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德州志译注:焦黄儿的悲与不悲》

《保德州志译注:焦黄儿的悲与不悲》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黄儿声仍自若也。又一日,余为先人移巨珉〔19〕于山谷间,往督之,则见群役中朦朦焉荷一具者,犹然焦黄儿也。将就寝,闻其弟求之之音,问故,则焦黄儿未归也。余恨余之不能焦黄儿,而又悲举世之焦黄儿少,而不焦黄儿者多也。快要睡觉的时候,听到他弟弟寻找他的声音,我问原因,才知道焦黄儿没有回来,我指给了他弟弟寻找他的去处,但是这一夜,我因担心焦黄儿没有睡成。那些安然于世业的人,和焦黄儿的思想境界相差何止万里。

《保德州志译注:焦黄儿的悲与不悲》

王 邵

我里有鬻黄饼为生者,焦其氏也,年可六十余。两目朦朦〔2〕,惟隙光未澌〔3〕。客久言旋,无锥立地。阿弟哀之,资以钱数十,易黄米二三升,为餈〔4〕为糁〔5〕,淅〔6〕之炮〔7〕之,爰成黄饼。盖俗逢寒食则食之。今以麦饼贵,遂为常食也。余里居闻其呼鬻声不绝耳。每荷一具,晨出晚归,蔑8〕不售。询之里人,曰:其为黄儿,不失味。且无机以欺三尺故也。余羡之。一日,中贵〔9〕至郡中,闾巷、沟途、城郭无宁地,贵贱小大贤愚无帖席〔10〕,鸡犬无息埘〔11〕,或釜中泣耳。而黄儿号呼声自若也。又一日,寇警,至京师戒严。徵调檄如雨,郡为经渡〔12〕处。官民震怵,计无出。遥忆都人士坚壁〔13〕何策?摧只轮〔14〕何策?物价腾贵何若?畿之民抛儿掷女,弃坟庐如骛〔15〕又何若?即老衲袈裟弗自保,行脚僧头颅惧为斩级充首功。噫嘻!日出长眠,夜凉咏月,可复识哉!于时也,至尊宵旰,肉食张皇,我辈耻垒〔16〕恤纬〔17〕尤百倍,夫蚩蚩者,方相对攒眉,旨芬〔18〕不下咽。而黄儿声仍自若也。焦叟乎,何以得此于今之世乎,奇矣。余益羡之,思为说,未遑。又一日,余为先人移巨珉〔19〕于山谷间,往督之,则见群役中朦朦焉荷一具者,犹然焦黄儿也。余于是嗔〔20〕其逐蝇〔21〕,而又怜其走险,尽易其饼,以犒役卒。而浼〔22〕一人导之登途,余心安矣。将就寝,闻其弟求之之音,问故,则焦黄儿未归也。余指以处,然是夕,寐遂未成。早起亟问,其弟掖而归。曰:无恙也。余喜甚,当日之役卒,无不忻忻舞且蹈云:焦叟乎复何以得此于山谷间乎?噫!又奇矣。而余于是不能无说也。太上〔23〕无为〔24〕,其次守朴〔25〕。物恶其雕,智戒其凿。力出于已,以粟易之。既罕赢箧〔26〕,不为荣〔27〕〔28〕。理乱裒如,耳目为赘。耦居〔29〕靡猜,赫〔30〕而临者亦靡垒。且时方冱结〔31〕,何以寒谷不灾?人皆墐户〔32〕,何以豺狼不骇,神全耶!天定耶!鬼呵欤!维玄佑之欤!其视攘攘噌噌,驱纳弗辨,恋紫误苍〔33〕,失得为患,百年必世种其愁根。而一瞬半亩不克〔34〕,恬〔35〕其绪〔36〕况者,奚啻〔37〕相万欤。况夫谈剿议抚,舍之筑,几同饼之画;讲孝称忠,玄之战,何如黄之吉。筹兵索饷,渴而掘泉;奉漏沃錡〔38〕,果能炊无米,而饱啖此脱巾之貔〔39〕队哉。焦叟乎,痴而不昧,贾而不贪,身无累日,偏长殆华胥之国〔40〕、无怀、秦豆〔41〕之民也乎。余恨余之不能焦黄儿,而又悲举世之焦黄儿少,而不焦黄儿者多也。为之说,以志心师。

译文

我们村有一个卖黄饼为生的人,姓焦,六十来岁。眼皮耷拉,迷迷糊糊,只露一个小缝,光线没有消失。他旅居外乡时间久了,说要返回家乡,可是他没有一点点土地,无以为生。他的兄弟可怜他,给他资助了几十个钱,买了二三升黄米,就是这些稷米,就是这些小颗粒,经过淘洗磨粉、煎烤加工,于是就成了黄饼。按照风俗,这是过寒食节的食品。如今麦饼贵,所以黄饼成为家常食品。我的家乡经常能听到他的叫卖声。每天拿一家具早晨出去,晚上回来,没有卖不完的情况。我问乡里人,他们说,他的黄儿,味道纯正,保持原味儿,再就是为人老实,不取机巧,连儿童也不欺骗。我很羡慕他。

有一天,一个受皇帝宠幸的宦官来到本州,无论是街头巷尾、沟底路途、还是城关,没有一处安宁地方。无论是贵贱、大小、贤愚人等都没有个歇息的地方,鸡犬连个窝也没有,有的竟被逮去煮的吃了。而卖黄儿的叫卖声还和从前一样自然。

又有一天,农民起义军进攻的消息传来,京城戒严,调兵遣将的命令,纷纷如雨,保德为必经的渡口,官民都感到震惊害怕,想不出一点办法。我想到远在京城里的人们有什么办法坚守壁垒?有什么办法能防止大败?物价如何腾贵?京城附近的居民如何抛弃儿女,背离祖坟、家院,像鸭子一样去逃生?真是老和尚连自己的袈裟也保不住,行脚僧的头害怕被割下来冒充军功。啊!那种太阳出来还在睡觉,在凉爽的月夜,吟诗饮酒的场景,还能看得到吗?到时候,皇帝宵衣旰食,官员张皇失措,我们看见四处都是防御工事,不能为国分忧,感到百倍的羞耻。敦厚的老百姓相对发愁,美味的食品也咽不下。而黄儿的叫卖声仍然和往常一样。焦老汉啊,怎么能够用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当今社会上呢?太奇怪了,我越羡慕他了,想为他写一篇传文,只是没有闲暇时间。

又有一天,我为先人从山谷间往回运一块大石碑,我去现场查看,见一群受苦人中有一个迷迷糊糊,拿着盛器的人,好像是焦黄儿,于是责怪他追逐蝇头小利,又可怜他冒这么大的风险来到这里,便将他的黄饼全部买下,犒劳了受苦的人。又请一人指引他回家的路,我也心安了。快要睡觉的时候,听到他弟弟寻找他的声音,我问原因,才知道焦黄儿没有回来,我指给了他弟弟寻找他的去处,但是这一夜,我因担心焦黄儿没有睡成。早上起来,急忙问他的弟弟,回答说,已经扶持回来了,不用担心,我非常高兴。当天参加运碑的受苦人,没有一个人不高兴得手舞足蹈地说:焦老汉啊,怎么能在这山谷里又碰到他呢?哎,又奇怪了。我于是不能没有说辞了:至高无上的境界是顺应自然,其次是保持自然心态。器物最不喜欢雕琢,智慧忌讳穿凿附会。自食其力,拿米换几个钱,很少见他赚的钱装满那个小匣子。也没有求荣耀的想法,伦理乱象聚积,对他来说,眼睛耳朵都成了累赘,和人住在一起不会遭猜疑,显赫的人来了也不会拒绝。又且当时已是结冰的季节,他怎么在寒冷的山谷里没有受到灾害?家家都关了门,他怎么不害怕豺狼野兽?是神成全他呢?还是天有定数呢?还是鬼呵护呢?一定是天护佑呢!

你看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连驱赶还是接纳也分辨不清,一味贪恋富贵、诒误苍生的人,患得患失,自己死了也会给儿孙种下愁根。而一瞬间,连半亩产业也守不住。那些安然于世业的人,和焦黄儿的思想境界相差何止万里。况且谈论对起义军是剿还是抚的时候,只是屋内乱弹琴,几乎和画饼充饥一样;这时候讲论忠孝,讲论战争凶吉,好像要选黄道吉日。筹兵设饷,好像是口渴了才挖井;拿着漏水的杯子往锅里灌水,果然能无米做成饭,让那些脱下军装的士兵吃饱吗?焦老汉啊,痴愚而良心不昧,虽经商而不贪财,已经活不了多久了,却在偏偏经常像个华之国或无怀氏,或泰豆氏时代的人。我恨我不能像焦黄儿那样,又可悲天下象焦黄儿的人太少了,而不以焦黄儿为然的人太多了。因此为他写了这篇议论,也表明自己的心迹。

注释

〔1〕说:古代解释经文的一种文体

〔2〕朦朦:迷迷糊糊。

〔3〕澌:消失。

〔4〕餈:稷米。

〔5〕糁:小颗粒。

〔6〕淅:淘米。

〔7〕炮:煎烤。

〔8〕蔑:无。

〔9〕中贵:宦官。

〔10〕贴席:坐的地方。

〔11〕塒:鸡窝。

〔12〕经渡:经过的渡口。

〔13〕坚壁:坚守壁垒。

〔14〕摧只轮:摧毁最后一只战车的车轮。比喻大败。

〔15〕鹜:鸭子。

〔16〕耻垒:对到处建立防卫工事感到羞耻。《周礼·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17〕恤纬:“嫠不恤纬”的省缩句。寡妇不忧其织事,而忧国家的危难。后来比喻忧国之心。(www.xing528.com)

〔18〕旨芬:美味的食品。

〔19〕巨珉:大石碑。

〔20〕嗔:责怪。

〔21〕逐蝇:追逐蝇头小利。

〔22〕浼:请托。

〔23〕太上:至高无上。

〔24〕无为:顺应自然。

〔25〕守朴:保持自然心态。

〔26〕箧:小箱子。

〔27〕荣:荣怀。安乐

〔28〕梯:梯天:像搭梯登天一样艰难。

〔29〕耦居靡猜:住在一起,关系融洽,互不猜忌。

(30猜赫:显怒。

〔31〕冱结:凝结。

〔32〕墐户:用泥土涂塞门窗孔隙。

〔33〕恋紫误苍:贪恋紫色的官衣,误了青黑色的布衫。比喻贪恋富贵。

(34)克:收复失地。

〔35〕恬:安然。

〔36〕绪:世业。

〔37〕奚啻:何止。

〔38〕锜:三足釜。

〔39〕貔:貔貅。勇猛之士。

〔40〕华胥之国:寓言中的理想国家。

〔41〕无怀、泰豆:无怀,指的无怀氏,古代传说中的氏族首领,其民甘其食,乐其俗,安其居而重其生意。形有动作,心无好恶,老死不相往来。

泰豆,指的是泰豆氏,传说中古代善于驾驭车马的人,很注重礼仪。《列子·汤问》说,造父曾向他学习驾驭车马的技术。原文中“泰”误为“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