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首次拉广告带来惊喜收入,浙江大学新闻教育文集

首次拉广告带来惊喜收入,浙江大学新闻教育文集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霞本文提笔之时,手上刚好拿到我所在的电视频道今年上半年的广告营销收入报表,几项考核数据,全部保持正增长。无比骄傲之时,脑海中突然浮现人生中第一次拉广告的画面。水康说,“要去拉广告,我们1993级新闻专业的同学要做出成绩来。”我们锁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杭磁会堂。“那你们刊登一次广告,要收多少钱呢?”“四分之一通栏广告费,只要300块。”此处应该有掌声,我和马玉瑛人生第一次拉广告就这样成功了。

首次拉广告带来惊喜收入,浙江大学新闻教育文集

王霞

本文提笔之时,手上刚好拿到我所在的电视频道今年上半年的广告营销收入报表,几项考核数据,全部保持正增长。2018年,一个电视地面频道的营销收入还能保持正增长,全国除了我们估计也没谁了。无比骄傲之时,脑海中突然浮现人生中第一次拉广告的画面。

时间被拉回到20世纪90年代的杭州大学。“杭大”这个词,在当下总被人解读为杭州大厦,一个高端的购物中心,但在那些年,地球人都知道那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杭州大学。当时杭大的校园媒体还挺多,《杭州大学报》《杭大学生报》《杭大青年报》、杭州大学广播台……因为专业的先天优势,这些媒体的重要岗位都被我们新闻系的师兄师姐们把持着。

才华横溢的吴水康同学是我们班比较早熟的一个。1994年10月,入学才一年,他已经担起了校园民生类报纸《杭大学生报》总编辑的重任。有个当总编辑的同学,我们班的小伙伴也总得进去占个坑吧。水康总编辑还真的很给机会,上任不久,就给班里的同学开起了会。

“来报社,可以,但必须要有创新,要干出实效。”

“没问题啊,我们一定会干得比师兄师姐们好。”

“对,必须的!”

“我们文章要写得更好!”

“开个乐评专栏,同学们会更爱看。”

“不,不,这些不够创新,不够挑战!”水康说,“要去拉广告,我们1993级新闻专业的同学要做出成绩来。”

没人接话。那时候《钱江晚报》广告也不多,我们一个学生报纸要卖出广告,太难了吧。

作为班长得带头啊,我立即拉上班上的颜值担当马玉瑛,跳了出来:“我俩去试试。”

那一刻,我们能感觉到,每一个投射过来的目光,都写满了鼓励。

会议结束了,我和马玉瑛的问题来了:“金主爸爸”在哪里?娃哈哈老板宗庆后?不认识;青春宝老板冯根生?产品跟学生没关系……(www.xing528.com)

回想起来,我至今仍佩服,我和马玉瑛真是属于智商与颜值齐飞的小姐妹。我们锁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杭磁会堂。杭磁会堂距离学校后门500多米,能看电影、打台球、玩“任天堂”(游戏机),是帅哥美女周末必去的地方,用当下的话来说那就是“网红打卡圣地”。选准了目标,我和马玉瑛马上行动。

自行车五分钟就到了杭磁会堂。我们很快找到了二楼的总经理办公室,接待我们的总经理姓什么,真是记不起来了。但是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这是一位乐于倾听的老总。“我们的读者主要是杭州大学在校的近万名学生”“我们每周的发行量是2000多份”“我们预计可以给你们带来大量学生客流”……

“那你们刊登一次广告,要收多少钱呢?”总经理问。

“呃……”这问题还真没想过。那年头没有电话,无法当场请示报社水康总编辑,但眼前这位老总明显已经被说动了,机不可失啊。我和马玉瑛一合计,要不就报一个人半年的餐费吧。那一年,杭大给每个学生每个月发50多块的餐费。

“四分之一通栏广告费,只要300块。”

“有优惠价吗?”

“×总,我们报的已经是最优惠的价格了。”

“好吧,成交。”此处应该有掌声,我和马玉瑛人生第一次拉广告就这样成功了。

这之后,我和马玉瑛也用同样的方法去找了一些企业,但都没戏。

有了钱就是不一样。那一年,在水康总编辑的带领下,《杭大学生报》的质量节节攀升,新设的几个专栏也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

2000年,我们最爱的水康同学因病离开了我们,1米75的个子,离开时只有80多斤。

2017年,我们班毕业20年聚会。很多同学已经离开新闻战线,带着杭大新闻系的优良基因,去更新的领域开疆拓土,马玉瑛也去上海一所高校当了新闻系主任。虽然毕业已经20年,但大家几乎没变,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青春的骄傲。

王霞,杭州大学新闻学专业1993级本科生,现任浙江6频道副总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