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碧口紫云宫文化-王爷庙修建以及其他会馆的带动

碧口紫云宫文化-王爷庙修建以及其他会馆的带动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修建始末碧口紫云宫,俗称王爷庙,为碧口船业公会同业人员捐资修建。紫云宫前的许公祠塑像,即许总领塑像,人称“许土地”。紫云宫的修建,带动了其他行帮纷纷修建自己的会馆。紫云宫简介碧口紫云宫,属宫殿式建筑,雄伟壮观、精美豪华、工艺精湛,誉满周边地区。紫云宫整体建筑为古宫殿式建筑群体,整体建筑坐西向东。紫云宫前门临街,沿街建有8米多高、30多米长的青砖门面墙。

碧口紫云宫文化-王爷庙修建以及其他会馆的带动

修建始末

碧口紫云宫,俗称王爷庙,为碧口船业公会同业人员捐资修建。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竣工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历时33年。修建总领共历任三任,最后完工为许总领。紫云宫前的许公祠塑像,即许总领塑像,人称“许土地”。

紫云宫整体建筑为宫殿式建筑群体,整体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工艺精湛,花费工时无数,所用资金难以计算。每年船运60多万吨货物运资的10—20%全都用于工程修建,总计60年左右所抽收的运资全花费在紫云宫的修建工程之上。

修建紫云宫所需材料,除本地所烧制的青砖、筒瓦、石灰、粗石料外,其余建材均系从外省采购运来。各种木材多来自四川南坪(今九寨沟县)林区,精细石料、石雕来自四川阆中合川琉璃瓦来自江西,能工巧匠皆聘于四川及其他省市。

紫云宫的修建,带动了其他行帮纷纷修建自己的会馆。先后有本地商人修建的“三元宫”(后为江西帮会馆,今碧口区镇政府所在地),陕西帮修建的“忠义宫”(今碧口建设银行、法庭所在地),四川帮修建的“川主宫”(今碧口劳动服务站所在地),筏帮修建的“巧圣宫”(又称鲁班庙,今碧口上街商品房址),以及地方集资修建的城隍庙(今碧口邮电局所在地)。但这些会馆的建筑规模、工艺水平都远远比不上紫云宫。

除此而外,碧口街区还建有财神楼、灵官楼、夫子祠、南山寺、红庙子等一些庙宇,以满足各阶层人士信仰的需求。

紫云宫简介

碧口紫云宫,属宫殿式建筑,雄伟壮观、精美豪华、工艺精湛,誉满周边地区。紫云宫整体建筑为古宫殿式建筑群体,整体建筑坐西向东。一进三大院,五大楼,36幢宫院屋舍。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左右有风火墙与其他建筑相隔。紫云宫前门临街,沿街建有8米多高、30多米长的青砖门面墙。面墙上有琉璃筒瓦遮盖,下开左、中、右三通大门,各大门皆采用合川青玉石条镶嵌高4.5米、宽3.5米的门字形门框。门框内各安装着相称的木质铁页双扇门,中门横石额以上镶嵌有长1.5米、宽0.9米的汉白玉石匾一块,上刻“紫云宫”三个大金字。

中门左右,有对联一副,上联书“地势衍繁楚越交邻碧峪永”,下联书“神威振叠陕甘共叩紫云台”。左右两侧门略小,也各有对联和横额。左侧门,上联书“仗铁威灵崇庙貌”,下联书“宏仁直并紫云高”,横额书“安澜”二字。右侧门,上联书“大津应随碧峪永”,下联书“伏龙伟烈建神祠”,横额书“浪静”。左侧门前,修建有“许公祠”,祠内塑有建宫总领许总领的塑像,当地人称“许土地”。

进入大门,通过戏台楼下,便达石板铺地的观戏大院。石板均匀整齐,约1米见方,回头便见演戏的大戏台。戏台背依门墙,面向大院,大院可容千余人观戏。

戏台正面四柱落脚,台内八卦封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楼顶为彩瓷高脊坐兽,琉璃筒瓦宝盖。戏台正面上横额镶嵌一块长6米、宽0.7米的雕着二龙戏珠的鎏金彩顶。下檐台柱间镶嵌着长8米、宽0.8米的浮雕人物“全家福折子戏的台面。左右配置木雕青狮、白象坐于台沿。台两面边上檐柱,安装着头朝下的大鹏金翅鸟。台内壁正中,绘画着福、禄、寿三星拱照,两边各有演员出入场之“马门”,两厢有鼓乐师专用的小庭。台中顶盖便是八卦封顶,各板面皆绘有历史折子戏。整座戏楼结构精巧、工艺精湛,给人一种玲珑剔透、富丽堂皇的感觉,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观戏大院两厢各建有九开间舒楼一座,楼顶盖华丽,楼内宽敞舒适。楼面装有彩绘板栏,为妇女、官绅观戏之处,楼下为庙中勤杂工所居。两厢舒楼正中,各建有一个为会演设置的吊脚楼小戏台,台沿均为浮雕人物折子戏镶嵌而成。观戏大院尽头,建有彩绘石板浮雕装砌而成的两座4米见方的花台,花台高12米左右,内种季节花卉,以供游人观赏。观戏大院尽头,穿过两花台之间的通道,登上光滑如玉的石台阶九步,进入平波殿,才进入王爷正殿。

王爷殿地势比观戏大楼高约1.6米,由高大雄伟、精巧华丽的大阙屏,将观戏大院整齐地隔于殿外。阙屏上有琉璃宝盖,下有浮雕彩门,彩门左右有1.2米高的拥足石栏。每根栏柱顶,雕一朵盛开的石莲花,远远望去,如万朵金莲开放于五彩缤纷的大型牌坊之中。阙屏正中,镶着一面金龙绲边,色如红玉的大匾,上书“平波殿”三个大字。匾周围镶着由浮雕人物、山水、花木、鸟兽交织而成的一幅自然美景。整个阙屏,都是精工浮雕,描金绘彩,巧夺天工。

阙屏背后,紧连九开间的空阔大庭,阙屏便是大过庭的前檐装饰。大过庭是宫中的宴会大厅,可设宴席20多桌。庭前凭石栏可观演戏。过庭和王爷殿正殿之间的左右两厢,各建有三开间房两栋,供放置仪仗、神旗、乐器等用。

大过庭和王爷殿间,还修建有两个大养生池,全部由石条砌成,池边有1米高的浮雕石板装饰的石围栏。两池间,有石拱相连,拱面为进王爷宫的石板大道,两厢有便道。养生池深5米,池中有清水游鱼,雨季王爷殿四周建筑物的檐水,均可流入养生池中。池腰建有溢流道,当水深超过一定高度时,便会自动流出,由地下排水道排入白龙江中。

过养生池间的石板大道,便直达王爷宫正殿。王爷殿为全宫主体建筑,属砖木结构的仿古宫殿式建筑。高13米,宽30多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建筑材料皆是由省外采购运来的优质建材。宫内框架,由直径80厘米的圆柱和均匀对称的优质大小方木构成,殿顶为彩瓷高脊,四周飞檐翘角,中脊两端有两条昂首瓷龙,有头有尾,卧于脊上,中间是多个彩瓷球串立起来的塔形脊峰。中脊和侧背脊上,皆安置有座脊灵兽。翘起的四角上挂有风铃。全宫顶上盖有金色琉璃筒瓦,檐口有导水吊檐。

宫内为三间大通殿,正中为镇江王爷宫,王爷宫左为药王财神宫,右为文昌帝君宫。每宫依背墙建有高1.5米、宽8米的神台,神台前面四柱落脚八字形分开,顶为积木叠垒成型的塔形神宫。建造最为精美华丽的是镇江王爷宫,王爷威坐正中,头戴金冠,内着铠甲,外套蟒袍,足蹬朝靴,右足踏五爪金龙,左手掌心向外,拇指和食指间执一颗红宝石色的降龙宝珠,双目有神,直逼白龙江水。塑像四体匀称,比例和谐,庄严肃穆。两边塑有真人大小的战将两员,戴盔持杖,站立两旁,面目怪异,望而生畏。神宫前两根内柱上,盘着两条金龙,龙鳞片片,金光闪闪,人称滚龙抱柱。神宫内赤黄相间的色彩,群龙俯首的情景,更衬托出王爷的威武和庄严。

左右两宫,比王爷宫略小,也无王爷宫装饰华丽,但建筑风格相似。各宫前均设有神龛,神龛上置有香炉、烛台、神灯、神磬等祭器。王爷宫廷前左右,设有一面巨大的鼓和一口铸铁大钟,正中置有五级铁塔,神龛前备有蒲团,供进香者焚帛叩拜之用。

各殿正门上有长5米多、宽50厘米的门楣,下有60厘米宽的地脚方装成的殿门,依门柱有刻字对联门方。门方内安装着雕花活动大门,门楣上方悬挂着滚龙镶边的金字大匾,正中王爷宫前大匾书“海不扬波”四字,左右两宫匾额稍小些。

药王财神宫前额匾书“群生人寿”四字。文昌帝君宫前匾书“肆衍净化”四字。全宫雕刻绘画精美,塑像神态逼真,建筑高大雄伟,装饰金碧辉煌。

正中王爷左右两侧,均有通往后院三圣宫韦陀楼下的便道。韦陀楼,背依王爷宫,面向观音楼,两楼之间有一大院,大院两厢建有两幢华盖彩绘的大厢房,左厢房为宫住持及帮主所居,右厢房为庙中文物陈列室和会议室。

韦陀楼高两层,也是高脊筒瓦华盖,飞檐翘角的宫殿楼台式建筑,楼下正中为通往观音楼的大道,左右空间为陈列历年修建和维修碑刻石碑处。楼上塑有韦陀像,韦陀头戴盔,身穿铠甲,手持降妖杵,面向观音楼侍立。

出韦陀楼,穿过大院,登五步阶梯,便进入观音楼下的“三圣宫”。正殿廊檐下,三圣像并列屈膝,打坐神台之上。佛祖塑像居中,孔夫子塑像居左,太上老君塑像居右。服饰儒、释、道不同,神态各异,但表情皆肃穆、慈祥。各神位前,均设有神龛,神案上祭器齐全,常年香火不断。

三圣宫廊檐右侧,有登观音楼的木楼梯,登24级楼梯,便进入观音楼廊檐走道。观音楼是紫云宫最后一座大楼,虽然只有两层,但楼层最高,建筑面积最大,楼建有高脊筒瓦,而无飞檐翘角,只有素装,而无艳服,呈现出一种朴素典雅的风貌。

楼内神台上,塑有慈眉善目的观音大士。大士头戴慈巾,身着佛服,端坐莲台上,左手捧琉璃净瓶,右手持杨柳枝。左有金童,右有玉女侍立。背墙彩绘着巍巍峨峨的普陀山,绿草茵茵的紫竹林,鲜花盛开,禽飞鹿鸣,更衬托出观音大士飘然之神态,令人敬仰。神台前神案上,置有香炉、磬、木鱼、经书及其他祭器,案下备有蒲团。楼中常年香烟缭绕,灯烛齐明,清香沁人心脾。入楼进香,犹如进入仙境一般。

观音楼殿外,装着24面扇素彩门,门楣上方悬挂着“观音楼”三个大字的大匾。左右门框上,均刻有对联,楼门外有宽敞的楼廊,沿楼檐建有楼栏杆,凭栏可观紫云宫全貌,白龙江水、碧口街道尽收眼底。

名士任孝子登此楼,有感而发,吟诗一首:

紫云楼阁最高层,遥眺关河远思增。

山势千垂盘陇蜀,江声一气赴嘉陵。

川原形势仍古今,历代迁移感废兴。

今日皇图垂巩固,须知寰海永清澄。(www.xing528.com)

庙会和社火

碧口紫云宫每年都举办庙会和祭祀社火,其规模为周边寺庙之最。平常川戏、豫剧不断。

每年正月初二,紫云宫就有阴阳先生念经,戏班子唱戏,每天耍狮子。耍狮子分普通舞狮的踩高跷舞狮两种。除给各家拜年外,还有许多阵法要叫舞狮者破解。业主可按规定布下阵法,放下红布。舞狮者,领着狮子按破阵之法,表演一流高难动作之后,可拿走红包,如破不了阵法,则不能通过。

正月初四晚,开始行车车灯。车车灯有车形、船形两种,内坐一男扮女装的姑娘,车车灯前面有一逗笑的小丑。每车车灯周围,有无数各种动物开头的灯笼和一套锣鼓,配唱小曲、小调。除街道组设的车车灯外,还有周围农村的车车灯上街,竞相玩耍新年,给家家拜年,讨要红包。有时,两批车车灯在同一地点相遇拜年时,还出现竞技式的打擂台,谁家的车车灯耍得好,曲子唱得好,主人红包就给得多。车车灯玩至正月十一日,龙灯就要出现,车车灯就要回避龙灯,到乡下去向农民拜年。

耍龙灯,要比耍车车灯壮观得多。碧口舞龙由药材业、加工业工人和拉船水手承担。每年由老艺人扎成两条龙,即一条青龙、一条黄龙,每条龙有13节。由13人各执一节,随龙头舞动而舞动。每年正月十一开始,耍至正月十五、十六日才停止。两条巨龙,在数十盏扎制怪异的水族彩灯的伴随下,在锣鼓声中,从紫云宫走向大街。

第一日,给各家各户拜贺新春,十二、十三日晚上为耍龙高潮,全街家家都大烧焰火,汇成火海。舞龙人头扎红巾,赤着上身,下穿红色短裤,在烟花火海中翻腾起舞。团团焰火,冲撒在舞龙者的赤身裸体上,他们毫不介意,反而舞得更加起劲,更为欢喜。欢看的人群不再围成墙堵,不再烧花。舞龙者向各家各户拜谢新年后,来到白龙江边,将龙灯烧掉,叫祭河神。

紫云宫社火规模最大的,要数农历五月十四日,文昌老爷出府。这个祭祀社火非同小可,是碧口城乡共同的节日,以船业公会为主,全商会各行各业人员皆倾巢出动。从五月十一日,将比真人还大的“文昌帝”木雕神像,从红庙子接去王爷宫,安坐王爷宫前,每天有阴阳先生念经。大殿周围,挂有十刹阎罗地狱图像,描述着人死后在阴间受到酷刑形象,以及轮回过程。经过几天的准备,五月十五日,便是文昌帝君出游的日子。四周乡下村民,也都纷纷赶来看热闹。街道居民,每家也必备“柏芽”“黄烟”香帛纸钱,以迎出游队伍。

文昌帝君出游,共分三步进行,在不同时间先后出动。清晨,首先是在骑使报。由青壮年化妆哨兵,头戴红巾,身着兵服,背插令旗,骑上快马,飞驰大街小巷,使报文昌爷今日出府,群众称为“跑报”。

第二步,上午10点钟左右,便是被文昌老爷逐赶的鬼卒妖魔,在鬼王的率领下走过。这些鬼怪,都是本街少年所扮装。这些小鬼在鬼王的唆使下,在街上乱抢菜农的黄瓜、水果,物主们也只是稍加追赶,并骂道这些“鬼鬼子”,并不真正生气,也不躲避。

第三步,正午时分,便是文昌老爷出府,其规模异常庞大,出行队伍分为十个大队。

第一队舞龙、舞狮,即两条巨龙在舞龙者手中翻腾,分道前行。一个凶猛狮子在和尚的指挥下摇头摆尾,追随舞龙之后前进。

第二队,鬼卒前行,鸡脚神随后。鸡脚神最为凶恶。扮者将猪肺破开蒙在脸上,将两个空蛋壳用墨画成眼睛镶入猪肺部,口悬一个由猪胰脏做成舌头伸出口外,披着红发,穿一领蓝袖长袍,手上画上鸡眼圈点,手拿一条铁链,不时伸向围观人群,令人胆寒。

第三队,数十面五彩缤纷的神旗大队,每人手执神旗飞舞,如同彩云铺道,依次前行。

第四队,便是五光十色的48幅鸾驾仪仗大队。

第五队,是虎头旗牌队,由数十名身着戏装的武士,手捧虎头牌,威风凛凛,前行吼道。

第六队,是穿着五彩仙服的八仙,踩着高脚,神态各异,摇摇摆摆跟在虎头牌后。

第七队,是身着宽袖黄裳的大队,双人抬着巨型道锣,在神前不断鸣锣开道。

第八队,是念经的阴阳先生,穿着法衣,敲着木鱼、响器,念着经文,走在文昌帝君之前。

第九队,才是出游的文昌帝君。庄严肃穆的文昌帝君,坐在八抬的神椅之上,冉冉出行。所到之处,各家各户都必焚香化纸,燃烧柏芽黄烟。整个大队被笼罩在烟雾里、香烟缭绕之中,先后游行中街、上街和下街。

第十队,是用八张方椅,装点成八个小戏台,每个小戏台上坐着由儿童装扮的折子戏人物,紧跟文昌帝君之后。接着,便是碧口街官民、士绅以及工商各界、男女老幼手捧信香,尾随文昌帝君之后观看热闹,游行全街。

紫云宫除这些庙会、社火之外,在五月端阳还组织划龙船、放河灯,八月十五大放焰火活动。

紫云宫的兴衰

碧口紫云宫建成之后,由船业公会同业人员所选的会首负责管理。管理所需的开支,主要来源于船业公会同业人员所缴纳的会费和紫云宫外铺面房屋的租金收入。这些收入主要用于办公、修缮及公益文娱活动,以及雇佣各类人员、勤杂工的工资开支。每年收支相抵后常有结余。

自民国初年以后,紫云宫常被进入碧口的各路杂牌军及匪军充当军营,危害最大的当属民国十六七年驻扎的匪军白云。他们拆除了紫云宫大部分塑像,精致豪华的雕刻装饰大多被他们拆毁。数十年的兵患,紫云宫中绝大部分祭器、神器、镇江王爷的道锣、鸾驾,以及宫中数十道大匾被盗毁一空,大小戏台前雕刻的折子戏人物的头雕均被掰掉。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丁德隆旅进驻碧口之后,将紫云宫的全部收入收缴用于碧口街道改扩建和碧口小学校的修建。此时的紫云宫,只保留了王爷宫、文昌帝君宫、药王财神宫三宫塑像,一面大鼓,一口大钟,以及少量管理人员私藏下来的神器。丁德隆撤离碧口后,紫云宫仍由船业帮会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紫云宫收归人民政府。解放初期用于全民教育基地,先设过初小,后又用于办民校,让群众识字、扫盲,以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戏台用于集会、节日庆典和文艺演出。1952年,紫云宫里设过县保险公司。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实行后,紫云宫又划归碧口粮站,储备粮食和加工大米之用。为了扩展加工场地,又拆除了王爷宫、文昌帝君宫、药王财神宫的全部塑像和神台。至此,紫云宫再无神像神台,只有戏楼还保留着,以备集会、庆典和演出使用。

1958年粮站迁出后,紫云宫又划归碧口贸易公司。碧口贸易公司在修建和改造过程中,先拆毁了大阙屏,将王爷殿内外改建为平房。“文化大革命”后,20世纪70年代又拆毁了戏楼,修成二层砖房作旅社。80年代,又拆除了砖楼改建为目前的紫云宫商场。1995年,碧口贸易公司将紫云宫最后大院观音楼、韦陀楼部分出售给碧口水电厂,水电厂将其全部拆除,修建了“龙江山庄”。从此,雄伟壮观、精美豪华、工艺精湛、誉满周边地区的碧口紫云宫,踪迹全无。

张锡田(原载《古镇考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