓷,堪称传统与现代、科技与智慧的结晶、产学研结合的典范。

2016年,潦浒被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潦浒制陶工艺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址。这座因陶而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千年陶瓷古镇,正以她庄重古朴、色泽典雅的潦浒古陶、园林古建陶、景观陶、工艺陶、艺术陶、云瓷青花系列产品,以她豪迈的步伐、全新的姿态展现出她千年陶瓷丰厚的底蕴、如画的前景。[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