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创新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创新研究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心目中并无榜样。榜样需求与榜样缺失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高校榜样教育的不足或缺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往往实践创新相对不足。因此,高校对榜样教育重视不足,实践研究相应更少。二是大学生历史时期榜样的过期。因此,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其中小学时期的榜样难免“过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创新研究

(一)榜样的高需求率与心无榜样的矛盾

调查发现,高达74.6%的大学生均有榜样需求,认为大学生需要榜样,榜样教育并未过时。同时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心目中并无榜样。榜样需求与榜样缺失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高校榜样教育的不足或缺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往往实践创新相对不足。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许多专业的公共课程,各类高校基本都有一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也相应会承担思想政治科研项目,出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技术往往停留在理论上,实践创新少。我们课题组申报项目前不限学科检索近20年来国内文献,发现研究大学生榜样教育相关的文献偏少,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的文献更少。因此,高校对榜样教育重视不足,实践研究相应更少。二是大学生历史时期榜样的过期。榜样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较为普遍,个体在中小学时期,心目中往往都存在多个榜样,且对榜样的认同程度也随着年龄段的增长而发生改变。从模糊的榜样到具体的榜样对象,从公共的榜样到个性化的榜样,榜样观呈不断变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往往反映出个体世界观的改变及个人人生目标的转移。因此,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其中小学时期的榜样难免“过期”。三是榜样教育方法落后,适宜度不足。榜样教育往往只是单纯的榜样事迹介绍。在榜样的选取上,多以国内为主。类型上以舍己为人、用超人毅力取得成功、牺牲自我奉献社会等为常见。这类体现社会道德大主题的榜样往往倾向于激发人们社会道德、责任感的正向价值观,但在促进他人成功的具体方法以及励志精神的提炼上明显不足,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实际帮助与指导较为缺失。加之社会上宣扬的榜样往往并非由大学生选出,因此传统方式的榜样教育及榜样选取对大学生存在明显的适宜度问题,容易导致大学生对榜样教育的认同度低等不良结果。

(二)大学生对榜样来源的选取更为宽泛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较之80后更为开放,这一点也在其榜样观中得到一定体现

对榜样的来源不限国别、校别、性别、年龄,健在与否,也不限与自己专业是否具有相关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对榜样的接纳也不考虑国际政治因素,对日本等对中国不太友好国家的榜样同样接纳,认同率高达77.7%。这种情况可以说明大学生具有较好的是非判断能力。榜样的魅力与其国籍无关。这种不以偏概全,实事求是的判断说明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理智思维能力。在全球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全球一体化日渐加快的今天,这种开阔的胸襟,有利于他们不拘一格选择榜样,博采众长。这提示我们,在给大学生介绍榜样时,应丰富榜样的来源,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对榜样的需求。

(三)大学生对榜样选择具有正面的偏好大学生对经过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取得成功的榜样认可度高

反之,对靠天赋、运气取得成功的榜样认同度低。这说明当前大学生更喜欢具有励志作用的榜样。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日趋下降,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到未来发展的压力。此外,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也表现出空虚寂寞等心理问题,励志榜样恰恰可以填补内心空白。这种用榜样励志丰富内心精神世界的做法是积极而科学的,应予以提倡鼓励。除了精神鼓励外,大学生还希望可以实际接触到榜样,并与之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其目的是希望从榜样那里获取更为实用的技术方法,以促进自己的成功。因此,在给大学生推荐榜样时,应重视对榜样类型的评价和选择,重视评估榜样对大学生的适宜性,如此更利于提高榜样教育的效果。此外,大学生对同学中会搞科研发明的同学持有较高的认同度,对学习成绩好,擅长文艺表演的同学认同度低。大学生不屑于“死读书读死书”,以及走“旁门左道”学习艺体表演的态度,体现了他们打破常规与时俱进的一面。因为,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人才培养的今天,也只有具备足够创新精神和能力者才能符合时代前进的需求。善于在所学专业领域科研、发明、创新,往往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www.xing528.com)

(四)大学生对榜样个人素质有了更高要求传统榜样多以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成功及舍己为人的道德模范为主

90后大学生对这两类榜样同样给予较好的认可,但同时也有一些新的变化:他们希望榜样能够幽默风趣,另类且有创意。这对榜样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乐见平易近人,用幽默的方式传授其人生经验、价值观的榜样。这提示我们:如拿一些遭受各种打击而后成功,讲述自己经历时表现为“诉苦”,乃至“哭诉”的榜样,很可能不被大学生喜欢和接纳。同时,大学生对见义勇为轻松战胜歹徒的榜样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以往能够登上见义勇为光荣榜的英雄多以牺牲或身受重伤类型为常见。大学生的这种态度转变,说明他们对强者的崇拜以及对自己成为强者的渴望。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荣誉,并不为多数大学生认同。大学生喜欢另类且具有创意的榜样,其实也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榜样教育存在的局限性。由于缺乏创新,我们推选的榜样往往是经过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道德榜样。部分榜样甚至已故,且榜样几乎倾向于本土。缺乏全球意识的榜样选择,往往让选出的榜样类别大同小异,缺乏新意。久之,大学生难免产生“审美疲劳”。另类而有创意,说明榜样要与众不同,而其思想和事迹却具有积极价值。这个另类和创意的榜样如何把握,值得我们深思。但只有勇于突破和创新,榜样教育工作与时俱进,才能赢得大学生的配合与接纳。

(五)大学生对待榜样与偶像有正确的区分此次调查,我们在大学生对待榜样的态度与方式上特别设计了“追星族”式的选项

如张挂榜样画像,模仿榜样言行、衣着等。这实为典型“追星族” 行为。但大学生只重点选择其中两项:一是“学习榜样,并成为榜样那样的人”;二是“学习榜样精神,以促进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成功。”这两个项目选择率较高,可视为其主流态度。首先,这说明大学生需要榜样带给自己也能取得成功的技术与方法。他们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以外,如科研、发明创造等更艰难更具挑战性的领域取得成功,进而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些课堂外的经验往往来自技术型的榜样。其次,大学生希望榜样给自己精神鼓励。很多榜样走的路,获取的经验,往往不具备通用性,无法指引他人在其他领域成功。但榜样奋斗的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往往具有感染、鼓舞他人的效果。大学生希望从自己认可的榜样那里获得励志的语言,启发自己的思维,以促进个人在其他领域的成功。这提示我们,给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应让一部分榜样带给大学生成功的技术方法,另一部分榜样则给予精神的鼓励和思想上的启发,从而发挥榜样教育的综合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