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史:民国时期的中法大学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史:民国时期的中法大学研究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民国时期,民国政府颁布了 《大学令》《私立大学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允许开办私立大学,而且规定公立、私立大学一体对待,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建立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对外来教育资源进行选择、改造和利用,充分利用外资创办了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中法大学自1920年开办,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仅存在了30年,但却成为中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为中外合作办学树立了教学典范。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史:民国时期的中法大学研究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急剧嬗变的发展过程,为了满足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对新式人才的渴求,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民间团体、个人积极寻求与外国进行高等教育合作,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外来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到了民国时期,民国政府颁布了 《大学令》《私立大学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允许开办私立大学,而且规定公立、私立大学一体对待,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建立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对外来教育资源进行选择、改造和利用,充分利用外资创办了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这些高等教育机构既包括我们熟知的教会大学,还包括中法大学、德华大学、上海格致学院雷士工学院、雅礼学院、湘潭医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建立直接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力量。在众多中外办学机构中,大多数学校属于高等专科性质和中等职业性质,具有本科办学层次性质的学校仅有中法大学一所。

中法大学创建于1920年,是由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等人以退还庚子赔款为契机倡导创办的。中法大学由北京中法大学、广东中法大学和海外中法大学三部分组成,并由国立北京大学、广东大学、法国里昂大学负责筹备。1920年,北京中法大学率先成立,首任校长为蔡元培。1921年,海外部成立,即里昂中法大学。北京中法大学下设四个学院,分别用法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及科学家名字命名,即服尔德学院、孔德学院、居里学院和陆谟克学院。服尔德学院即文学院,以法国大文豪伏尔泰之名命名。该院共分两部,甲部为中国学生设置,乙部为中国和法国教员而设,方便中国与法国教员研究法国文学与汉学。孔德学院即哲学科,以法国哲学家孔德之名命名。居里学院即数理化科,成立于1924年,以法国化学家居里之名命名。陆谟克学院即生物学科,以法国生物学家陆谟克之名命名。从办学层次上看,北京中法大学不仅有大学部,还下设了研究部和专科部。其中研究部由镭学研究所、药物研究所两个研究所组成,是中法大学专门的研究部门,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学生郑大章,学成归国后就供职于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

中法大学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沟通中西文化”为办学宗旨,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一所颇具特色的私立学校。从办学制度上来看,北京中法大学是以法国大学制度为蓝本,将大学区制引入高等教育管理。到1925年,学校形成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整套教育体系,建成了研究部(包括镭学研究所和药物研究所)、大学部 (包括服尔德学院、孔德学院、居里学院、陆谟克学院和夜大学)、专修部 (包括上海药学专科和北京商业专科学校)、中小学部 (包括高级中学、孔德学校、西山中学、温泉中学、温泉女子中学、昆明中法附中、温泉小学和碧云寺小学)和特设部(中法大学上海图书学校、中法大学测绘所、中西疗养院、西山天然疗养院、温泉天然疗养院、香山第一农林试验场、温泉第二农林试验场、第三农林试验场、中法大学附属铁工厂、中法大学附属化工厂、中法大学附属煤气厂和中法大学出版事务所)等众多机构。[51]在办学思想上,中法大学受李石曾、蔡元培等创办人的影响,注重学理与应用并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勤俭与互助相结合。李石曾指出,俭学与工学相结合,学理与实用相结合,身体力行、兼全并重;以天然优美的环境与工作,代替学校之假期与游艺[52]除普通教育外,强调自然教育、实践应用的重要作用。从办学条件来看,北京中法大学办学经费充足稳定,据北京中法大学1931年学校收支金额及项目表,学校的经费收入为680894 元。经费的来源包括以下四项:一是息金70000元,二是学费10894 元,三是补助费(来自中法基金之息金)450000元,四是法国庚子赔款补助费150000元。北京中法大学的这一经费远远高于当时国内的其他私立大学。[53]充足稳定的办学经费不仅使北京中法大学拥有完备的图书馆、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办学设施,同时还云集了优秀的师资力量。教师队伍中不乏国内知名学者,如曾在中法大学文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执教的吴晗吴宓朱自清闻一多刘半农、沈尹默、沈士远、沈兼士、钱玄同周作人、李宗侗、张若名、范文澜、杨堃、商鸿逵,法籍教员有穆雅礼、铎尔孟;理学院和医学院的教员不少都曾在法国留过学,如李书华、李麟玉、严济慈、朱广才、朱广相等。北京中法大学积极鼓励学生赴法留学。各学院毕业生,凡毕业成绩满75分,品行端正、身体健康者,各学院每届派送5名毕业生到中法大学海外部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留学,发给船票及制装费,学习期间,免收学费、膳费、住宿费,并从到法国之日起,每人每月给以津贴。从1921年到1946年,共培养留学生473名。(www.xing528.com)

北京中法大学自1920年开办,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仅存在了30年,但却成为中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为中外合作办学树立了教学典范。在短短的30年里,中法大学为我国近代科技事业、教育事业、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获得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的占中法大学学生人数的70%以上,其中出国深造的470 余人中,不少成了在国际国内知名度很高的学者、专家。[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