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地区布局设计

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地区布局设计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西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历来是甘肃省的粮食基地。今后发展特色农业的重点是特色畜牧业,如肉牛和肉羊生产,优质牧草等。然而,由于其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严重影响了河西中部优势特色农业的长久持续发展。干旱、低温、冰雹是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所以,该地区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森林覆盖率达19.9%,高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

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地区布局设计

1.河西区。河西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历来是甘肃省的粮食基地。全区地势平坦,地面完整,机耕条件良好,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农产品质量优良,荒地资源丰富。从本区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资源综合观察,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在原有形成的区域行差异的基础上,建立起三条线(祁连山沿山农林牧农业区;中部走廊粮、棉、油农业区;北部沙漠、隔壁、北山边缘农牧区)、三绿洲酒泉张掖武威)、三水系(疏勒河、黑河、石羊河)的总格局。同时,利用它富有的荒地、草地资源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扩大耕地面积,但要有足够的水源相匹配。具体体现为:

第一,河西南部为祁连山地,海拔在3500 米以上,4000 米以上终年积雪,培育着现代冰川,是河西走廊的天然高山冰库,森林覆盖较好。气候属高寒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4℃,年降水量100~500 毫米,无霜期<140 天,干燥度1~4,地势高寒,热量不足,无霜期短,山坡植被好,是天然牧区。而河西北部也为一系列断续的中山,海拔1500~3400 米,西北—东南走向,气候干燥缺水,土质条件差,戈壁、沙漠广布,主要也是用于放牧。今后发展特色农业的重点是特色畜牧业,如肉牛肉羊生产,优质牧草等。

第二,河西中部为走廊绿洲地带,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倾斜,海拔1000~1500 米之间,面积11.1 万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地面完整,机耕条件好。气候属温带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5℃~8℃,年降水量50~200 毫米,无霜期140~160 天,干燥度4~15,绿洲遍布,发展农业的基础条件较好,具有高质量和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是甘肃省主要商品粮基地。然而,由于其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严重影响了河西中部优势特色农业的长久持续发展。因此,河西走廊要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增加农业科研的经费投入,重点抓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促进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业和产业带集中。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中的“特色”必须突出环境特色。今后发展特色农业的重点是特色种植业玉米制种、小麦、优质蔬菜、瓜果等)和农产品加工业(粮油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和饮料制品等)。

第三,河西西部属暖温带干旱区(安西、敦煌),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不到50 毫米,无霜期160~170 天,干燥度15 以上,热量光照条件优越,宜发展粮棉生产。

2.中部区。甘肃省中部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光能较多,热量不足,降水量偏少且变率很大,蒸发快,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干旱、低温、冰雹是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只有黄河沿岸及其支流的河川地区产量稳定,农民生活较富裕,其他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可以说“靠天吃饭”。所以,该地区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从地理和气候条件来分析,甘肃省中部地区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甘肃省境内海拔高,气候冷凉,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期长,秋季雨多正好与马铃薯块茎膨胀需水高峰期相吻合。主产区黄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富含钾元素,特别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所以,甘肃省具有生产马铃薯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优势。(www.xing528.com)

第二,积极推广旱农研究的科技成果,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真正走“科技兴农”的道路。把农民技术培训作为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重点开展马铃薯栽培技术、贮藏技术、脱毒种薯扩繁应用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通过县、乡、村不同层次大规模的培训,提高主产区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3.陇东区。陇东属甘肃省内效益较好的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条件比较有利,所以单位物质投入产出的农产品较多。但与国内外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农业陇东生产率水平还很低。其主要原因是: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水平低;物质技术装备落后;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剩余劳动力多,缺乏人力资源的广阔利用;以及科技进步慢、基础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区位空间不佳等。陇东地区,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大田作物的栽培仍然是农业生产的重点。要认真考虑农、林、牧各业的生产关系、用地结构,统筹考虑生态经济效益,避免重蹈乱开、乱垦破坏植被的老路。只要努力克服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障碍因素,整个农业形势将会大为改观。

4.陇南区。陇南经济类型区,农产品的自给能力是比较差的,农业商品化处在较低的层次,特别是种植业比甘肃省平均水平低10 个百分点。本区人多地少,生产条件也较差,粮食生产受到很大制约。为了彻底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必须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把相对优势的资源条件充分发挥出来。要积极推进由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的转化,科学地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扩大产量高、效益好的作物品种,扩大复种、套种、带种面积,发挥水、热资源的优势,强化多种经营、农林牧结合的合理关系,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经营过度。本区林业生产的条件从省内而言相对有利,应当吸收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投入林业生产特别是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园林,这也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5.甘南区。甘南天然牧场得天独厚,全州有天然草场4085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3848 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94.2%。大部分草地集中连片,草质优良,理论载畜量为621 万个羊单位,属青藏高原和全省天然牧场中自然载畜能力较强,耐放牧性最大的草场。畜禽品种繁多,有闻名国内外的河曲马、欧拉羊和干加羊,有肉质鲜嫩的蕨麻猪,有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等许多优良畜种,为发展草原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甘南林业资源优势突出,甘南境内千山万壑、莽莽苍苍、覆盖着丰厚的森林资源。全州林地面积1382 万亩,占总面积的23%,其中有林地725 万亩,占全省的30%;灌木林面积400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9.9%,高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活立木蓄积量占全省总蓄积量的45%以上。森林树种繁多,仅木本植物就有552 种。甘南水力资源潜能巨大,境内河流众多,溪流密布,黄河、白龙江、大夏河等120多条河流纵横全州,是甘肃省水资源丰富区。水资源理论蕴藏量361万千瓦,可利用215 万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52 万千瓦,正在开发的达120 万千瓦。蕴藏量和开发潜力巨大。甘南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甘南地域辽阔,地下矿藏丰富。现已发现各种矿产产地290 处,45种矿种,已经探明的有23 种,其中:金、铀、砷、铋、泥炭储量为甘肃省第一位;铁、锡为第二位;铅为第三位;铜、硫铁矿为第四位;银、磷为第五位,有广阔的开发价值。甘南旅游资源绚丽多彩。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俗风情,造就了甘南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民俗旅游景观。全州有国家A 级景区11 处,其中:AAAA 及景区3 处,AAA 及景区1 处,AA 级7 处。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夏河拉卜楞寺、移步换形的生态山水景观临潭冶力关景区、卓尼大峪沟景区、红军长征途经的迭部天险腊子口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的黄河首曲无垠草原等众多旅游胜地。另外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 处,省级森林公园5 处,省级地质公园3 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 处,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2 座,具有十分诱人的开发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