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探索生成与创新理念的契合

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探索生成与创新理念的契合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深层的角度来看,生成性教学的“生成”与创新性人才的“创新”两个概念就是相融相通的关系。与之相反,有悖天性的生成都是有害的生成。在西方,“生成”这一理念也是相当久远的。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生成蕴含创新的观念被赋予了现代意义。一言以蔽之,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真正的生成是自由和自主、偶然和本然的生成,并且生成本身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

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探索生成与创新理念的契合

两种不同的事物能否相融相生、协同发展,与其使用的核心概念休戚相关。譬如在饮食文化中,中国的“筷子”与西方的“刀叉”就很难相融,而与日本的“おはし”则是相通的。概念相通源于理念相融,事物之间相融相通才能实现创新式发展。从深层的角度来看,生成性教学的“生成”与创新性人才的“创新”两个概念就是相融相通的关系。就传统教学与生成性教学的区别来看,传统教学追求本质化和模式化,预成性是其主要的特点;生成性教学追求非本质化和过程化,生成性是其主要的特点。可以说,生成是生成性教学的核心概念。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创新人才指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已成为21 世纪中国人才培养的关键词汇。究竟何谓生成?何谓创新?二者又有何内在关联?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深入认识教学与人才培养有积极意义。

何谓生成?在中国,“生成”这一概念自古有之,并且在哲学教育领域影响很大。清代董诰《全唐文》有言:“天地之德,莫大于生成。”[1] 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亦云:“生者无极,成者有亏。生生成成,今古不移。”[2] 在中国古人看来,生成既意味着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也意味着一种除旧布新的气象。生成之“生”就是永不停息的过程,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五行化生,万世不竭。生成之“成”就是旧去新来的结果,《易》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有此意。合而言之,生成就是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变中自然而然地化成新事物。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3] 由此可见,生成之理,是本性自由的展开。与之相反,有悖天性的生成都是有害的生成。庄子“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就表达了这个意思。与这种生成性哲学观念相对应,中国古代也有生成性的教育观念。《大学》就强调治学要知所先后,从“物格”到“心正”再到“平天下”是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并且每一阶段都是独特、不可替代的。正基于此,《学记》提出了“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育思想,并指出没有“相观而善之谓摩”的生成感受,就会“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4] 古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教育思想就是基于此而提出的。在西方,“生成”这一理念也是相当久远的。不管是苏格拉底“产婆术”的追问,还是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演绎,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成性思想。譬如亚里士多德在对柏拉图理念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指出,“通式为今‘是’(现成事物)与‘将是’(生成事物)的原因”,并且“没有意式作蓝本让事物照抄,事物也会有,也会生成”。[5] 可以说,生成既是普遍的生成,也是个别的生成。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个别的生成也就蕴含着普遍的生成。较之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就赋予了生成的创造意义。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生成蕴含创新的观念被赋予了现代意义。量子力学创始人海森堡很早就发现粒子生成、转化和更新的事实。“突现即生成”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怀特海《过程与实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所表达的思想是生成观念在哲学领域的发展;怀特海《教育的目的》、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琼斯和约尼莫《生成课程》等所表达的思想则是生成观念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一言以蔽之,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真正的生成是自由和自主、偶然和本然的生成,并且生成本身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

何谓创新?顾名思义,“创新是创造与革新的合称。创造是指新构想、新观念的产生;革新是指新构想、新观念的运用。创造是革新的先导,革新是创造的后续”。[6] 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注曰:“创,始造之也。”由此可知,创造既有发生学上的时间意蕴,也有造物赋形的开创内涵。《周易》云:“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所谓革新,其实就是一个旧事物退去和新事物生成的过程。张立昌教授指出:“一是它(创新,笔者加)指一个过程,而不是指一种状态;二是创新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的结果,外部的诱发是必要的和必需的,但内在的矛盾及其运动是创新实现的根本原因;三是它标志新事物的生成,而且新事物的生成是以新的因素的加入为前提条件的,或者因为事物内部原有因素在新的环境中发生嬗变而具有了新的特征,导致事物的演化。”[6](www.xing528.com)

概而言之,生成与创新的理念是相通的,二者在深层上是相得益彰的关系。或者说,生成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创新的过程也就是生成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