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究工程成果:毛利人雕刻艺术形式

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究工程成果:毛利人雕刻艺术形式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利人雕刻艺术主要是木雕、石雕和骨雕。其中木雕艺术最负盛名。蒂基的祖先形态是垂直的直立形式。海蒂基造型夸张、简洁流畅、稚拙灵动,显示出毛利雕刻师的艺术创造力。图14木雕宝盒图15 海蒂基软玉雕刻,基督城坎特伯雷博物馆图16门楣木雕,ABA型构图,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毛利人建筑雕刻的门楣和窗楣,多采取横向ABA型构图(图16),一般以中间的主要形象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式样。

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究工程成果:毛利人雕刻艺术形式

毛利雕刻艺术主要是木雕石雕和骨雕。其中木雕艺术最负盛名。主要使用的木雕材料是新西兰盛产的两种名为totara conifer和kauri pine 的木料,这类软木纹理细腻很适合雕刻,能产生详细的细节。木雕种类有大型的人物雕像、建筑物装饰木雕、独木舟雕饰,以及小型的祭祀仪式用具、灵柩、武器乐器、宝盒等。石雕主要是小型的项饰、护身符挂件,最著名的是用新西兰特有的绿玉石雕刻的海蒂基(Tiki)。骨雕也是小物件,如鱼钩、挂饰、吊坠、耳垂饰等。骨雕一般用鲸鱼骨、象牙或牛骨

由于毛利人最重要的宗教信仰是祖先崇拜,大型的部落祖先木雕像一度盛行。最有特色的是雕像表面上精细繁密的螺旋纹样,那是他们的纹身图案,代表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过去几乎所有的毛利男人和女人都有一些纹身,女人一般纹在下巴处,男人也被纹在大腿和臀部,有时纹在手上。头部是身体最禁忌的部分,纹身艺术家本身也被认为是高度禁忌的人。男性是全脸纹身、还是臀部、大腿和手上纹身是区分一个战士或酋长的标志。在基督城坎特伯雷博物馆收藏的这个男阳突出的祖先雕像上,就只雕刻有全脸的纹面,在脸颊和鼻子上有螺旋纹,前额和下巴上有曲线纹(很像蕨类植物),身体上没有图案(图9)。

毛利人的建筑物装饰木雕包括公共会议房屋、仓房等建筑物的屋脊、房梁门楣、门框、窗楣、窗框、内壁、立柱装饰木雕、图腾柱等。毛利会议房屋可以说是毛利部落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毛利雕刻师将建筑结构理解为宇宙世界,屋脊和椽子象征着天父的脊柱和肋骨,沿着斜顶铺设的刻画面板象征着他伸出的手臂。传统毛利观念中,屋脊象征着部落首领的血统,椽子象征着血统中的每一个人,并将部落首领的家族和天父连接在一起。一些地方,在门廊处的屋脊立柱支撑着天父和地母交合的形象,将房屋本身与宇宙的创造连接起来。[6]毛利人很注重门窗的雕饰,门口象征着从生到死,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从出生到死亡,许多门的门楣表现妇女分娩。例如坎特伯雷博物馆收藏的一个雕刻房屋的门楣(图10),上面雕刻的三位吐舌人像,双腿跨开,女阴暴露,像分娩的姿势。奥塔哥博物馆收藏的一个门楣也是象征女性分娩,正中间的人物呈蛙形,在女阴下方雕刻了一个人头(图11)。也有一些门楣和窗楣形象代表了人类的祖先。坎特伯雷博物馆收藏的另一个雕刻房屋的门楣上雕刻的就是男性祖先形象,跨开的双腿间雕刻有向上的阳具(图12)。

图9 全脸纹身的祖先雕像,奥塔哥博物馆

图10 门楣木雕,女性祖先分娩,基督城坎特伯雷博物馆

图11 门楣木雕,象征妇女分娩,奥塔哥博物馆

图12 门楣木雕,男性祖先造型,基督城坎特伯雷博物馆

图13-2 战争独木舟(船尾),惠灵顿新西兰国家博物馆

图13-1 战争独木舟(船首),惠灵顿新西兰国家博物馆

图13-3 战争独木舟(船身、船桨),惠灵顿新西兰国家博物馆

毛利独木舟雕饰极富特色,特别是巨大的战争独木舟,在船头、船尾和船身都有精彩的木雕装饰。例如,现藏于惠灵顿新西兰国家博物馆的《战争独木舟》艺术性极高(图13-1),伫立在船头的是一个巨大的趋身向前的吐舌神像,他双臂像翅膀一样奋力向后展开,背后雕有两个大螺旋图案,上面饰有一排棕色羽毛。船身两面雕满连续的吐舌人像和大鸟形象的雕刻,底边装饰一排白色羽毛。船尾高高翘起,上面布满螺旋纹和鸟的形象,下方雕有一个带有纹面和纹身图案的酋长坐像,好似压阵。从船尾顶上吊挂一长串白色的羽毛(图13-2)。船桨头也雕刻着精美的鸟形图样(图13-3)。

毛利人的个人物品也象征着社会和世袭等级,如耳坠、梳子、项坠、羽毛和其他特殊价值的物品,都储存在木雕宝盒里。然后,这个盒子被悬挂在房子的椽上,远离任何无意的接触或不尊重,也不被任何人打扰,除了主人。盒子的下面,从下面看,是经过精心雕刻的。像大多数其他毛利木雕一样,宝盒是由熟练的雕刻艺术大师制作的。这些大师中的许多人的名声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家乡。一个男性和女性的戏剧性和强有力的形象以高浮雕的方式被雕刻这个盒子上。他们代表天父朗基和地母帕帕。根据毛利的传说,他们把自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最终,他们的孩子把他们的身体分开,带来了世界的创造。在他们下面雕刻的螺旋和交叉螺旋的表面图案被解释为宇宙的混沌,在光和知识进入世界之前就被分离了。朗基和帕帕也可以作为一个比喻来表达对部落的祖先的尊敬。小小的木雕盒匠心独具,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博大的情怀(图14)。

类似中国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在西海岸有传说蒂基拿着红黏土,用自己的血揉捏泥土,形成了眼睛和四肢,然后给了这些泥人形象气息,创造了人类。蒂基造的第一个人是男性,作为第一个人的创造者,蒂基也是所有后来出生的孩子的创造者。作为毛利人极其敬奉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祖先偶像,海蒂基是毛利人佩戴在胸前起到避难保佑作用的护身符,是部落首领家族传承的圣物。制作海蒂基的玉原石材质昂贵稀少,起源于南岛的西海岸,但它的发展中心可能是在大托克劳地区。翡翠或软玉雕刻的海蒂基通常遵循与木雕平行的风格,大多数部落地区有一或两种形式的蒂基(人的形象挂件)。然而,在大托克地区,发现了10种不同类型的海蒂基,其中包括新西兰其他地区的基本形式。蒂基的祖先形态是垂直的直立形式。手臂放在胸前,垂着腿。后来的蒂基被更紧密地雕刻成一个外形整体的类似葫芦形状。圆圆的头部侧倾,又圆又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有的眼睛上还镶嵌着闪亮的贝壳,宽大的桃心形的嘴占满脸的下方,双臂和双腿简括地弯曲到一体,头部比例占整体的二分之一(图15)。虽然尺寸只有10厘米左右,但风格独特。海蒂基造型夸张、简洁流畅、稚拙灵动,显示出毛利雕刻师的艺术创造力。

图14 木雕宝盒

图15  海蒂基(Hei-Tiki)软玉雕刻,基督城坎特伯雷博物馆(www.xing528.com)

图16 门楣木雕,ABA型构图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

毛利人建筑雕刻的门楣和窗楣,多采取横向ABA型构图(图16),一般以中间的主要形象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式样。中间的主体形象头部和身体都是正面,比例大到“顶天立地”。左右两边的形象身体是侧面姿势。在一所由朗加蒂拉(rangatira)和他的家族人物所居住的房子里,门楣刻有禁忌(tapu lintel Ipare)的图案,有时窗户上还有另一幅,代表着重要的祖先。这些祖先是相对较近的祖先,他们的存在讲述了居住者的祖先和法力。他们守在门口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魔法的力量可能会进入房子,攻击居民。女性的祖先通常被置于雕塑正中这个位置,女性的力量集中于此,被认为在克服敌人的魔法方面特别强大。女阴器官表现突出,代表生命之门(图17)。这个巨大的雕塑来自于郝拉基地区,大约有2.5米宽,比平常大得多。

图17 门楣木雕,ABA型构图,2.5米宽 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

图18 单个形象竖构图,会议房屋内墙面板1870年早期,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

图19 两个形象竖构图,会议房屋外面立柱1870年早期,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

图20 九幅组合竖构图,谷仓(Pataka)外墙面板(中间)1870年早期,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

图20-1 七幅组合竖构图,谷仓外墙面板(左边),基督城坎特伯雷博物馆

图20-2 七幅组合竖构图,谷仓外墙面板(右边),基督城坎特伯雷博物馆

图20-3 七幅组合竖构图,谷仓外墙面板(中间),基督城坎特伯雷博物馆

建筑房屋墙面和立柱木雕装饰多见纵向构图,或称为竖式构图,分为单幅和多幅组合两种。单幅竖构图又有单个形象和多个形象之分。在奥克兰博物馆会议屋内墙装饰有许多单个形象竖构图木雕(图18)。单个形象都是正面造型,经平面化处理充满整个矩形画面,几乎没有空隙。突出的头部与身体一样宽,长度至少占全身的三分之一。吐舌大嘴与头、肩膀同宽,身体部分用螺旋纹和条纹处理。两腿之间的空处用一个小的人形或一个面孔填充。这个会议屋外两边的立柱木雕是两个形象的竖构图,造型处理与单个形象类似,但把两个人物形象上下并列,头部更硕大,眼睛鼻子更突出(图19)。这些木雕画面构图饱满,有强烈的威慑感和震撼力。多幅组合构图多置于房屋内外的三角形墙面,数量有三、五、七、九或十一幅长条形画面组成。以中间一幅为中心,左右对称。一般中间的条幅更大,人物正面造型,两边的形象稍小,身体作侧面造型。多幅组合构图内容丰富,人物形象众多,形成庞大的气势(图20)。

大型的毛利木雕多采用二维平面造型,特别在建筑房屋木雕中,房梁、立柱、面板、门楣、窗楣等基本都是浮雕造型。如在奥克兰博物馆收藏的两件巨大的墙板(Rangitihi Pou), 就是典型的平面浮雕造型(图21)。这是朗基提希(Rangitihi)雕刻的属于阿拉瓦部落房屋,在1870年建造。雕刻记录了重要的部落祖先和他们的故事。人物眼睛扁长,斜置于倒三角形额头下方,眼珠位置上镶嵌着鲍鱼壳。短小的鼻子下面是一张吐舌的大嘴。有着三指的爪形手平置于胸前。雕塑呈竖式矩形,整个人物从头到脚充满画面,身体雕满螺旋形图案。超大的尺度,夸张的处理,精致的纹饰,让人叫绝。透雕通常出现在门楣和窗楣木雕上,以抽象的曲线纹形式分布在主要形象的周围,显得灵动透气,又增加了层次感(图22)。

图21  二维平面造型,门板浮雕(右边),1870年早期,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图

21-1 二维平面造型,门板浮雕(左边),1870年早期,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

三维立体圆雕主要是独立的表现部落祖先和酋长的雕像,一类放置在会议房屋的正中间立柱上,还有的置于谷仓房顶最高处。如坎特伯雷博物馆一个图特卡瓦(Tutekawa)祖先雕像就是1860至1880年建造的会议房屋立柱上的(图23)。站立的祖先雕像以三维立体的方式表现,头部造型方括,比例占全身三分之一还多。身体短粗结实。全脸、两肩和臀部都雕有浅浮雕形式的螺旋纹,上体雕满长叶状抽象纹饰。另一类位于部落村寨入口木围栏的立柱上,保护房舍村寨安全(图24)。这个祖先雕像造型朴拙,长圆的头部占全身的一半。面部、两肩处都有螺旋纹饰,两臂和大腿上也有纹身图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