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丘中华圣人文化圈恐形成

商丘中华圣人文化圈恐形成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纬34.5度线被称为古代世界的文明线,作为“中华圣人文化圈”核心和原点的商丘,则是这条文明线的东端和龙头。商丘作为“中华圣人文化圈”的核心,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古代商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春秋时期的陈国苦县曲仁里,就在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距商丘不足100公里,两地地缘相接,属于“中华圣人文化圈”范围之内。

商丘中华圣人文化圈恐形成

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次思想高峰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墨子等诸子百家在此时期诞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百家争鸣的出现,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学者们称之为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

这个时代,尽管诸侯林立,相互攻伐,战争频仍,却产生了时代的大师,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推动中华文明进程中绵延不衰的重要力量。北纬34.5度线被称为古代世界的文明线,作为“中华圣人文化圈”核心和原点的商丘,则是这条文明线的东端和龙头。从商丘向西经开封、郑州、西安到宝鸡,再到印度的恒河流域、古希腊,形成了古代人类文明发生、发展的生存线。这一条线,也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

商丘今天的行政区划,与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位置不尽一致,尽管宋国的疆域前后也有很大的变化,其西部和南部则基本上是一致的。当时的宋国,其疆域北面到了今天河南的濮阳和山东的济宁西北,东面包括今江苏徐州,西部在今天商丘宁陵县与民权县之间,南部在今天商丘的柘城县。了解宋国的疆域有利于我们认识以商丘为圆点的“中华圣人文化圈”,思想家、中华圣人之老子、庄子与孔子、孟子和墨子,他们的出生地均在以商丘为圆心、方圆200公里以内的文化圈上。商丘作为“中华圣人文化圈”的核心,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古代商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

诸子百家中,老子、庄子、墨子的故里,以及孔子的祖居之地,均在商丘及其附近。历史典籍记载,老子是陈国苦县曲仁里人。春秋时期的陈国苦县曲仁里,就在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距商丘不足100公里,两地地缘相接,属于“中华圣人文化圈”范围之内。庄子系宋国蒙人,而蒙地的位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市以北、河南省民权县以东、山东省曹县以南、河南省虞城县以西等地。学者们考证,庄子故里在今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蒙墙寺村,其葬地在今商丘市民权县老颜集乡唐庄村。[1]

|位于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蒙墙寺村的蒙墙寺(李可亭 摄)

|位于商丘市民权县老颜集乡唐庄村的庄周陵园(李可亭 摄)

孔子是鲁国人,其祖先是宋国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孔子曾说:“丘,殷人也。”《礼记·儒行》云:“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逢,大,宽松;章甫,殷冠名)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国君。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传位给弟弟微仲衍,微仲衍就是孔子的远祖。微仲衍传位给儿子宋公稽,宋公稽传位给儿子宋丁公申,宋丁公传位给儿子宋公 共,宋湣公传位给弟弟宋炀公熙。宋湣公有两个儿子,弗父何与鲋祀,不传子而传位于弟弟,所以鲋祀不服气,于是杀父亲宋炀公,推举自己的哥哥弗父何即位。但弗父何不接受,把国君位让给弟弟鲋祀。这样,鲋祀即位,就是宋厉公,弗父何为卿。弗父何是孔子的十代祖,他因让国君位而声誉大涨,世为宋大夫。

孔子六代祖孔父嘉被杀,五代祖木金父避祸迁鲁。孔父嘉为宋国的大司马,时另一名人华父督为太宰。据《左传》记载,公元前711年的一天,华父督路遇孔父嘉的妻子,由于孔妻很漂亮(“美而艳”),引发了华父督的邪念。第二年,华父督攻杀孔父嘉,将孔父嘉的妻子据为己有。宋国国君宋殇公对此大为震怒,欲治罪于华父督。华父督先是害怕,转而杀害了宋殇公,最后把居住在郑国的宋穆公的儿子冯迎回宋国,立为国君,是为宋庄公。孔父嘉被杀害后,其子木金父避难奔鲁,从此定居在鲁国。

由此可见,孔子的祖籍在商丘,他的五代祖木金父因惧怕华父督而迁到鲁国,孔子遂成鲁国人。商丘是孔子的祖先之国。孔子的祖籍在商丘夏邑县,采邑在夏邑县,以后世代相守。木金父迁鲁后,孔氏的部分后代仍生活在栗邑。由于孔子的地位和影响,唐朝初期,在孔氏祖籍地今夏邑县王公楼村建“孔子还乡祠”。后历代修葺,岁时致祭。另外,孔子的妻子也是宋国的丌官氏之女。(www.xing528.com)

|位于商丘市夏邑县城北王公楼村的孔子还乡祠

|孔子还乡祠中的孔子行教像(李可亭 摄)

|孔子还乡祠中的孔父嘉墓碑(李可亭 摄)

学术界对墨子的籍贯是有争议的,有河南商丘人、河南鲁山人和山东鲁山人之说。

墨子在宋昭公时任宋大夫。笔者曾进行过考证,墨子作为宋国人,是有充分根据的。西汉邹阳在《狱中上梁王书》中说:“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此话显然认为墨子为宋人。邹阳说此话时,距墨子时代仅200余年,相信邹阳所言是准确的。东汉马融《长笛赋》有“鲁班宋翟”之语,直接指明公输班为鲁人,墨翟为宋人。东晋葛洪在《神仙传》中说:“墨子者,名翟,宋人也,仕宋为大夫。”葛洪又在《抱朴子》中说:“墨子,名翟,宋人。”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史记》的史料价值很高,认为墨子是宋国人,当是学术界研究墨子籍贯的重要依据。司马迁尽管没有说明墨子出生地的具体位置,但指出墨子的官职是宋国的大夫。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墨子》七十一篇。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记载与《史记》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战国时期的大夫之职多为世袭。所以,《史记》《汉书》虽未言明墨子的出生地,但照此推理墨子就有宋国人的可能。后世学者也据此认为,墨子是宋国人,出生地也当在宋国,这种说法一直流行到清代。另外,《墨子》中显示有宋国方言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墨子为商丘人的证据。

|位于商丘市人民公园的墨子遗迹(李可亭 摄)

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见于《墨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典籍中。宋昭公、楚惠王时,墨子曾昼夜兼程到达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北),通过攻守演示战胜了鲁班,又义正词严地说服了楚王,制止了战争,使宋国免遭兵灾之苦。墨子尽管也是学者名人,但他却很平民化,靠双脚走去楚国,十天十夜孤身一人,走到今天的湖北荆州一带。脚上起了泡,他就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条包扎,然后继续前行。另外,墨子还有很多像他一样会制造守城工具的弟子,在宋国都城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击楚国的进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