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中的唐代长安东西两市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中的唐代长安东西两市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长安与洛阳的市,都是在隋代已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安东西两市的制度,基本上和隋代丰都市相同。东西两市商店的总数,当远远超过丰都市的三千之数。东市的东北角,发现有东西并列的两个椭圆形水池遗址,该即放生池所在。唐人小说中讲到的东西两市这些“行”,都是比较著名的,规模比较大的。西部药市即是西市药行。当时长安市上已有规模较大的书店。西市还有寄附铺,可能兼营寄售和收购贵重财物。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中的唐代长安东西两市

唐代长安洛阳的市,都是在隋代已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安的东西两市是在隋代都会市、利人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阳的南市是在隋代丰都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隋代这些市,本来已很繁荣。《两京新记》记载:“东都丰都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四面各开三门,邸凡三百一十二区。”《大业杂记》(唐杜宝著)“大业元年”条,讲到丰都市“周八里,通门十二,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百余店,重楼延阁,牙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元河南志》卷一《京城门坊街古迹》“唐之南市”条,有相似的记载:“隋曰丰都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唐贞观四年促半坊。”就是说到贞观四年减少半坊,只占一坊半之地。隋代丰都市周围八里,与北魏洛阳大市相同。市每面有三个门,共十二个门,十二个门内当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三条大街交叉着。市内已分为一百二十行,共有三千多商店;市的周围,靠墙壁设置有四百多区的邸或店,就是供客商堆货、寓居并进行交易的行栈。这种市内分“行”设置商店,周围设有邸店的制度,为唐代都城的市所沿袭。

长安东西两市的制度,基本上和隋代丰都市相同。市的面积有两坊之地,四面各六百步,即二里长度,与丰都市周围八里相同。市内也同样分设一百二十行,四周靠墙壁建立有许多用作行栈的邸店,只是四面各开二门,比丰都市每面各开三门,少开一门。《长安志》卷八“东市”条:“南北居二坊之地”,原注:“东西南北各六百步,四面各开二门(原误作“一门”,从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三改正),……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二百二十行”当是“一百二十行”之误),四面立邸(即邸店),四方奇珍皆所积集。”《长安志》卷一“西市”条:“南北尽两坊之地,市内有西市局。”原注:“隶太府寺。市内店肆如东市之制。”东西两市商店的总数,当远远超过丰都市的三千之数。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记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六月二十七日“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十二”两字恐有脱误)。四千余家只是东市的一部分商店。

从1959年到1962年,曾反复多次勘探东西两市,并多次发掘西市遗址。两市面积相近,比文献所说每面长六百步略大,西市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东市南北约长1000米,东西宽924米。两市周围筑墙,沿墙有街,中间有“井”字形的街,通向四面的八个门,把全市划分成九个长方形区域。“井”字形街的中心部位,东西宽295米,南北长330米,即市署和平准署所在。东市的东北角,发现有东西并列的两个椭圆形水池遗址,该即放生池所在。西市经过发掘,得知“井”字形街以外还有小巷。“井”字形街两侧有排水的明沟,巷内道路两侧又有砖砌的排水暗沟。“井”字形街两侧,房基稠密地排列,大小不一,大者面阔10多米,小者面阔3米多,进深都是3米多,是各种店铺的基址。另外在南大街东端的路南,发现两座圆形建筑遗址,大部分在地下,底小而口大,一座口径5.5米,底径5.1米;另一座口径4.48米,底径4.08米,周壁全部夯筑而成,表面抹草拌泥和白灰,当是储藏商品的仓库

西市的发掘,证实了当时市内按“行”分列的布局。西市南大街东端的路南遗址,出土陶盆、陶罐、三彩陶器残片及大量瓷器碎片,以白釉低圈足的碗盆为多。房址内还发现有石臼、石杵;南侧临街处有小圆坑多处,其中埋有坛罐,推测为饮食业的列肆所在,或即宋代所谓食饭行。西市南大街中部的街南遗址,出土大量骨制饰物如梳、钗、笄和刻有花纹的骨饰,又有料珠、珍珠玛瑙水晶等装饰品,还有少量黄金饰物,更有不少骰子、骨料出土。推测是珠宝业的列肆所在,或即宋代经营“七宝”的所谓骨董行。

根据文献,东市有肉行(《剧谈录》卷上“玉鲔活崔相公歌妓”条)、铁行(《太平广记》卷二六一“郑群玉”条,采自《乾蠨子》)。西市的市署前有大衣行(《两京新记》“长安西市”条),还有蠰辔行(《太平广记》卷一七五“李君”条,采自《逸史》)、秤行(《太平广记》卷二四三“窦义”条,采自《乾蠨子》)、绢行(《太平广记》卷三六三“王訫”条,采自《乾蠨子》)、蠱行(《太平广记》卷四三六“张高”条,采自《续玄怪录》)、药行(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会昌五年正月三日”条)。“行”也或称为“肆”或“市”。唐人小说中讲到的东西两市这些“行”,都是比较著名的,规模比较大的。例如沈既济《任氏传》:“郑子游,入西市衣肆,瞥然见之(指任氏),曩女奴从,郑子遽呼之,任氏侧身周旋于稠人中以避焉。”说明当时西市衣肆规模不小,顾客拥挤,使得任氏可以侧身周旋于稠人中躲避。《唐国史补》卷中:“宋清卖药于长安西市……贫士请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岁计所入,利亦百倍。”这个著名的救济贫士和急难的卖药者,即经营于西市的药行。柳宗元《宋清传》说:“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西部药市即是西市药行。

东市还有雕版印刷的出版行业,出版各种实用书籍,已知有大刁家和李家。李家曾印刷出版《新集备急灸经》一书,是编者根据流行于当时的诸家灸经选择汇编而成,以供缺医少药的偏远地方救急治病之用。书中画有人体正面“明堂图”上半身,标注穴位,并说明灸法及主治疾病,其中有当时新发现的穴位和治疗方法,着重治疗常见病和急重病。这是一部集大成的专讲灸法治病的通俗读物,当时由东市李家印刷出版发行,对于普及医疗知识,特别是对于缺医少药的地方是有很大好处的①。

当时长安市上已有规模较大的书店。白行简《李娃传》述及:“娃命车出游,生骑而从,至旗亭南偏鬻坟典之肆,令生拣而市之,计费百金,尽载以归。……二岁而业大成就,海内文籍,莫不流览。”这里所说的旗亭,是指市上击鼓钲作为市门启闭信号的楼,上挂旗帜。鬻坟典之肆即指书店。这样“计费百金”可以把需要的典籍“尽载以归”,说明书肆的规模已很大,出售书籍的品种已比较齐全。

西市还设有一种代客寄存保管或收购、出售金银财物和珍贵物品的商行,叫做柜坊(《太平广记》卷二四三“窦义”条,采自《乾蠨子》),当时富户把大量钱财寄存柜坊,待有用途才提取。西市还有寄附铺,可能兼营寄售和收购贵重财物。蒋防《霍小玉传》谈到:“资用屡空,往往私令侍婢潜卖箧中服玩之物,多托于西市寄附铺侯景先家货卖。曾令侍婢浣沙将紫玉钗一只,诣景先家货之。”长安也还有金市。薛用弱《集异记》“王四郎”条讲到长安金市,该和当时苏州金银行(《太平广记》卷二八“刘景复”条,采自《纂异记》)一样,是专门买卖金银的商店,也该设在东西两市中。

长安的东西两市,比较起来,西市要比东市繁荣。《长安志》在“东市”条说:“万年县户口减于长安,又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东,第宅所占勋贵,由是商贾所凑,多归西市。”在“西市”条又说:“长安县所领四万余户,比万年县多,浮寄流寓不可胜计。”西部不仅人口多,商贾多,流寓的人多,而且番国官吏和胡商大多住在西市周围,因而商业特别繁荣。(www.xing528.com)

由于东西两市商业发达,市上流通的钱,数量十分巨大。唐玄宗天宝年间,江淮一带多“恶钱”,京城中贵戚大商往往可以“良钱”一枚在那里换得“恶钱”五枚,把它载入长安两市使用,以致市井不胜其弊。于是宰相李林甫奏请禁止使用“恶钱”,由官府出粟帛及库钱来换取“恶钱”,为期一年,不输官的办罪。这是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二月庚午的事。二月庚午“命有司出粟帛及库钱数十万缗于两市易恶钱”(《资治通鉴》卷二一六)。后因商贾群起反对,认为不便,“乃更命非铅锡所铸及穿穴者,皆听用之如故”。从当时官府要用“粟帛及库钱数十万缗”于两市调换“恶钱”来看,说明当时两市上流通的“恶钱”已经相当多;当然整个市上流通的“良钱”比“恶钱”还要多很多,数量十分巨大。

唐代长安虽然没有采用北魏洛阳那样“市”和周围的“里”相结合的“大市”制度,也还允许东西两市周围的“里”中有经营某种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居住。例如东市西北崇仁坊多制造和修理乐器的商店,“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赵家最妙”(《乐府杂录》“琵琶”条)。

东市之北的胜业坊中多娼妓。蒋防《霍小玉传》讲到陇西李益到长安“博求名妓”,因人介绍得见霍小玉于胜业坊古寺曲。霍小玉自称:“妾本娼家”,“音乐诗书,无不通解”。东市西北的平康坊更是名妓聚居之处。孙蓕《北里志》说:“平康里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之聚也。妓中有铮铮者,多在南曲、中曲。”白行简《李娃传》所说倡女李娃就住在平康坊鸣珂曲。东市西北三个坊聚居制造乐器者和娼妓,这和北魏洛阳大市以南调音、乐律二里居住丝竹讴歌者和妙伎基本上相同。同时平康坊中还有“小铺席”出卖“草?姜果之类”(《北里志》“张住住”条),胜业坊中有人“以小车推蒸饼卖之”(《太平广记》卷四“邹骆驼”条,采自《朝野佥载》)。

东市西南的宣阳坊有彩缬铺(《北里志》“王团儿”条);宣阳坊西南的长兴坊又有毕罗店(《太平广记》卷二七八“国子监明经”条,采自《酉阳杂俎》),毕罗即是蠳蠶,是胡人所食馒头的一种。东市以南第二坊宣平坊有“卖油者张帽驮桶”(《太平广记》卷四一七“宣平坊官人”条,采自《酉阳杂俎》);在宣平坊以南的癉平坊,里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宣平坊以东的新昌坊又有“会饮”的“饮所”(均见《任氏传》)。

说明东市以南的一些坊里中有不少的零售小店、食品店以及流动的小贩。

西市也有同样的情况。西市东北的延寿坊有“鬻金银珠玉者”(《唐阙史》卷下“王居士神丹”条)。西市东南的兴化坊(在延康坊以东)有“以贩缯为业”的(《太平广记》卷四八六《无双传》)。西市西南的怀德坊,住有富商邹凤炽,“四方物尽为所收”(《太平御览》卷四九五引《西京记》)。西市西南第二坊丰邑坊,“此坊多假赁方相送丧之具”(《两京新记》卷三)。这和北魏洛阳“大市”周围贩卖者、富人、经营有关丧葬的服务业者居住之里,有相似之处。北魏洛阳有慈孝、奉终二里,专门以出卖棺椁和出租蠦车以及唱挽歌为业,唐代长安这种丧事服务业更有扩展,称为“凶肆”。凶肆专门代人办理丧事,备有各种“凶器”,包括棺椁和殡殓所用器物以及出殡所用车´和威仪之具如謔(用孔雀野鸭羽毛做成的大掌扇)之类。白行简《李娃传》描写东西二凶肆,由二肆长为首,订立比赛的契约,各自在天门街上,陈列丧葬用具和出殡用的车´、威仪之具,并雇人演唱祭奠、哀挽、送丧的歌曲,召集“士女大和会”,让观众评比,互争胜负。

长安东西两市由市署和平准署主管。二署都属于大府寺。市署设有市令,主管市肆,建立标记,校正度量衡器(每年八月校正),编制各种商品上、中、下三等价格,检验手工业品规格,管理买卖奴婢牛马契约的订立,早晚市门的开闭等。按规定,日午时击鼓三百下,开启市门,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关闭市门。平准署主要职掌官用必需品的购入,官司不用之物和没入官府物品的卖出(见《大唐六典》卷二)。按规定,“凡与官交易及悬平赃物并用中贾(中等价格)”。市上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官私间交易,贸易的秩序,都由二署以及市内治安机构维持。特别重要的事,还须京兆尹主持和顾问。例如柳仲郢会昌年间做京兆尹,“置权量于东西市,使贸易用之,禁私制者,北司史入粟违约,仲郢杀而尸之,自是人无敢犯”(《新唐书·柳仲郢传》)。

但是到晚唐,由于宦官专权,皇室腐败,常发生巧立名目,夺取市上财宝的事。德宗贞元年间设立所谓“宫市”,由宦官出使,抑低价格,买取商品。后来又派出数百人到“两市及要闹坊曲”,检阅商人出卖的商品,“左右望,白取其物,不还本价”,但称“宫市”。这数百人因此被称为“白望”①。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左拾遗侯昌业上疏进谏,谏辞中讲到“强夺波斯之宝贝,抑取茶店之珠珍,浑取匮坊,全城般(搬)运”(《通鉴考异》引《续宝运录》)。这就是指责皇室强夺了市上的珍宝,包括来自波斯的宝贝和茶店中陈设的珠珍,以及寄存保藏在市上柜坊中的金银财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