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横栏镇教师队伍发展历程及培训成果

中山市横栏镇教师队伍发展历程及培训成果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境域公办学校教师由中山县教育部门统一调配。民办教师队伍逐年呈上升趋势。2005年,制定《横栏镇教师成长目标导向方案》,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从全国各地招聘一批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师培训工作主要由县教育科(局)负责组织实施。制定师资培训规划,采取“稳定、培训、进修、提高”的八字方针,逐年提高中小学教师达标合格率。

中山市横栏镇教师队伍发展历程及培训成果

一、教师素质

清末和民国时期,辖区内的私塾、学堂的教师,多数来源于小榄、古镇、沙溪等地区的下层知识分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境域公办学校教师由中山县教育部门统一调配。辖区内师资队伍主要是留用旧学校的教员,新吸收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以及从其他部门调入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干部、职工等三方面人员组成。1950年,横栏只有教师36人,主要来自小榄、古镇、沙溪等。

1955年8月横栏建区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逐年都有一批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分配到公办学校任教,并不断吸收各类学校毕业或肄业的知识分子任民办教师。民办教师队伍逐年呈上升趋势。1968年,由于初、高中盲目发展,各小学均附设初中班,大量抽调小学教师到初中任教,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各小学的教学力量。1976年,全公社教师人数297人,其中民办教师194人,占教师总人数65.32%。1980年,全公社调整初中办学设点,各小学先后撤销附设初中班,小学的师资力量逐年加强。1987年,全镇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首次评审工作,1988年4月评出中学一级教师职称13人,占中学教师总数的15.48%;中学二级教师职称37人,占44.05%;中学三级教师职称15人,占17.86%;中学未定职务教师19人,占22.61%。评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19人,占小学教师总数8.52%;小学一级教师职称48人,占21.52%;小学二级教师职称77人,占34.53%;小学三级教师职称40人,占17.94%;小学未定职务教师39人,占17.49%。1989年,全镇中小学实施以“两聘、两制、一包一奖”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实行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校长,校长聘任教师的制度。教师队伍素质逐年提高,中学、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从1987年的54.43%、59.78%增至1990年的79%和74%,超过市的平均线。

90年代起,到镇中小学校任教的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多,各校的民办教师通过培训考试,按有关规定考核及格后转为公办教师,民办教师逐年减少。1998年9月10日,横栏镇教育办公室副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铁汉被中山市教育委员会评为“1998年中山市教育名师”。2002年,全面落实人事改革制度,加强全镇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管理,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初中为98.3%,职中为87.3%,其中小学教师大专率为73.9%,初中教师本科率为50%。2004年,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组织考评小组,对校长教育思想、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业务素质和工作实绩进行全面考查,严格考评,全镇共有9名校长被评为三级三等以上职级。2005年,制定《横栏镇教师成长目标导向方案》,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从全国各地招聘一批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年,全镇中小学教职工606人,小学专任教师244人,其中大专毕业以上的198人,占小学专任教师81.15%,学历达标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208人,其中本科毕业以上的136人,占初中专任教师65.38%,学历达标率为99.52%;职中专任教师66人,其中本科毕业以上的58人,占87.88%。在中小学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分别为9人、105人、129人和1人;小学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分别为98人、98人、2人和11人。

表6-1-14 1988-2005年8个年份横栏镇中学专任教师学历职称表 单位:人

表6-1-15 1979-2005年8个年份横栏镇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职称表 单位:人

表6-1-16 1988-2005年6个年份横栏镇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表  单位:人

二、教师培训

民国时期,无师资培训工作机构,主要靠教师本人在职自学提高教学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师培训工作主要由县教育科(局)负责组织实施。

1976年,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办好函授教育的意见》,成立横栏公社函授辅导领导小组,由公社教办负责人任组长,成员由辅导员和学员代表组成,加强对教师函授教育的领导和组织实施。1977-1983年期间,组织全公社201名教师参加中师和初师函授学习,举办3批师专函授学习班,参加教师共有56人。1981年起,分批组织全公社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过关学习,先后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柯达夫的教育思想》、全国特级教师的先进事迹、新编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的教育工作条例、教学大纲和全套教材及教学法等知识技能。相继请县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山师范学校老师到横栏公社作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中学数学英语等11个科目的专题讲座,还多次邀请县教研室的同志来横栏指导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至1986年,有225名教师取得教材教法过关考核合格证书。

1987年起,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培训工作。制定师资培训规划,采取“稳定、培训、进修、提高”的八字方针,逐年提高中小学教师达标合格率。1987-1997年,小学教师合格率由59.78%提高到98.18%,中学教师合格率由54.43%增至96.34%。公社(镇)、学校两级通过组织教研活动,组织中小学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召开经验交流会、宣讲会来加强教学水平培训,先后以起点课、普通课、提高课的要求,以示范课、观摩课、会诊课、帮学课、对比课的形式,开展校内、校际间的讲课、听课、评课活动等,广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2000年,成立镇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对全镇中小学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全镇有323名教师通过初级考核,107名教师通过中级考核。

2004年,启动名师工程,制定教师成长目标导向,帮助教师客观定位和选准发展目标,采取措施加大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力度,组织全镇中小学教师参加中山市新一轮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选派德育骨干教师参加省德育工作高级研修班和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培训班学习,选派各学科教学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相关学科的研讨学习、观摩。此外,各中小学根据学校实际,大力开展校内培训,聘请专家和学校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举办专题讲座,重点帮扶新教师和薄弱教师,全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师待遇 

(一)政治待遇

民国时期,辖区内小学及私塾的先生,都被当地百姓认为是有识之士,受到社会尊重,但政治地位低下,职业无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师政治地位有很大提高,获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1956年,区教育线建立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有党员5人,从此,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在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1956年,中山县教育工会成立后,横栏区也相应成立教育基层工会,广泛吸取教职员加入工会组织,体现教师在工人阶级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参政议政地位不断加强,中山市(县)和横栏镇(公社)历届人民代表大会都有教师代表参加。但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严重地挫伤一部分教师。1957年,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全公社教师被错判为“右派分子”的有10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中小学教师被人称为“臭老九”,部分教师被批判、斗争。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教育工作拨乱反正,党和人民政府对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师的政治地位得到恢复和提高。

1985年,国家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从当年起,每年的教师节,镇政府、学校均举行庆祝活动,召开教师座谈会,对教师进行慰问,给教师发放慰问金,听取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2005年,全镇教育系统共建立中国共产党总支部1个、支部6个,党员195人,占教师总数32.18%,共青团员140人,占23.1%,全镇中小学教职员100%成为教育工会会员。

(二)经济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辖区教师的经济待遇低微,生活无保障。民国初期,教师的经济待遇政府无统一规定。教师的薪水一般由学校在聘任教师时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学历等情况决定,月薪酬一般在20-30元。民国17年(1928),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小学教师薪水制度之原则》决议,要求提高小学教师的薪酬。决议规定小学教师之薪水由最低限度之薪水、学历加薪、经验加薪等三部分组成。按此决议,小学教师的年薪酬最低在450元左右。同年10月,县教育局将该决议转发,并要求各校校长遵照决议规定执行。但各校并未严格执行此规定,教师薪金均低于决议规定的最低限度。

1940年中山沦陷期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教师的经济待遇急剧下降,生活水平随之降低。民国35-36年(1946-1947),规定教师待遇以三人生活费为准(以当地每月大米三市斗九升及同数之副食,每年土布单衣九套、中等住房一房一厅的租金计算薪酬),教师一般每学期薪谷约为1000-1500司斤左右(注:100司斤约折120市斤,下同)。(www.xing528.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教师的经济待遇逐步提高,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改善。初期,教职员工每月薪酬以实物(大米)支付,辖区内教师一般分为三个档次,分别为每月大米160司斤、180司斤和200司斤。

1952年6月,政务院发出《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简称《指示》),按照《指示》的精神,公立学校的教职工从当年秋季开始实行公费医疗制度,私立学校则从当年10月份开始实施。同年7月,各学校自本月起调整教师工资,实行统一以“工资分”为单位的工资标准,工资由发放大米改为“按工资分”计算。各校教师按此进行全面评级调薪工作,当时,辖区内教师的中等待遇收入每月约为105工资分(折现人民币约31元左右),教师工资普遍增加。

1955年,按照国家的规定,学校教职员工实行工资制和改行货币工资制,同时还按照国务院发布的物价津贴标准表发放物价津贴,并享受退职、退休和病假期间的各项生活待遇。1956年7月,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开始进行教职工的工资改革工作,进一步贯彻按劳取酬的原则,在增加工资的基础上,按新颁发的工资标准重新评定级别,实行货币工资制,同时取消物价津贴制度。工资改革后,教师每月工资收入人均提高10元左右。

1960年3月,国务院颁发《关于评定和提升全日制中小学教师工资级别的暂行规定》,这次调资以教师的思想政治条件和教学工作能力为主要根据,同时兼顾资历和教龄。辖区内25%的教师得到调资。1963年7月,教职工工资调整为每月人均43.79元。

1971年7月,依据《国务院关于调整部分工人和工作人员工资的通知》,全公社公办中小学开展调资工作。调资的对象为:1957年底参加工作的三级工,1960年底前参加工作的二级工,1966年底前参加工作的一级工和低于一级工的工人,公办教师与上述工人参加工作的年限相同,工资等级相似的为调资对象。这次调整,各中小学公办教职工一般都调高一级,少数教师可调高两级工资。

1977年10月,根据国家调整公立学校教职工工资的规定,对工作多年、工资偏低的教职工进行工资调整,全公社40%公办教师增加一级工资。

1978年12月,根据国家调整公办学校教职工工资的规定,对工作成绩优异、贡献较大和提职后工作表现好而工资特别低的教师进行工资升级,升级面为2%。同年起,全公社公、民办教师普遍发放年终奖金。

1979年起,公社每年拨出8000多元,对民办教师实行工资统筹,其基本工资以教龄、学历定级,工资级别分为5级,每级级差为3-5元,统筹后民办教师的平均月工资为34.5元。工资统筹的经费来源主要由国家下拨民办补助经费(民办中学教师每人每年210元、民办小学教师170元)、学费收入和公社、大队补贴。同年10月,民办教职工与公办教职工一样增加生活补助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办教师的待遇相继提高。1979年11月起,按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发出通知的精神,全公社中小学教师实行班主任津贴。按班额计发,以小学每生0.1元,中学每生0.12元的标准计发给班主任。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教育部门教职工升级问题的通知》精神,对全公社教师按照工作态度、教学能力、贡献大小进行考核、评比,择优给予40%的教职工晋升一级工资。

1981年10月,按国务院调整工资的有关规定,各中小学对教师工资进行调整。这次调资采取先补齐1977年调资时的级差,后靠到国家行政人员级别相对应的工资额,再升一级工资。对贡献较大、教龄较长、工资偏低的优秀教师晋升两级工资。民办教师在原国家补助费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50元。同年,全公社民办教师的平均月工资增至43.85元,比1979年提高9.35元,增长27.1%。

1982年1月起,根据省政府关于改革粮差补贴办法,对中小学公、民办教师发放给每人每月2元的粮食差价补贴。

1984年4月起,按市政府决定,对辖区内每个教师(含公、民办教师,离退休教师),每月增发10元生活补贴。

1985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通知》,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奖励工资为辅的新工资制度。同时,对教师实行教龄津贴。套改新工资标准后,全区教师的经济待遇有较大的提高。同年,区政府拨款12万元建教师宿舍大楼,解决部分外地教师住房问题。

1987年,制定《横栏镇关于中小学领导向上浮动一级工资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全镇中小学行政领导均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同年,镇政府还免费提供二分宅基地给外地公办教师在横栏镇建房,并每户补助2-3千元建房费。

1988年4月起,给公办教师每人每月增加生活补贴50元。同年5月起,每人每月增加粮油副食补贴20.98元。同年9月开始再给公办教师(含离退休教师)每人增加生活补贴20元。

1989年1月起增加在职教师每人每月生活补贴20元。并调整班主任津贴,小学每生每月0.3元,中学每生每月0.35元的标准,按班的实际学生数计发给班主任教师。同年,全镇中小学实行“两聘两制一包一奖”的内部教育管理体制后,教师的月收入分为固定工资和效益工资,小学教师月平均总收入为337元,月收入增加50元;中学教师月平均总收入为340元,月收入增加60元。离退休教师与在职教师各项补贴相同,每人一年平均增加收入450元。

1994年,全镇教师月平均工资达1180元,超市平均数10元。此后,教师工资随着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不断提高。2003年,全镇中小学教职工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浮动工资制,教师工资收入直接与工作质量、数量和贡献大小挂钩。改革后,教师工资待遇有较大提高,平均每人每月增加收入650元,教师每月平均收入小学为2450元,中学为2650元,职高为2850元。

表6-1-17 1979-2005年7个年份9月份横栏镇中小学公办教师工资表 单位:元

表6-1-18 1979-1988年8个年份9月份横栏镇中小学民办教师工资表 单位:元

表6-1-19 1979-2005年横栏镇教师情况表 单位:人

(续上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