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丘历史文化十六讲:揭示三商之源的起源

商丘历史文化十六讲:揭示三商之源的起源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商之源”已作为一张亮丽的品牌,沿着“一带一路”飞翔,使商丘誉满华夏,声播海内外。商丘是“三商之源”,尤其是关于中国商业诞生地的论证,从2004年开始,2006年形成。此前,没有提出“三商之源”的概念。《三商之源商丘》第一次使用了“三商之源”这一概念。后经商丘学者的解释和宣传,逐步使这一历史事实和“三商之源”“三商文化”的概念为大家所接受。

商丘历史文化十六讲:揭示三商之源的起源

“三商之源”已作为一张亮丽的品牌,沿着“一带一路”飞翔,使商丘誉满华夏,声播海内外。随着连续八届“国际华商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海内外的华商纷纷来商丘寻根问祖,投资兴业,互惠互利,对商丘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根据《诗经》《竹书纪年》《山海经》《史记》《楚辞》等文献记载,商丘是商族的发源地(玄鸟生商)、中国商业的发源地(王亥经商)和商朝的第一座都城(成汤都商),这是“三商之源”的本质含义。也就是说,商丘的“商”具有三重含义:一是商部族的商,二是商业的商,三是商朝的商。

商丘是“三商之源”,尤其是关于中国商业诞生地的论证,从2004年开始,2006年形成。此前,没有提出“三商之源”的概念。

2004年5月16—19日,商丘举办了“中国·商丘与商业起源研讨会”,来自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中科院考古所、中央党校、上海财经大学、省社科院、省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和商丘市的专家、学者代表共80余人就商丘与商业、商文化起源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研讨会上,研究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伦理学的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以确凿的考古实物和翔实的史料为支撑达成共识——商丘不但是商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商业的起源地,而王亥则是中国最早的商人。

会议结束当天,即2004年5月19日,新华社为此向全国播发了一篇通稿——《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中国商业起源于河南商丘》:

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长寿指出,商丘是商文化的古都,这是传统的共识,《左传》《史记》等历史文献以及一些出土文物都是有力的佐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瑛认为,商族之伦理道德是从契开始,作为职业之商人的道德,应从王亥以后算起;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展示了出土于商丘的夏代时期商人制作的三足青铜酒爵照片,力证商丘就是商人的老家;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侯强调,商业起源尽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从《竹书纪年》《山海经》等文献来看,商人王亥“宾于有易”是历史记载较早的商贸行为,商业源于相当于夏王朝在商丘地区活动的商族先公时期,而王亥则是中国最早的商人。[1]

研讨会举办期间,著名历史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因为有要事在身,没能参加,但向会议发来了贺电。一个月后的6月27日,李学勤教授冒着酷暑,专程来到商丘考察。在实地察看了多处文物遗迹后,他非常兴奋,欣然题词:商人、商业源于商丘。

根据研讨会的成果,“商人”“商品”起源于商丘编入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一年级(上册),在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中写道:

|“中国·商丘与商业起源研讨会”开幕式

原始社会末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有个叫“商”的部落,生产活动以畜牧业为主,因从事商品交换而颇有名气,所以别的部落把从事商品交换的人叫“商人”,把交换的产品叫“商品”。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一年级(上册)

把“商人”“商品”起源于商丘写进教科书,这是商丘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www.xing528.com)

2005年11月,商丘市委决定在2006年举办首届“国际华商文化节”,确定商丘是商业的发源地,王亥是商人的始祖,但并没有形成“三商之源”这一概念。当时,考虑到为华商文化节学术和礼品赠送的需要,计划编两本书,一本是通俗性的,一本是学术性的。两本书皆由时任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琼主编。

第一本是连环画《华商始祖王亥》,副主编刘秀森;第二本是学术性著作《三商之源商丘》,副主编李可亭。两本书2006年9月皆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三商之源商丘》第一次使用了“三商之源”这一概念。全书共分三章,第一章“玄鸟生商”,讲商丘是商族的发源地;第二章“王亥经商”,讲商丘是商业的发源地;第三章“成汤都商”,讲商丘是商朝的第一座都城。该书出版为商丘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华商文化节”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

|《华商始祖王亥》封面

|《三商之源商丘》封面

2006年12月13日,张琼把《三商之源商丘》的后记发表在《商丘日报》上,题目为《“三商之源”的来源》,使“三商之源”这一品牌得到进一步宣传和推广。12月15日,新华网河南频道全文转发张琼的这篇文章。后经商丘学者的解释和宣传,逐步使这一历史事实和“三商之源”“三商文化”的概念为大家所接受。

2019年11月22日,《大河报》报道:

四卷本《河南商业总论》编纂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为河南打造一部商业史学经典

11月18日,由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指导,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主办,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北京研究中心承办的“四卷本《河南商业总论》编纂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经济管理出版社华商分社社长张丽,原郑州亚细亚商场总经理王遂舟,河南师范大学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力,新乡市卫滨区商务局副局长侯明海,南阳理工学院教授范荣华等来自科研、出版、政府、高校和企业的代表出席会议。

宋向清首先介绍了《河南商业总论》编纂初衷和编纂出版规划。河南是中国商业文明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自王亥在商丘创商以来,河南商业绵延3800余年,创造若干中国商业之最,河南商业之于中国商业具有其他省市无与伦比的历史地位。然而,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发现河南各个城市涉及商业发展历史的资料和数据很少,系统的综合的专业论著几乎没有,辉煌的河南商业至今没有一部系统梳理和研究的专业理论专著。这与河南省厚重的商业历史文化极不协调。

“当今河南省商业史学界必须扛起这份历史责任,为当前乃至未来编纂一部商业史库。”宋向清说,“要集全省18市商业学者之智慧,精雕细琢,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商业史学经典。”因此,2019年宋向清率先提出开展“河南商业总论”系列学术著作研究,并于2019年11月18日正式启动。[2]

这说明中国商业源于商丘,经过论证和宣传,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