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艺术史:宁夏电影电视家的贡献激发电影摄影业蓬勃发展

宁夏艺术史:宁夏电影电视家的贡献激发电影摄影业蓬勃发展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宁夏影视业蓬勃发展,老一辈的电影电视家功不可没。历任宁夏省人民电影院副院长、宁夏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宁夏新闻图片社副社长,宁夏电影制片厂厂长,宁夏摄影家协会第一届、第二届主席,宁夏文联第一至第四届文联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至第五届理事等。撰写、监制的电视音乐艺术片《凤凰城情思》获全国首届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二等奖。

宁夏艺术史:宁夏电影电视家的贡献激发电影摄影业蓬勃发展

在艰苦的环境中宁夏影视业蓬勃发展,老一辈的电影电视家功不可没。

李庆跃(1932— ),河北安平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历任宁夏省人民电影院副院长、宁夏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宁夏新闻图片社副社长,宁夏电影制片厂厂长,宁夏摄影协会第一届、第二届主席,宁夏文联第一至第四届文联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至第五届理事等。一级摄影师。合著有《宁夏电影史话》。拍摄过《深山采药》《班禅访宁夏》等纪录片、专题片多部,组织摄制了宁夏第一部故事片《龙种》。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举办大型摄影专题讲习班五次。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李庆跃是宁夏影视业的奠基人之一,为宁夏影视建设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贤亮(1936—2014),江苏南京人,祖籍江苏盱眙。中国著名作家,历任宁夏文联第三至第五届主席,宁夏作家协会第三至第五届主席,宁夏文联名誉主席,宁夏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四至第七届主席团委员,全国政协第六至第十届委员,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董事长。《灵与肉》(《牧马人》)、《浪漫的黑炮》(《黑炮事件》)、《肖尔布拉克》《龙种》《异想天开》《我们是世界》《男人的风格》《老人与狗》《河的子孙》9部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获希望工程特殊贡献奖,被评为宁夏“有特殊贡献的知识分子”“中国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人物”“中国十大慈善人物”“中国十大收藏家”“中国十大才智人物”“影响宁夏50年人物”“宁夏慈善大使”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宁夏文化艺术界的一面旗帜。

张志远(1929—2011),吉林人。1948年参加革命,1953年立三等功。历任四野独立师、铁道文工团乐队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文工团乐队指挥,宁夏电影制片厂书记、副厂长。二级摄影师。主要影视作品有故事片《龙种》、电视剧《战士万岁》、纪录片《古老美丽的宁夏》《沙坡头》等,主要摄影作品有《六盘山色》《古老水车》《沙海长城》《固沙网》等。有摄影作品发表于《人民画报》。

徐志健(1934— ),四川合江人。曾任宁夏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台长,宁夏广播电视厅党组成员等。参与制作的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绿色黄土地》获中国电视星光杯二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0多年来写了大量的通讯、评论、录音报道、录音通讯、重点电视节目和专题片解说词。参与制作《塞上江南》《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川》《哦,宁夏》《黄河采风行》《黄河迷》等专题片。与外省台合拍了大型电视系列片《万里长城》《绿色长城》《西部之声》《西部之舞》《西部小吃》《西部民族风情》《西部之乐》和《西部娃》等。

王志敏(1936— ),陕西人。曾任宁夏电影制片厂摄影、宁夏电视台新闻摄影记者,一级摄影师。摄影作品获宁夏第一届、第三届文学艺术评奖二等奖,对台宣传评奖优秀作品奖。拍摄的纪录片《晨晖》《风餐露宿》《沙漠之舟》等,在宁夏发行两部、全国发行八部、国外发行两部。

何雅杰(1936— ),北京人。曾就职于宁夏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宁夏电视台、宁夏电影制片厂等。一级导演。曾编导《古老美丽的宁夏》《宁夏行》《崛起之路》等纪录片。编导的三集系列电视片《黄河与宁夏》发行录像带600卷,发往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

郑慎(1937— ),河南人。1955年参加工作,历任宁夏电影机械厂电工车间、无线电车间、磁头车间主任,宁夏电影学校教师,宁夏电影制片厂录音车间主任,录音主任技师。中国录音师协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声学学会声频工程专业学会会员。参加拍摄并担任录音师的影视作品主要有宁夏第一部故事片《龙种》,电视剧《战士万岁》,纪录片《古老美丽的宁夏》《固海扬水》《走进宁夏》《沙坡头》《积水微灌》等。(www.xing528.com)

倪竞星(1938— ),江苏海门人。曾任宁夏电视台编导,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戏曲艺术研究会研究员等。《男人的风格》(副导演)、《童心》(导演)获《大众电视》第四届金鹰奖;《戈壁誓言》(表演指导)获中纪委颁发的优秀电视剧二等奖;音乐艺术片凤凰城情思》(主串联)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二等奖。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其中《电视剧表演观浅谈》《语言感觉》获宁夏新闻学会优秀论文奖。话剧及电视剧作品有《黄毛山》《接星揽月的人》《搬家》《爱在夏季》《赵德生》《退亲》《李宗仁归来》等。先后导演电视剧、综艺晚会、艺术片等40多部。

杨占山(1939— ),宁夏银川人。曾在宁夏电影制片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历任宁夏电视台新闻组编辑、播出组组长、文艺部主任、电视剧部主任,宁夏电视台副台长。高级编辑。从事新闻电影、电视工作30多年,采写、编辑、组织制作了大量的电视节目,录制了多部电视剧。撰写、监制的电视音乐艺术片《凤凰城情思》获全国首届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二等奖。撰写发表影视相关方面的评论文章20多篇,有文章获宁夏文艺评论作品二等奖,也有文章被收入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编辑出版的专集。1984年被评为“宁夏优秀新闻工作者”。

钱文龙(1944— ),宁夏固原人。1964年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宁夏电影发行放映工作,曾任宁夏电影制片厂办公室主任。发表《开发贫困地区电影市场问题初探》《关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电影市场开发与若干问题的探讨》《农村电影市场开发与经营管理问题的探讨》等系列论文,其中《宁夏影视剧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获第一届“宁夏文化艺术节·宁夏文化艺术建设发展战略论坛”二等奖。撰写25万字《岁月的记忆》,部分章节在宁夏新闻协会刊物《新闻老兵》上刊登。1997年参与电视剧《军旗在我心中》的拍摄工作,担任制片并出演男二号。

刘镇岳(1945— ),山西介休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1964年参加工作。历任宁夏电影摄制组摄影助理、宁夏电视台副台长、宁夏有线电视台台长、宁夏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理事、宁夏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宁夏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等。高级记者。拍摄过多部纪录片、专题片,担任电视剧《过客》《枸杞红了的时候》《请拨警号110》导演、摄像。曾被评为宁夏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宁夏社科界先进工作者,获中国新闻摄影贡献奖、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全国德艺双馨工作者”电视艺术家称号。

王瑔(1949— ),河北人。宁夏广播电视台一级导演。导演了《马本斋传奇》(6集)、《渠水悠悠》《大漠英雄》《早年寒春一段歌》《行之法》(40集)等60余部电视剧,多次获全国、西北和宁夏各类电视剧奖。导演了2001年、2002年宁夏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2005年、2006年“感动宁夏”人物评选活动,2006年宁夏十大经济人物评选活动等。1999年导演的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共祝祖国好》获宁夏广播电视政府一等奖、最佳导演奖。

李乐(1949— ),山东高密人。曾任宁夏电影制片厂厂长、书记、编导,一级编剧。创作电影剧本《这女人这辈子》《滑板梦之队》,多集电视剧《滑板少年》《贺龙》《血染黄沙》《军旗在我心中》《生死腾格里》等。先后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华表奖、百花奖,电影童牛奖和最佳编剧奖等。

总之,宁夏影视的发展史,也是一代代影视人的命运史,其间凝聚了他们的泪水和笑语、血汗和掌声、时间和精力。他们有的付出了珍贵的生命,有的奉献了全部的才华,成为宁夏影视业兴盛辉煌的基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