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机化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机化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1年11月,农机部在南宁召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座谈会,武鸣在会上交流农业“四化”试点经验。1984年6月7日,广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武鸣召开,会议传达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广西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经验,并表彰先进。1999年县农机局、县农技推广中心分别获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单位。次年7月6日,武鸣县国家补贴购置农机交机仪式在县农机校举行。

农机化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1981年11月,农机部在南宁召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座谈会,武鸣在会上交流农业“四化”(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试点经验。年内,县农机推广站引进柴油净化技术,并在县内推广;县农机研究所试制成功第一台利用沼气水稻谷物烘干样机,并在双桥公社镇南大队使用。随后,公社、大队农机站自收自支,开始集体农机由承包经营转卖给个体,以适应农村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需要。1982年,中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规定允许农民个人或联户购买农业机械从事生产之后,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迅速增加,农机经营变为以个体为主。特别是1984年,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集体主导、经营农业机械化模式开始式微,代之以社员承包或购买原有农机,逐步转卖过渡到个体经营、农户自置自耕等模式。1984年6月7日,广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武鸣召开,会议传达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广西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经验,并表彰先进。1985年,武鸣县研制成功4s—1.2型工农—12水稻割晒机,县农机化技术中心服务部获自治区科学大会授予优秀科学成果单位。农业机械的普及,让使用农机作业的农民越来越多。1986年1月,武鸣县第一个农机协会——双桥农机协会成立。1987年5月,县农机厂7C至1A农用挂车通过自治区级鉴定,同年9月获农牧渔业部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1988年12月获机械电子工业部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989年评为自治区优质产品。

2005年起,每年“三月三”歌圩期间武鸣都举办汽车农机展销(武鸣区史志办公室供图)

1987—1990年,自治区农机局在双桥乡进行农业机械化综合试点,探索适合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机社会化服务形式。乡成立农机协会,村成立协会分会、服务队。把个体分散经营的农业机械组织起来,为农户代耕、代收、代运、代排灌。1987年,双桥农业机械总动力突破3万千瓦大关,达3.49万千瓦,其中,耕作机械动力合计1.18万千瓦,包括大中型拖拉机107台、3066千瓦,手扶拖拉机971台、8573千瓦,其他动力机械17台、157千瓦;运输机械(载重汽车)211台、1.41万千瓦。

1988年,双桥农业机械总动力突破4万千瓦大关,达4.11万千瓦,其中,耕作机械合计1.18万千瓦,包括大中型拖拉机63台、1993千瓦,手扶拖拉机1093台、9634千瓦,运输机械(载重汽车)268台、1.82万千瓦。总体呈现总动力、小型耕作机械和载重汽车持续增长不减,只有大中型拖拉机逐年递减。随后数年,稍有减增。

1989年,城厢乡农机站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先进农机站。

1990年,双桥全乡有农机协会会员862人,47个服务队,222个服务组,参加服务的拖拉机835台。机耕占耕作总面积54.1%,水稻机械脱粒占收割总量75.2%,筹集资金达10万元。乡农机站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先后建立了油料、零配件、农机修理等门市部,成为农业机手培训、农机推广和技术咨询等多功能农机化服务中心。是年,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3.96万千瓦,占武鸣全县总动力24.4万千瓦的16%,为全县乡镇之首,形成一个以个体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发展农业机械格局。同年,双桥分别于4月、9月两次得到武鸣县下拨两批抗旱救灾专用柴油,用于抗旱救灾。

从1981年至1990年的10年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4.4万千瓦,比1980年增长96%,其中个体经营20.6万千瓦,占总数的84.4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机化已进入联合体、个体多种经营运作模式。政府主要进行宏观管理服务,包括建立健全农机管理服务体系,通过示范、指导和指导性计划任务等政策性引导,继续推广、巩固和完善农机化发展成果,同时规范培训、年检和安全生产。1991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5.57万千瓦,比1990年增长47.3%。1992年,武鸣县获农业部授予“铁牛杯”竞赛优胜单位,县农机安全监理站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先进单位。1996年5月,县农机厂与洛阳拖拉机厂研究所联合开发的轻型双排座农用运输车系列产品“桂星”牌轻型农用运输车TW1305货车、自卸车、TW1608货车、TW1605W双排座,均获机械工业部评审通过,被列入国家《1996年农用运输车生产企业及其产品目录》。1997年7月8日至9日,广西水稻生产机械化展示会在城东镇大梁村召开,以告别传统“三弯腰”(弯腰拔秧、弯腰插秧、弯腰割稻)为主题,展示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的前景。1999年县农机局、县农技推广中心分别获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单位。(www.xing528.com)

2000年,武鸣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45.78万千瓦。次年,自治区农机推广总站在双桥镇召开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现场会,展示手拖无人驾驶水田作业表演。这标志着武鸣农机已开始进入智能时代,“智能农机”大受欢迎。

2008年5月27日,大型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机在进行作业演示(武鸣区史志办公室供图)

2004年8月8日,中央电视台“走近农机安全村”专题片摄制组到陆斡镇覃外村,对该村创建“农机安全村”活动,以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的典型做法进行实地采访和拍摄。同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列为国家“两减免、三补贴”(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的重要支农惠农政策之一。次年7月6日,武鸣县国家补贴购置农机交机仪式在县农机校举行。这不仅是武鸣县首次惠农补贴农机,也是广西首批享受国家购置农机补贴县。当年,得到国家、自治区、南宁市和县级财政补贴资金共135.5万元,有22户农户享受到补贴资金,带动农民投入225万元,购置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1台、大型拖拉机11台。2005年,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52.79万千瓦。

2007年3月2日,广西农机购置补贴暨水稻育插秧工作会在武鸣召开。次年6月10日,从武鸣第一个由农机户自发组织、自愿组合、正式注册设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罗波镇凌波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至2011年8月,全县投入注册资金2152万元,发展了3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县内外开展订单农业服务,大大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通过机械收割,农民每年可节本增收1000万元以上。

2011年,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则达到了68万千瓦。全县机耕、脱粒、农田运输、排灌、农产品加工等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56.3%,其中水稻耕耙、收割生产综合机械水平达71.3%,高于全国水平,走在全区前列。

2006年,双桥镇双桥社区“钱粮双增”示范基地机收晚稻现场(武鸣区史志办公室供图)

2012年8月15日,农用智能无人直升机施药演示现场在府城镇社区生产队的甘蔗地上空举行。继无人驾驶手扶拖拉机10年前地面进行水田机耕作业后,空中农机再次进入人们视野,“立体农机”运用开始步入寻常农家。同年,武鸣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5.8万千瓦,有各类型拖拉机2.9万台、农业动力机械3.91万台、收获机械5026台、大中型牵引农机具1623台、小拖和耕整机及微拖牵引农具2.35万台,农业机械总原值达5.56亿元,净值3.78亿元,全年完成农机总作业值5.76亿元。其中,完成机耕作业总面积16.2万公顷,机械脱粒面积3.44万公顷,机收面积6.13万公顷,完成机电排灌面积2.96万公顷,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1%。武鸣率先农机化,继而转型升级普及化,直至无人机从事农业植保,不仅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使“三农”实现历史性的根本变革,也激活和引领县域工业、商贸等相关产业相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