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大画法研究会尝试中西技法

北大画法研究会尝试中西技法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8年2月22日,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该会可谓是中国现代史上首个新型研究绘画艺术的大型美术团体。《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沿革》中明确记录“暑期内徐悲鸿在西山组织图画部讲演传习,从学者二十余人。后徐君赴欧”[1],正是这个暑假,李英杰有幸受教于徐悲鸿。1920年,李英杰重新进入北大画法研究会学习,并更名为李英。

北大画法研究会尝试中西技法

李英杰生于19世纪末的一个普通农户家,自幼聪慧。幼年时就展现出绘画天赋,后得聊城二中绘画老师孙占群先生的点拨,开启艺术人生。1918年,19岁的李英杰选择离开故土,独自来到北京,从此踏上了一条并不平顺的求艺之路,这也是在那个时代众多莘莘学子的选择。20世纪初的中国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历史变革,延续了几千年的帝制王朝分崩瓦解,一时间各地军阀割据,政权分立。在如此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艺术领域同样受到了新思潮的猛烈冲击,新旧文化对峙,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加速了艺术风格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形式的转变。同样,新鲜的文艺思想刺激了当时年轻人的头脑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中心,是无数新时代学子梦寐以求之地。

1918年2月22日,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校蔡元培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该会可谓是中国现代史上首个新型研究绘画艺术的大型美术团体。主要领衔人有本校的李毅士、贝季眉、钱稻孙、冯汉叔,他们担任讲演指导,延请画界耆老如陈师曾、贺履之、汤定之、胡佩衡等名家及画坛新秀徐悲鸿担任导师。作为画法会的组织者与领导者——蔡元培校长对该会的章程、课程设置、导师聘请等一系列事务都作了周详的安排。会章规定:“本会以研究画法、发展美育……研究画艺,培养人才,倡导美育”为宗旨。

怀揣着对艺术的向往,李英杰在1918年暑假进入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学习。《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沿革》中明确记录“暑期内徐悲鸿在西山组织图画部讲演传习,从学者二十余人。后徐君赴欧”[1],正是这个暑假,李英杰有幸受教于徐悲鸿。外国画部课程包括油彩、水彩画、铅笔画、炭笔画、黑白画五科。[2]李英杰在这里学习到了基本的西画方法,并曾临习过徐悲鸿早年古典主义风格油画作品《搏狮》,画中一位强健的裸体男子用手掰开狮子的嘴,表现出一种力量之美。在《徐悲鸿传记〈笔下千骑〉序言》中,他曾道:“1919年,长余三岁之徐公乃余西画开蒙师也。”启蒙恩师的事迹及思想,定会影响李英杰的一生,以致“数十年来,徐公事迹吾辈固铭于心”。[3]暑期结束,徐悲鸿便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李英杰也回到山东老家继续中学学业。(www.xing528.com)

1919年,李英杰以山东聊城二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再次赴京,参加“五四运动”以及“六三运动”,后考入北京大学附设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半工半读,打开了新的视野。他常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旁听,幸运地聆听了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梁启超等一批中国文化精英及英国哲学家罗素等人的演讲。1920年,李英杰重新进入北大画法研究会学习,并更名为李英。他的名字出现在1920年第一期北大编《绘学杂志》中国画部的学员名单中,同期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北京画院重要的山水画家——秦仲文。[4]缘何他初来北京学习西画,转而一年后改学中国画?也许是他再到北京时,启蒙恩师徐悲鸿已远赴欧洲,没有更合适的导师人选,抑或西画学习工具价格昂贵自己负担不起,也或是他重新点燃了学习传统绘画的信心。但是他由西转中的艺术实践,是值得思考的。

在北大学习时,校长蔡元培中西艺术兼容的思想始终深入人心。蔡元培主张中国绘画要输入西方绘画的写实精神,他在画法研究会第二次始业式演说词中谈到:“此后对于习画,余有二种希望,即多作实物的写生,及持之以恒二者是也……彼西方美术家能采用我人之长,我人独不能采用西人之长乎?”[5]徐悲鸿作为蔡元培美育思想忠实的追随者,更是力主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他曾在1918年5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文章认为中国画学之颓败,乃在于“守旧”与“失其学术独立之地位”,并提出改良中国画的要旨:“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这种“引西润中”的美术思想,成为主导徐悲鸿一生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实践的根本信念[6]徐悲鸿曾对李英讲“文止于八股,画止于四王,皆至哀途!”而这些思想是否使李英改变自己的艺术选择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