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县办工业发展助力农业大发展-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县办工业发展助力农业大发展-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工业品市场短缺的情况下,为农业的大发展起到了服务、保障和促进作用。到1996年,县委提出“强工重农、兴旅活商”的发展思路,把工业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任组长,两名常委任副组长的工业发展推动组,制定相关扶持、优惠、激励政策,为企业特别是几家超过千人的县办骨干企业协调各方,排忧解难,极大地调动、激发了企业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县办工业发展助力农业大发展-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20世纪70年代前后,县办工业始终是全县工业经济的主体。在工业品市场短缺的情况下,为农业的大发展起到了服务、保障和促进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过程中,县办工业一方面原有的产供销经营模式被打破,失去了以往固有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渠道,迫使企业必须面对市场,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另一方面,随着深化改革,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调整力度,实行简政放权,使企业的自主权越来越大,经营视野越来越宽,纷纷不失时机地围绕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经营型企业”的转变,企业真正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20世纪80年代,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大多数县办工业企业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调整或生产转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原蓟县农业机械厂和原蓟县钢铁厂转为蓟县棉纺织厂,原蓟县第二化肥厂转为蓟县酒精厂,原蓟县磷肥厂转为蓟县糠醛厂,原蓟县第一砖厂、第二砖厂转为蓟县紫砂瓦厂。在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原马伸桥农机修造厂转为蓟县床单厂,原上仓农机修造厂转为蓟县钢窗厂,原邦均农机修造厂转为蓟县拖车厂,原城关农机修造厂转为蓟县旋耕机厂,原下仓农机修造厂转为蓟县脱粒机厂,原别山农机修造厂转为蓟县自行车闸厂,原蓟县皮革厂转为蓟县第二服装厂,原蓟县砂石料厂转为蓟县电杆水磨石厂。

当时,蓟县工业局系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有:蓟县棉纺织厂、蓟县化肥厂、蓟县渔阳酒厂、蓟县酒精厂、蓟县糠醛厂。集体所有制企业有:蓟县第一服装厂、蓟县第二服装厂、蓟县床单厂、蓟县印刷厂、蓟县木器厂、蓟县电石厂、蓟县氧气厂、蓟县拖车制造厂、蓟县旋耕机厂、蓟县钢窗厂、蓟县脱粒机厂、蓟县自行车闸厂。

蓟县建材局系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有:蓟县水泥厂、蓟县紫砂瓦厂、蓟县炸药厂。集体所有制企业有:蓟县石灰厂、蓟县电杆水磨石厂。

蓟县乡镇企业局系统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有:蓟县啤酒厂、蓟县迎春服装厂、蓟县童车厂。

蓟县商业局系统的企业有:蓟县食品厂、蓟县工业用呢厂。

蓟县粮食局系统的企业有:蓟县面粉厂、蓟县饲料厂。

蓟县农机局系统的企业有:蓟县农机修造厂(全民)。

进入20世纪90年代,县办工业企业由原来的36家合并为30家(不包括建筑业、运输业),共有产业工人超过1万人,包括纺织、化工、酒业、服装、机械、冶炼、建材等行业。到1996年,县委提出“强工重农、兴旅活商”的发展思路,把工业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任组长,两名常委任副组长的工业发展推动组,制定相关扶持、优惠、激励政策,为企业特别是几家超过千人的县办骨干企业协调各方,排忧解难,极大地调动、激发了企业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县办工业在普遍加强企业管理上水平的基础上,有17家企业先后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投入一定规模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其中较大的技改扩建项目有:天津吉华化工有限公司(原蓟县化肥厂)的十万吨尿素改造项目,天津飞雁水泥有限公司(原蓟县水泥厂)的立窑改悬窑项目,天津挂月集团(原蓟县酒精厂)的综合能源发电项目和蛋白饲料项目,蓟县啤酒厂由年产一万吨扩建为年产八万吨的扩建项目,蓟县棉纺织厂的灯芯绒及涤棉混纺布技术改造项目,蓟县挂车厂(原蓟县拖车厂)由生产农用挂车升级为汽车改装的技改扩建项目,蓟县钢窗厂的电冰箱曲轴技改项目。

2000年,县办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61亿元,销售收入实现9.28亿元,实现利税0.68亿元,拥有固定资产8.8亿元,职工人数11168人。主要产品产量:棉纱5104吨、织布505万米、尿素7.45万吨、合成氨7.9万吨,水泥31万吨、酒精4.24万吨、白酒1.1万吨、啤酒4.2万吨、饲料2.8万吨、面粉1.06万吨、电石1.3万吨、炸药0.17万吨、挂车550辆。

在企业发展、效益提高的情况下,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不断提高,依托县委、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各企业通过合作建房,基本解决了所有职工的住房问题。

当时规模较大的重点县办工业企业分别是:

1.天津渔阳酿酒有限公司(详见第七章第二节)

2.天津飞雁水泥有限公司

坐落在津围公路与北外环交口西北,前身是蓟县水泥厂,始建于1974年,1976年投产,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当时,占地面积14.37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44.48万元,净值1680.57万元,有职工1000名,产品为325号、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20万吨。

1996年12月,改组为国有独资的天津飞雁水泥有限公司。2001年5月至2002年6月,投入一亿元,扩建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2003年,正式改组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占地面积46.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8万平方米,有职工1763人,其中,有初级技术职称160人,中级技术职称32人,高级技术职称6人,固定资产净值1.55万元。全年生产水泥87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生产总值1.62亿元,利润408万元,税金2342万元。

天津飞雁水泥有限公司

2007年,天津飞雁水泥有限公司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实行政策性关停。

3.天津吉华化工有限公司

位于县城西乐营路与蓟官路交叉口北50米,前身为蓟县化肥厂。1965年建厂,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设计能力为年产合成氨5000吨。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量的增加,先后进行三次扩建,使设计能力由原来年产5000吨合成氨提高到一万吨。1977年,化肥厂被市政府命名为“大庆式企业”。1979年又被国家化工部授予“大庆式企业”称号。1988年,全厂有干部职工820名,占地面积13.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1万平方米,合成氨年生产能力突破6万吨,尿素年生产能力突破10万吨。

天津吉华化工有限公司

1997年,蓟县化肥厂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制企业,更名为天津吉华化工有限公司。到2008年,公司有职工1623人,资产总额1.32亿元,年产尿素14.7万吨,收入1.97亿元,创利税1127万元。

2009年,公司因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和经营亏损停产,依法实施破产清算。(www.xing528.com)

4.天津挂月集团有限公司

位于上仓镇东纪各庄村西侧,前身是天津渔阳酿酒二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

天津渔阳酿酒二厂1986年筹建,1987年3月正式投产,有干部职工216人,全厂占地面积16.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当时经过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从1989年开始生产食用酒精,使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天津挂月集团

到1998年,组建挂月集团有限公司。经过不断的滚动发展,到2007年,集团拥有员工21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0多名,企业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资产总额2.8亿元,年销售收入4亿多元,年创利税3000余万元。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分别为白酒1万吨、食用酒精6万吨、特色果酒2000吨、豆粮食品3000吨、饲料5000吨、二氧化碳2万吨,发电3400万度。

挂月集团连续多年被评为模范纳税大户、AAA级信用单位、市级优秀企业、天津百强企业、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酒精出口日本韩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2010年,挂月集团进行改制,保留挂月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挂月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自然人股权成为全资国有企业。2014年,再次改制,由天津益源实业有限公司买断。

5.蓟县棉纺织厂

位于蓟县兴华大街27号,由蓟县农机厂、蓟县钢铁厂改建而成,1982年7月15日建成投产,为全民所有制、县办大型骨干企业,当时企业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

蓟县棉纺织厂纺织车间

后经1985年的扩建改造,形成了拥有细纱机3.2万锭、织布机328台、气流纺纱机2台,具备年产各种棉纱、合股线5000余吨、棉布550万米的生产能力,企业固定资产4990万元,职工2000人,有17种纺织产品行销全国各地,棉布综合出口率达到80%,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1988年,全厂有干部职工2664名,其中技术人员50人,全厂占地面积11.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5万平方米。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蓟县棉纺织厂又增加了涤棉混纺纱、布、灯芯绒布等新产品。2000年,生产棉纱5104吨、棉布4905万米,实现产值0.85亿元,销售收入0.77亿元。

2003年,由于连续亏损,企业破产清算。

6.天津市盘山啤酒厂

位于蓟县县城西侧、莲花院村北。1984年建厂,当时有职工569人,占地109.37亩,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设计能力年产啤酒一万吨,投资1325万元,主要设备采用国内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三锅瓦一槽”装置。1986年6月25日试产,同年投入批量生产,到1987年,共生产麦饭石啤酒8746吨,实现产值379.9万元,缴纳税金116万元。

该厂生产的麦饭石啤酒采用盘山优质矿泉水,经过麦饭石处理,含有3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酒液清澈透明、泡沫细腻洁白、持久爽口等特点,经有关部门鉴定,理化和卫生指标达到部颁标准,1987年被评为天津市局级优质产品,并在天津市啤酒评比中获得普通12度啤酒第一名。

蓟县啤酒厂

从1998年起,连续投入8000余万元,进行技改扩建,生产能力提高到8万吨。2003年,生产销售啤酒6.5万吨,主要产品有盘山清爽、盘山干啤、盘山暖啤等品牌系列化达36个,盘山系列啤酒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评为“市场信得过产品”“天津市名牌产品”“天津市免验产品”等。

由于历史包袱沉重,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盘山啤酒厂于2012年退出市场。

7.天津国环页岩制品有限公司

天津国环页岩制品有限公司坐落在蓟县溵溜镇东西两侧,西侧为一分厂,东侧为二分厂。前身为始建于1960年的蓟县制砖厂。

1990年10月,改产紫砂瓦,1992年6月,更名为“蓟县紫砂瓦厂”。从1990年到1996年,共投入780万元,先后建4条紫砂瓦生产线,改造两条辊道窑。1999年,投资1200万元,建第一条页岩砖生产线。2001年,投资2300万元,建第二条页岩砖生产线。

2002年11月20日,由蓟县建材局、中国环境保护公司、蓟县经济开发区总公司三家合资成立天津国环页岩制品有限公司,一分厂位于溵溜镇西侧,二分厂位于县开发区。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7条紫砂页岩砖生产线和1条紫砂页岩瓦生产线及一些附属设备。主要生产“雅宫”牌屋面瓦和页岩系列墙体砖。2003年,公司职工人数719人,其中有初级技术职称32人、中级技术职称8人。2003年年底,公司固定资产净值15804万元。全年共生产紫砂页岩瓦972万片,生产紫砂页岩砖1.86亿块。其产品主要销往天津、北京、唐山及周边地区;实现生产总值3563万元,利润188.5万元,税金178.8万元。该公司依托本县原料资源优势(紫砂页岩、粉煤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在一系列调整过程中,县办工业部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部分企业由于环保的原因退出市场,部分企业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破产清算,还有部分企业由外来的投资者买断。

天津国环页岩轻型砖生产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