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给侧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成果

供给侧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成果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自然环境相比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施加的影响是主要的。它的优劣程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思想产生影响;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人们生活其中的特定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民主法制状况等。

供给侧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成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并且影响的内容和方式也会不一样。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以下几种分类。

1.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

以环境构成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环境是指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物质因素的总和,它又可以分为未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纯粹的物质环境和经过人类加工改造后的物质环境(即人化的自然环境),它包括自然界中的属人环境、社会中的经济环境等。例如,名山大川属于前者,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则属于后者。精神环境是指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种社会精神因素的总和。比如,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风尚、社会舆论等都是精神环境构成的要素。

2.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以环境构成要素的性质为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由一定的自然物质如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太阳辐射等组成的综合体。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山川平原等,就是这种综合体的具体体现。自然环境是大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需的各种物质和进行活动的场所,它的好坏优劣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以及社会成果的总和。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虚拟环境等。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是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等与大学生发生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往往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思想,共同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3.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

以环境构成范围的大小为标准,可以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划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也有学者将环境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又称为大环境,包括国际大环境、国内大环境和地区大环境,它是指国际或我国或我国某一地区内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微观环境又称为小环境,一般是指与人们的活动直接相关的局部环境因素,例如,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大学环境(如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生活环境等)、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等。一般认为,在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中,既有自然环境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例如,在宏观环境中既有山川、河流、平原、草地等等自然环境的因素,也有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因素。与自然环境相比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施加的影响是主要的。

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宏观环境制约着微观环境,另一方面微观环境对宏观环境具有反作用,影响着宏观环境。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产生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多重的复合关系。首先,是存在和意识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为对象,以思想信息传播为手段来实现大学生思想意识和政治素质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它虽然要借助于各种物质的载体,但无论是大学生拥有的思想,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用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从本质来说都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相对于在它之外并对它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来说,属于第二性的东西,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则属于存在,是第一性的东西。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并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从事的是意识形态的工作,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处理的是大学生的思想关系,这种思想关系归根到底是由作为环境中核心内容的社会经济关系即经济基础来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经济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变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理顺大学生的思想关系,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服务。再次,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特殊的社会实践系统从属于社会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就是其存在和发展的环境。按照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系统与部分的关系是辩证的,系统作为整体为部分提供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并规定部分的性质和功能;部分作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影响系统整体的存在和发展。环境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多重复合的关系,决定了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全方位

所谓全方位,是指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和途径连续不断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发生着作用,从而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作用格局。

首先,从范围上分,存在着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范围环境的影响。宏观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包括宇宙空间生态系统等自然大环境和社会、国家、民族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的社会大背景。大环境作为宏观大背景对中观和微观环境产生制约和影响,进而也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观环境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地区和社区环境,与宏观环境相比,中观环境与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影响也更大些,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凭借和参照的环境系统;微观环境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直接环境,它是对人影响最直接、作用最大的环境。环境正是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的范围共同作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

其次,从层次上分,存在自然、社会和信息三个不同层次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是指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的优劣程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思想产生影响;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人们生活其中的特定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民主法制状况等。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相比,对人的思想的影响更加直接、作用也更大;信息环境作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反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思想存在和发展的直接的依托。它通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信息传播技术和渠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发生作用,使主体和客体建构起自己的思想结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信息环境就这样各自从不同的层面共同作用着“主体”和再次,从时间上分,存在着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不同时段环境的影响。历史环境相对于现实环境来说,应该是已经失去存在理由后逝去了的环境,但由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当某一历史时代结束之后,其思想意识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尤其是一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优秀的东西,必然会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现实的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目前环境,它对人们思想存在和发展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未来环境则主要是指在现实环境中所产生的未来环境的某些萌芽,它虽然未成型,但它由于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因而,对人们思想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对人们理想和追求有感召作用。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不同时段的环境,构成了从历史经过现实走向未来的动态的环境。

2.多向度

所谓多向度,就是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作用是多方向的,即使是围绕同一个事物,环境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甚至相悖的信息作用于主客体。

环境作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思想的多向度是普遍存在的。仅就社会思想文化环境而言,就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状况。从作用的性质来说,就存在着对主体和客体思想发展起促进和阻碍作用两个不同的方向;从作用的内容来说,普遍存在着多样化现象;从价值取向上来说,虽然社会有一个倡导和追求价值的基本要求,但事实上,社会存在着众多的价值取向,正是众多的取向构成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凡此种种,都是环境作用方向上多向度的表现。

深刻认识环境作用方向上的多向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告诉我们,由于环境作用方向上的多向度,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可能性空间,即它不是被预先设定了的,而是包含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究竟是哪一种可能性成为现实的思想内容和发展方向,除了环境提供的导向作用外,主要是由“客体”自主选择的结果,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正在于通过自己能动的活动努力影响“客体”做出积极的选择。

3.辩证性

所谓辩证性,就是指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是多重的,各种作用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首先是平缓作用和剧烈作用交替。这是与环境存在和发展的相对稳定阶段和剧烈变动阶段相对应的。在环境的相对稳定阶段,虽然也有变化,但没有质的变化,不发生大的事件,因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表现为比较平和,作用的大小变化起伏不大,比较容易把握,人们的思想相对比较稳定。在环境的剧烈变动阶段,情形就不同了,这时环境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如重大的自然灾难、重要的社会事件等,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来说都面临着许多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思想内部会出现强烈的矛盾和冲突,从而预示着思想观念上更新的来临。随着环境由剧烈变动走向相对稳定,人的思想经过观念更新也走向平稳发展的阶段,从而完成一次交替。

其次是隐性作用和显性作用并存。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思想的作用根据可感性的不同,分为隐性作用和显性作用。隐性作用是指被作用者没有自觉意识到的作用,它是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中实现的,属于“润物细无声”的功夫。它的特点是渐进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来说,大量的是这种隐性作用。它具有“慢工出细活”的优点。显性作用则是一种被作用者自觉意识到的作用,它是在环境作用因素比较强烈、被作用者又比较关注且处于比较好的接受状态下发生的。重要的思想观念的确立,只有在显性作用下才能实现。在环境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过程中,隐性作用和显性作用都是存在的,它们既各自发挥着自己特有的功能,又互相补充,共同影响着人的思想变化发展。(www.xing528.com)

再次是确定作用和随机作用统一。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客观的、必然的、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环境作用的确定性。但是,这种确定性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作用内容和方式来实现的,环境中的什么因素,在什么时间,运用什么方式发生作用是不确定的,这就是环境作用的随机性。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内在思想的复杂性及其他们与环境关系的多样性,这种不确定性往往表现得扑朔迷离。有时某一小小环境因素的作用,会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剧烈的波动;一个偶然发生的事件,会成为一系列观念变革的诱因。确定作用和随机作用相结合,使人的思想发展呈现极其复杂的局面。

4.动态性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同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

第一,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各个要素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中。无论是社会环境因素还是自然环境因素,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尤其是迅猛发展的人类社会使得社会环境系统变化得更快。比如,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还将继续发生更大、更深刻的变化。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推动下发生变化。例如,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迅速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但也因此产生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本质相悖的负面因素,如腐败、钱权交易、急功近利、金钱至上、道德滑坡诸多不良现象,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

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变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要尽可能地调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向符合教育目的的方向发展;同时,做好环境变化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5.可塑性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可塑的,一部分是可塑的。

可塑性主要是从人的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这个角度来讲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同时,人的活动对环境也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即社会环境是不可塑的。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创造它,但仍可采取多种措施来强化其中的积极影响,抑制乃至消除其中的消极影响。在相同的社会大环境下,不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可能相去甚远,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的教育者对环境影响调控的力度有差异。

(三)供给侧改革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供给侧改革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合理开展,首先必须有良好的经济环境作为支撑。新世纪新阶段要顺利正确实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对经济环境进行优化。

(1)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国家经济要想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经济秩序作保障,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有序进行的前提。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新秩序,不断为人们的经济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2)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要向前发展,必须在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有创造性的活动,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开展的基础。要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就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为我国的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基础,更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稳固基础。

(3)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利益与人的思想品德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物质利益也会对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一个社会的整体环境就是分配不公、矛盾突出,那人们思想上的问题必然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顺利开展,也必然是困难重重。所以,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环境,就需要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总之,我们要大力优化经济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

2.加强对政治环境的优化

政治环境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最为直接突出的影响因素,政治环境的不断优化,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的意义。

(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法治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根本的政治条件。

(3)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机构改革。社会成员在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的政府领导下,必然会产生更大的发展前进功力,在一个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政府领导下,社会成员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

(4)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对干部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要加强对党政干部的道德建设,严重打击腐败行径,形成良好的党风,以党风带动民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从根本上说,优化高校政治教育环境就是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