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门市革命老区的抗日根据地开辟

天门市革命老区的抗日根据地开辟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部队到达应城陈家河时, 根据中共天汉特委指示,李人林率部速渡襄河,开赴汉阳蔡甸镇, 歼灭伪和平救国军第九十二师熊光部,以减少其对天汉湖区抗日根据地的威胁。四团队进驻天汉,为开辟天汉湖区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极大地鼓舞了天门人民的抗日斗志。联乡办事处的建立,标志着天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因此,县委在开创天东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决定开辟天西抗日根据地。

天门市革命老区的抗日根据地开辟

面对日、伪、顽、匪割据的复杂形势,新四军五师部队和中共天门县委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上来。

天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天东,东起汉川的吕家巷, 西至小板港,南到干镇驿,北抵皂市。其间的小集镇有净潭蒋家场、卢家口、魏家场、刘家集、万家台、胡家场等。除皂市、县城被日军侵占外,天东大部分农村地区还属敌后方。其中,万家台、卢家口、胡家场等地均成立了中共党支部。天门县委确定配合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第四团队首先开辟天东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五师主力团队指战员雪地行军在天门大地

1939 年 8 月,根据中原局关于“应积极打击汉奸伪军及零星日军,以便扩大影响,巩固统一战线”的指示和支队司令部的命令, 四团队的 300 名抗日健儿在团长李人林率领下,从京山八字门出发,挥师南下,踏上了开辟天汉的征程。当部队到达应城陈家河时, 根据中共天汉特委指示,李人林率部速渡襄河,开赴汉阳蔡甸镇, 歼灭伪和平救国军第九十二师熊光部,以减少其对天汉湖区抗日根据地的威胁。当时天汉特委书记雍文涛兼任四团队政治委员, 与李人林部队会合后,直扑蔡甸附近的泰山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垮了伪九十二师熊光部,俘敌 100 余人,缴机枪步枪60 余支。熊光不甘心失败,搬来了“红枪会”“神兵”进行反扑, 四团队弄清敌情后,向伪九十二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经过激战, 把熊光的“神兵”和伪军彻底打垮。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士气, 扩大了新四军的政治影响。四团队回到天汉湖区后,又迅速剿灭岑鹏匪部。四团队进驻天汉,为开辟天汉湖区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极大地鼓舞了天门人民的抗日斗志。

1940 年 4 月中旬,四团队团长李人林、政委岳林率两个营与汉川县国民自卫兵团一中队第三排,二中队全部,从田二河出发, 经干镇驿到达马湾。当部队接近竹桥时,驻竹桥之敌稍做抵抗后便向华严湖方向撤退。李人林、谢威(汉川县国民自卫兵团副团长)当即决定以四团队的一个营为左翼,国民自卫兵团的两个中队为右翼,向北包抄前进,衔尾穷追。此时,敌军已钻进余李家台,自卫兵团冲到村前的小桥上时,四周步枪、机枪、迫击炮等轻重武器一齐打响,非常猛烈。经过一阵激战之后,二中队冲过小桥,夺取了桥头阵地。后续部队也穿过了小桥,掩护二中队与敌人展开巷战,逐房逐屋进行争夺拼杀。由于敌人占据有利地势,兵力和武器配备都远远超过四团队和自卫兵团,战士们虽然左冲右突,但始终无法突出重围。此时,战士不断减员,情况非常危急。李人林、岳林、谢威等观察到前面 300 米处的一个制高点上,敌人来往频繁,行动异常,判断可能是敌人的指挥所,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决定先打掉敌指挥所。

自卫兵团一中队队长汪潮挺身而出,主动请战。在二中队的掩护下,汪潮带领一排战士匍匐前进,迅速抢占制高点,打掉了敌人的指挥所。指挥所一垮,敌人群龙无首,乱了阵脚,狼狈逃窜而去。战后,从俘虏中得知所遇之敌,是国民党一二八师的“精华”军官所组成的“军官团”,有五六百人,人员素质好,武器装备精,“军官团”偷渡襄河、潜入竹桥地区,化装成土匪,设置陷阱,妄图引诱四团队和汉川国民自卫兵团进入伏击圈,以便一口吃掉抗日武装,扩大地盘。

在襄南的一二八师师长王劲哉得知“军官团”失败的情报后, 写信对李人林进行无理指责和谩骂。李人林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去信给予了回击。

接着,天汉地委请民主人士、国民党汉川县县长向岩出面, 对竹桥事件进行调解。向岩给王劲哉写了一封亲笔信,要他“不咎既往,期望将来”。向岩在民国初年就是西北军讨袁混成旅旅长, 是王劲哉的老上司。经过向从中斡旋,王劲哉终于表示谅解,并就竹桥事件和今后的关系要求谈判。后来,双方在田二河进行谈判,达成了协议,保证各自据守自己的防区,互通情报,互相支援,共同对敌。谈判结束后,边区党委成员陶铸、杨学诚于 5 月28 日联名致函王劲哉,晓以大义,真诚地希望他“以民族事业为重,共策前途”。

竹桥之战,天汉的共产党组织和军队依据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原则,取得胜利, 巩固和发展了天东抗日根据地。

为了把天东抗日根据地尽早地建立起来,中共天门县委派共产党员钟宇安到天东组织革命力量,建立民主政权,成立了天东区委,钟宇安任区委书记。为领导天东人民的抗日,区委首先在胡家场组织了半军事、半政治性质的“抗日十人团”,发展团员60 余人;在天北的柳河、长寿庵、张家场、赵家场、胡家场和京山县境内的王家场开展抗日斗争。

1940 年春,天东区委在刘家集附近的刘氏祠堂,召开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天东联乡办事处。按照“三三制”的原则,选举善于联系各界群众,受人尊敬的原皂市小学教员魏成瑞先生为联乡办事处主任。联乡办事处的建立,标志着天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随后在天东各乡村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及基干民兵组织。减租减息、办农民夜校、动员青年参军等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天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天西,包括天门县城关以西、京山县汉宜公路以南、潜江县襄河以北的地方,面积540 平方公里,人口约 30 万。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方便,商业发达。天门沦陷后,天西的政治形势错综复杂,除有日军统治外,还有几股长期盘踞在天西的反动土劣武装。特别是潘典华、潘尚武父子,打着国民党游击队的旗号,暗地与日军勾结,专门反共,残害百姓。因此,县委在开创天东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决定开辟天西抗日根据地。(www.xing528.com)

1940 年春,天门县委机关从干镇驿搬到渔南,由县委书记周彬,社会部长廖学道,军事部长方尚武直接负责渔南地区的开展工作。当时,地委书记顾大椿指出:“你们这次去开辟渔南地区, 一马平川,地形单一,开展游击战争不如山区、湖沼。你们的对手, 不只是一个杨慰南,还有日、伪、顽、匪。所以,你们的计划要详尽周密,行动要果断坚决,地委听候你们的佳音。”

1940 年 2 月 6 日晚,周彬、廖学道、曹力从牛蹄支河向西出发,经过日军据点新堰口,徒步行到廖家河岭廖学道同志的家里, 与从全县调来参加武装斗争的同志们会合后,立即召开会议。周彬传达了顾大椿等领导的指示,方尚武讲了县委研究的初步方案, 李才常、邓克汇报了赖新场党支部掌握的敌情。会上,具体研究了作战的方案。接着,县委又专门召开渔南地区的党员会议,进一步了解情况,决定大年三十的晚上,乘敌人喝酒欢乐,疏于防范之机,里应外合,一举歼灭赖新场联保处,拔掉杨慰南这颗“钉子”。2 月 7 日夜袭赖新场,缴获长短枪支 20 余支,扫除了开辟渔南抗日根据地的障碍,使党在渔南地区扎住了脚跟。接着成立了中共渔南区委会,由胡克任区委书记。党组织在(西)蒋家场发展党员,成立了中共蒋家场支部。武装斗争的胜利和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为渔南抗日根据地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门县委在开辟渔南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武装的同时,分工县委组织部部长陈明,在渔南的党组织中挑选一部分有武装斗争经验、身体好的党员为县委的联络员,到京山的白马庙与丁世谟取得联系,成功地争取了京山国民党常备大队第一中队柳雅东部起义参加抗日,为开辟天西作了军事准备。

1940 年 7 月,鄂豫边区党委指示天汉地委立即派人调查天西的敌情,随时掌握各方面的动态,进一步为开辟天西作准备。天汉地委将这一任务交给了从鄂西调来的魏西。魏西来到天西,在渔南地区负责人万全安排下,扮作修理匠深入到赖新场、金河滩、方王场、石女山等地。经过 30 多天的调查,弄清了天西顽匪的分布情况和各阶层的政治态度。8 月上旬,魏西回到天汉地委, 向地委领导汇报了天西的情况和个人对开辟天西的看法。天汉地委迅速将情况向鄂豫边区党委作了汇报,边区党委和纵队负责人李先念、陈少敏等当即进行了研究,认为开辟天西的时机已经成熟,必须立即行动。决定组成临时天西指挥部,由纵队参谋长刘少卿任指挥长,边区党委组织部长杨学诚任政治委员,并调二团第三营、五团全部和四团两个营的兵力完成开辟天西的任务。

8 月 15 日,天西指挥部从京(山)钟(祥)南山出发,向天西挺进,决定首先拔掉潘氏父子这个“毒瘤”。

潘典华的五支队有 1000 余人,驻石家河西边的雷八家、代家河、王家湾、梅家岭、崔家糟坊等村子。这一带丘陵起伏,地势复杂,且东北面有一条小河,易守难攻。是日午夜,新四军到达土城一带,指挥部令五团一营两个连,由教导员林镇南带领从正面进攻敌司令部所在地——雷八家。

16 日拂晓开始总攻。此次战斗,击毙潘典华的中队长王克勤以下官兵 170 余名,缴获子弹 300 多箱和大量军用品,摧毁了潘氏父子在天西苦心经营的老巢。从此,天西除渔薪河、观杨乡外,均归入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版图。

经过武装斗争和军事开辟,天西与天东、天汉湖区根据地和北部南山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至此,除岳口、皂市、县城及渔薪四镇为日伪军占领外,天门广大农村均成了新四军的基本区和游击区。

抗日斗争进入新阶段。为了更好地领导天门人民的抗日斗争,根据鄂豫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颁布的《县以下政权组织暂行条例的规定》,中共天汉地委决定成立天门县行政委员会。

1940 年 9 月中旬,天门县各界代表大会在天西高鸡公湾召开。县委书记魏西宣布了中共天汉地委关于成立天门县行政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曹志坚任行政委员会主席。行委会内设财政、教育建设 3 个科和公安局,并任命了相关人员,下设 4 个联乡办事处。

1942 年 10 月,天门县行政委员会改为天京潜抗日民主政府,标志着天门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县、区、乡政权行使职权以后,言出令行,风云大变。随着群众团体的建立,乡保政权的改造,土匪恶霸的清剿,地方武装的扩大,苛捐杂税, 废除殆尽;恐怖气氛,顿时消失。天门这块土地,就成了有武装、有政权、有广大群众基础的抗日根据地。随后,天汉、天京潜、县南、天潜沔、天北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鄂中襄河地区抗日斗争达到了高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