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尚贤政治与民本政治

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尚贤政治与民本政治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古代中国,君为君父,臣为臣子;地方行政长官为父母官,其治下的百姓则为子民;老师称师父,学生为弟子;国民则互称同胞。我们不能抽象地论人治与法治的优劣,古代中国选择人治的政治模式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人本思想较早地得到了确立。中国文化始终是以人为本的,宗教神学的传入并未动摇它的地位。

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尚贤政治与民本政治

中国人伦理道德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规范,处在血缘关系不同位置上的人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是不同的,如《礼记·礼运》所称:“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因此古代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家庭或家族,由此形成的整个社会结构是家国同构的。国是放大了的家,家是缩小了的国,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仿照血缘关系来规范的。在古代中国,君为君父,臣为臣子;地方行政长官父母官,其治下的百姓则为子民;老师称师父,学生为弟子;国民则互称同胞。讲究血缘关系,则人必有长幼、远近、尊卑的差异,身份、地位不同的人共处一个家庭或家族就需要有和睦的人际关系,因此中国人重视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在西方,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重于血缘关系,因而西方人更注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的社会规范。基督教认为,所有的人都是上帝创造的,都是上帝的子民,所以西方社会没有中国式的忠孝观念,也无长幼尊卑的区别,讲究人人平等。

中国的贤人政治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治,它是与法治相对而言的,中国自秦统一之后形成的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是人治道路发展的必然。我们不能抽象地论人治与法治的优劣,古代中国选择人治的政治模式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理想的贤人政治有两个特点:首先,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以榜样和表率作用统领万民,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其次,作为领导者要注意选用贤才,这个“贤”包含了德和才两方面的含义,还要广泛听取和采纳各种意见和建议,尤其是与自己的初衷相悖的意见,做到“兼听则明”。(www.xing528.com)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从本质上讲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上古时代为神灵崇拜的时代,人们对于人与神之间关系的重视要高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人本思想较早地得到了确立。西周初年的统治者,吸取了商王朝覆灭的历史经验教训,悟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道理,更注重德政建设,通过“制礼作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由此标志着人本思想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它也成为中国理性时代的发端。相比之下的西方,在古希腊时代,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的旨意高于一切,到了中世纪更形成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到了近代才出现,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才冲破神学的束缚。中国文化始终是以人为本的,宗教神学的传入并未动摇它的地位。古代中国的人本思想表述为以民为本,如《尚书·五子之歌》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可否认的是,古代的民本思想带有强烈的封建色彩,它与近代意义的以人为本是有差别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