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阴平古渡的历史:关头坝大桥即将建成通车

阴平古渡的历史:关头坝大桥即将建成通车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阴平古渡——关头坝渡口,一座钢铁长虹,展现在我们面前。文县,古称阴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峰峦峥嵘,山道如绳。诗人描述的就是玉垒关关隘要塞,自古就是著名的阴平古渡。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关怀山区建设,甘川公路取代了昔日阴平古栈道,宛如一条不尽的银带,蜿蜒于白龙江畔,飘逸在万山丛中。然而,阴平古道行路难的历史,并没有彻底结束。关头坝大桥年内可望建成通车,历尽千载的阴平古渡的历史,将画上句号。

阴平古渡的历史:关头坝大桥即将建成通车

吉普车驶出文县县城,沿江而下,颠簸在甘川公路上,时疾时徐。白水江,一条起舞的绿飘带,绽开的浪花仿佛绿带上跳跃的珍珠。五彩缤纷的田野,绿树掩映的山村,景色迥异的山峦……从眼前一一闪过。

进入文县玉垒乡境内的玉垒关,白水江和白龙江就像一对朝思暮想的恋人,劈开山隔峰阻,终于相会,紧紧拥抱。江面一改狭窄,豁然开阔,刚才还喧嚣不息的江水,顿时变得平静如镜。白龙江两岸,奇峰陡峭,群山、绿树、翠竹、蓝天、白云、飞鸟,映入水中,湖光山色,十分迷人。眼前的景象告诉我们,已进入碧口电站库区。“嗬,好气派!”我们不禁脱口喊道。

阴平古渡——关头坝渡口,一座钢铁长虹,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就是即将竣工的关头坝大桥,因地处玉垒关,又名“玉垒关大桥”。只见两岸钢筋水泥“桥架”巍然耸立,高数十米,相互对峙,拔地擎天。几十根茶杯粗的钢索,深嵌在两岸山中,凌空飞架南北,托起长长的桥面。那气势,那造型,令人赞叹叫绝。

建造大桥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说,这座大桥是加劲桁梁双链公路吊桥,甘肃省交通厅“七五”期间重点工程。大桥始建于1985年5月,全长218米,跨度180米,宽7.5米,自重1000多吨,是白龙江上规模最大的桥梁,在国内同类型桥梁中属第三座。

眼望这宏伟建筑历史的烟云又浮现在眼前。

文县,古称阴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峰峦峥嵘,山道如绳。阴平古道,北接甘陕,南临巴蜀,人不能并行,荷不能易肩。《三国志·魏书》记载:魏国大将邓艾率兵,“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至今,在摩天岭留下滚毡坡遗迹,古道难行,略见一斑。明诗人张其光《玉垒关》诗曰:“天开一堑锁咽喉,控制西南二百州。”诗人描述的就是玉垒关关隘要塞,自古就是著名的阴平古渡。历史上三国时期曾建有握臂式阁桥,早已毁于战火和岁月风雨的侵蚀,后此处又修有铁索桥,解放前夕被溃逃的国民党军队毁之一炬。(www.xing528.com)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关怀山区建设,甘川公路取代了昔日阴平古栈道,宛如一条不尽的银带,蜿蜒于白龙江畔,飘逸在万山丛中。然而,阴平古道行路难的历史,并没有彻底结束。甘川公路,北起兰州,南至重庆,连接甘川两省20余县,长达千余公里,路况优劣悬殊。在文县境内,公路依山临江,险要异常,路面狭窄,坑洼不平,晴通雨阻。有人评说,文县境内公路路况之差,堪称国内国道之最。

关头坝渡口,是甘川公路的“肠梗阻”。每年春夏,碧口电站防汛放水,渡口水位下降,拖轮停渡。货车只好绕道,沿县乡公路“河马路”而行,使文县县城至碧口的运距“延长”了50多公里。南来北往的客车虽不绕道,但车开至关头坝渡口,旅客必须到江对岸转车。旅客下车后,从公路上下到江边,乘舟过江。这段下坡路,原本无路,是乘客踩出了一条小道,又陡又滑,甚是难行,走惯山路的本地人都胆战心惊,更难为了大城市来的乘客,无异于走过一道鬼门关。一位前往九寨沟游览的香港游客,还没有见到童话世界的容颜,就在这里不幸遇难。旅客乘舟过江,有的船夫乘机敲竹杠,船至江心,来回打转,收过渡费漫天要价,惊恐万状的旅客叫苦不迭,只好“慷慨解囊”。

如今,甘川公路的“肠梗阻”即将切除。关头坝大桥年内可望建成通车,历尽千载的阴平古渡的历史,将画上句号。

吉普车离开关头坝,在盘山公路上继续前行。蓦然回首,已显雏形的关头坝大桥,如长虹卧波、晓月饮涧。忽然间,脑海中闪出那句熟悉的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刘启舒(原载1988年6月23日《陇南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