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语的历史:变化与稳固

汉语的历史:变化与稳固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三个要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是汉语词汇不断丰富的另一个途径,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存在。汉语的词汇系统是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但其历史上的基本词汇却保留至今,有一些词的基本词义也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它的稳固性使新词的出现有了坚实的基础。

汉语的历史:变化与稳固

语言由三个要素构成:词汇、语音、语法。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三个要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快的是词汇,其次是语音,而语法的变化则相对较为缓慢。

与世界上其他语言一样,汉语词汇的发展也是积累式的,新词不断产生,同时也有少量旧词消失。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各个历史时期都在产生新词,词汇的总量不断增多。据学者统计,甲骨文中表达衣、食、住的字只有15个,金文中累积到71个,汉代的《说文解字》中则增加到297个,几乎是甲骨文的20倍。越是社会变革时期,词汇积累的速度越快,如先秦百家争鸣时期、近代城市文化发展时期、现代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当代改革开放时期,乃至进入21世纪之后的信息社会时期,都是汉语词汇积累的高峰期。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是汉语词汇不断丰富的另一个途径,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存在。汉代就吸收了来自匈奴的“骆驼”“琵琶”,来自西域的“葡萄”“苜蓿”,来自梵语的“袈裟”“菩萨”等。20世纪以来吸收的外来词语则远远超过了以往,如“幽默”“吉他”“法兰绒”等,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则又有“博客”“粉丝”等新词汇出现。旧词的消失有一些是反映了旧事物的消亡,如“耒”“耜”“衮”。有一些词的消失则并不意味着它所表示的事物或概念的消亡,而是随着人们思维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淘汰了那些概括性太差的词,而代之以短语,如上古没有“鞋”字,不同用途或不同材质的鞋各有单独的名称,如“屦”“舄”“img”等。“鞋”字出现之后则代之以“皮鞋”“布鞋”“运动鞋”“休闲鞋”等。汉语的词汇系统是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但其历史上的基本词汇却保留至今,有一些词的基本词义也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它的稳固性使新词的出现有了坚实的基础。

汉语的语音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方面组成。古代没有录音器材,我们今天不可能获得古代语音的确切资料,但通过文献的记载还是可以找到汉语语音变化的一些轨迹。大致说,声母的变化主要是浊音清化。浊音是发音时有声带震动,声带不震动的则是清音。韵母的变化主要是入声韵尾的消失,今天在闽方言和粤方言中还保留了几种入声的韵尾。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后入声消失,今天普通话的四声为阴、阳、上、去。(www.xing528.com)

语法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在整个汉语的发展历史上,汉语句子的基本词序变化不大,大致保持了这样的格局:主语在谓语之前,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动词在宾语之前的格局也在先秦时期基本形成。汉语语法是逐步发展的,其总体趋势是在句式日益丰富的同时,句子结构日益严密化。

汉语发展史上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即言文脱节,就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分离。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汉语正统的书面语一直使用的是文言,它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秦以后,汉语的口语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模仿先秦经史文献的书面语则相当固化,直到20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兴起之前没有本质性变化。古代汉语(文言)与现代汉语(白话)是时代距离很大的汉语不同阶段的语言,现代人不通过专门的学习很难读懂古代作品。但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也是很明显的,古今汉语的语法有一部分是完全相同或大同小异的,古今词汇和语义虽然随时代而不断变化,但基本词汇也是相当固定的,古今之间并无鸿沟。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要用好现代汉语就需要古代汉语的相关知识。古代书面语言在2 000多年间的相对固化,使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具悠久历史又富于稳定性的语言之一,它是中国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书面语的相对独立性对口语的发展演变形成一定的制约,尤其是限制了各地方言的过分异化,也确保了中国文化的统一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