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邸店增多与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研究

唐代邸店增多与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研究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市西南怀德坊,又住有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为所收”。“邸店”就是供客商堆货、寓居并进行交易的行栈①。唐代东西两市内,也在周围设有这种行栈性质的邸店。唐代后期和五代时,江淮一带以及江南地区的经济有重大发展,不但漕运依靠江淮地区供应,许多日常必需品也靠南方商人运来,因而客商所需要的邸店日益增多。

唐代邸店增多与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研究

唐以前都城中封闭式的集中的“市”,货源主要依靠同住在“市”中或住在“市”附近“里”中的“行商”。上一章已谈到,春秋时代齐国都城临淄的“市”中,既有开设商店的坐贾,又有“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的行商。西汉长安,行商集中住在城内西北角靠近“九市”的雍门一带。《庙记》讲长安九市,讲到“九州之人在突门”(《三辅黄图》卷二引)。“九州之人”就是指奔走全国各地的行商,突门即是雍门(《水经注·渭水》)。北魏洛阳的行商,主要住在西面郭区“大市”以东的通商、达货二里,其中如“最为富室”的刘宝,“州郡都会之处皆立一宅,各养马一匹”,“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焉,是以海内之货,咸萃其处”(《洛阳伽蓝记》卷四)。这两个里所以名为通商、达货,就是因为多住行商的缘故。而洛阳东面郭区的“小市”,其东北也有相同性质的里叫殖货里。唐代长安的情况有了发展,除了本地的行商之外,每多外来的客商,大多住在东西两市以及附近的坊中,如西市东南兴化坊住有“以贩缯为业”的“客户”(《太平广记》卷四八六《无双传》)。西市西南怀德坊,又住有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为所收”(《太平广记》卷四九五引《西京记》)。“邸店”就是供客商堆货、寓居并进行交易的行栈①。唐代东西两市内,也在周围设有这种行栈性质的邸店。

唐以前都城中封闭式的“市”,各行商店的货源主要依靠住在“市”内和附近坊里中的行商和客商提供。但是到五代和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由于驻军众多,人口急剧增长,粮食及日常必需品的供应,除了靠漕运以外,还需要出产地的大商人经常地从水路运来。唐代后期和五代时,江淮一带以及江南地区的经济有重大发展,不但漕运依靠江淮地区供应,许多日常必需品也靠南方商人运来,因而客商所需要的邸店日益增多。(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